2月13日至16日在中国香港召开的亚太肝病学会(APASL)第十九届年会上,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公布了其慢性乙肝治疗药物博路定®(恩替卡韦片)的最新长期组织学数据。该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慢性乙肝患者长期接受博路定®(恩替卡韦片)治疗,不仅可持续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还能显著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即减轻肝脏炎症),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延缓疾病进展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指出,“这些数据表明,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长期控制慢性乙肝不再是奢望,乙肝患者有可能控制病情发展,长期抑制乙肝病毒,进而可能实现慢性乙肝的远期治疗目标。”庄辉院士呼吁:“乙肝患者应该立足长远,重视初治,建立理性的远期治疗目标,跳出对短期指标的过度关注,从而实现轻松生活”
持久抑制病毒,显著改善组织学
此次公布的数据显示:57例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博路定®(恩替卡韦片)治疗3至7年后,96%的患者病毒载量(HBV DNA)降到不可测水平(<300拷贝/毫升)。在组织学方面,96%的患者肝脏炎症明显减轻,88%的患者肝纤维化明显减退,56%的患者肝纤维化完全逆转,所有晚期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都有所改善
日本的ETV-060研究也为博路定®(恩替卡韦片)改善患者的肝脏组织学提供了更多证据:37名核苷初治患者以及27名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在接受了至少3年的博路定®(恩替卡韦片)治疗后,所有37名核苷初治患者以及89%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出现了肝脏组织学改善,47%的核苷初治患者以及32%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出现了肝纤维化逆转
慢性乙肝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会使肝脏内的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医院内科张定宗教授指出,博路定®(恩替卡韦片)对乙肝病毒的长期有效抑制作用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肝脏炎症,逆转肝纤维化(包括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显著改善患者的肝脏组织学状况[1]。这一效果在接受博路定®(恩替卡韦片)治疗的核苷初治患者中尤为明显双重保护,为远期目标护航
众所周知,由于当前医学水平还无法彻底清除人体内的乙肝病毒,慢性乙肝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现阶段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指抗病毒治疗获得初始应答,包括病毒DNA测不到,e抗原血清学转换,ALT复常等;远期目标指产生持续应答,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延缓、阻止疾病进展
核苷类药物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长期以来,实现远期治疗目标的主要障碍就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问题。耐药发生后,可能导致之前的抗病毒治疗功亏一篑,并影响后续治疗的效果,除病情反弹带来的疾病负担,还会给患者造成心理、经济等方面的额外负担
庄辉院士认为,“影响耐药主要有两大因素: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以及药物抵御耐药的基因屏障高低。核苷初治的患者,选择强效且具有高基因屏障的药物可最大限度地预防耐药的发生。”
临床数据表明,博路定®(恩替卡韦片)能够强效持久抑制病毒,并具有高基因屏障,因而耐药率极低。核苷初治患者使用博路定®(恩替卡韦片)治疗5年后,93%的患者可达到并维持病毒DNA不可测;其5年累积耐药发生率始终平稳控制在1.2%以下[2],为长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患者的肝脏炎症、逆转肝纤维化、改善肝脏组织学症状,从而实现远期治疗目标提供了“双重保护”。
专家呼吁:立足长远,重视初治
我国现有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例。近几年的数个调查显示,乙肝患者面临多重压力,非常渴望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然而不少患者由于不能树立正确的治疗目标,不切实际、急于求成、过分悲观,反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此次博路定®(恩替卡韦片)长期组织学数据的公布,使乙肝患者长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远期治疗目标成为可能。
庄辉院士强调,“初治时机对慢性乙肝治疗非常重要。慎选第一次,才能轻松每一天。乙肝患者应立足长远,重视初治,跳出对短期指标的过度关注,建立理性的远期目标。如用核苷(酸)
类似物治疗,最好从一开始就选择具有强效抑制病毒和高基因屏障“双重保护”的治疗方案,避免耐药困扰,长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享受轻松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