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皮肤病学的研究与展望(雄激素源性脱发篇)
赖永贤 杨希鏸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
雄激素源性脱发
1.雄激素源性脱发的发病机理研究:雄激素源性脱发(AGA),又称男性型脱发(MA),是临床最常见的头部进行性并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脱发。其病理特点是生长期毛囊与休止期毛囊的比例由正常的12∶1降至5∶1,毛囊逐渐缩小至毛囊密度由正常成年人的326个/cm2减少到278个/cm2,毛囊内性激素活性过强,可能是由于局部因素如性激素受体数量增加、或局部二氢睾酮(DHT)产生增加,也可能是全身性各种因素导致循环血中二氢睾酮量增加。睾酮在5 -还原酶催化下转变成二氢睾酮。5 -还原酶活性在毛囊生长期比休止期高3~8倍,二氢睾酮与睾酮竞争同一受体,但二氢睾酮的亲和力是睾酮5倍以上。而二氢睾酮能抑制蛋白酶nexin-1的合成,该酶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实验显示其与鼠毛乳头细胞维持毛发生长能力明显相关。近年来生长因子对毛发生长的重要调控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生长因子可调控皮肤的发育对毛囊部的细胞分裂增殖有影响,与毛发生长周期也有密切关系。动物实验和毛囊体外培养证实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细胞动力增益因子(K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对毛发生长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对毛囊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研究将有利于对MA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的研究。
2.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到目前为止,被美国FDA证实和批准用于MA治疗的药物仅有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米诺地尔可局部外用,可与维甲酸联合。非那雄胺是一强有力的5α-还原酶抑制剂,0.05 %局部外用吸收较好,可使血清二氢睾酮降低40 %。第二代5α-还原酶抑制剂有Turostide、MK-963、MK-434等,由于一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对毛囊生长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若能将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基因选择性导入毛囊并能在毛囊局部有效表达这些因子的话,基因治疗将成为毛囊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局部治疗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治疗MA药物主要可分为:⑴5α-还原酶抑制剂:以非那雄胺为代表,此外还有Dutasteride、WO9704002、依立雄胺、P-1567、SNA-4606等;⑵ ARP阻断剂:西米替丁、RV58841、环丙氯地孕酮、安体舒通等;⑶ 抗雄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氟他胺等;⑷ 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米诺地尔等;⑸ 雌激素类: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⑹其他:如维甲酸等。
目前大多数相关药物仍处于研究阶段,虽然外用米诺地尔和口服5 mg/d的非那雄胺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的继续脱发及非那雄胺引起的性欲减退等副作用限制了应用。为减少副作用,现已推荐每片1 mg的非那雄胺,每日1片,连续服用24周,总有效率70.75 %,而性欲减退的比例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