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呼吸系统病 >> 治疗与研究进展 >> 哮喘治疗新策略

哮喘治疗新策略

2009-05-13 18:30:47  作者:佚名  来源:新特药房药讯  浏览次数:105  文字大小:【】【】【
简介:2009年3月18-22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在武汉和杭州召开了2009GSK呼吸高峰论坛。本次会议由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林江涛教授和上海瑞金医院黄绍光教授共同主持,讨论了哮喘控制现状、如何开始哮 ...
2009年3月18-22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在武汉和杭州召开了2009GSK呼吸高峰论坛。本次会议由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林江涛教授和上海瑞金医院黄绍光教授共同主持,讨论了哮喘控制现状、如何开始哮喘的初始维持治疗及哮喘的长期治疗三项内容。

    英国胸科医院尼尔·巴恩斯(Neil Barnes)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春涛教授、浙江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沈华浩教授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北京同仁医院孙永昌教授整理了会议精华内容,奉献给读者。

    医师高估哮喘控制状况导致哮喘治疗不充分

    哮喘诊疗指南强调,哮喘治疗的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大多数患者通过医患合作制订的药物干预策略可达到这一目标。哮喘长期管理的具体目标包括:达到并维持症状控制,维持正常的活动(包括运动)水平,维持肺功能尽可能达到正常,预防哮喘急性发作,避免哮喘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上述哮喘管理的目标是否符合患者的利益?在一项旨在了解患者对哮喘治疗目标看法的调查中,从患者就“你希望你的哮喘在哪些方面得到更好的控制”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看出,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急性加重、正常生活、 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运动、夜间症状、日间症状。这说明哮喘指南关于哮喘控制的目标与患者要求高度一致。另外,从医疗费用角度考虑,哮喘控制目标符合各方利益,因为哮喘控制可减少急诊和住院,从而节省医疗资源。

    达到哮喘控制目标依赖于医师对哮喘控制状况的评估,并据此给予恰当治疗。但临床上医师对患者哮喘控制状况的评估是否准确?医师对哮喘控制的期望值是否过低?加拿大一项研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价哮喘患者的控制状况。总共收集到10428例患者的资料,在医师评估中,58%的病例达到控制,42%未控制。而这些患者如果按照指南的标准判断,结果正好相反,41%达到控制,59%未控制(图1)。其中超过20%的患者被医师高估了哮喘控制状况。而当医师认为患者哮喘得到控制时,接近90%的医师会采取保持原治疗方案不变的策略,这种对疾病控制状况的高估直接导致这些患者治疗不足;而对于他们认为没有控制的病例,80%以上的医师会采取升级治疗策略,以达到哮喘控制。上述结果提示,医师过高估计哮喘控制状况常见,而其后果是对哮喘治疗不充分。

    未控制哮喘的初始维持治疗:尽早达到控制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哮喘治疗的基本药物,开始ICS治疗的指征包括:过去2年内曾出现哮喘急性加重、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每周 3次、症状出现每周 3次、每周出现1次夜间憋醒。符合上述任何一条即可开始ICS治疗,即使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90%的患者,给予ICS治疗也有临床获益。

    对于未控制的哮喘,通过治疗以达到哮喘控制的治疗级别分为5级,从第3级开始为联合用药,首选低剂量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

    临床上是否可以考虑更早使用ICS+LABA联合治疗呢?获得哮喘最佳控制(GOAL)研究纳入欧洲(50%)、亚太地区(29%)、北美(10%)、拉丁美洲(10%)的3416例哮喘患者,以达到哮喘控制为目标,采用了严格的哮喘控制定义标准。结果显示,在入组时未使用ICS的患者(n=1098)中,使用ICS+LABA(舒利迭)者40%以上达到完全控制,显著高于单独使用ICS(氟替卡松)的患者。ICS+LABA组患者达到控制的时间为3周,单独使用氟替卡松组为4周(P<0.001)。

    在临床上,能否确定一个可从联合初始维持治疗中受益的轻度哮喘患者群呢?有4项研究比较了氟替卡松(100 μg,bid)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100 μg,bid)在仅使用吸入沙丁胺醇患者中的疗效。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定义,入组时病情控制状况的评估采用以下3个控制不佳指标:① 症状评分>1;② 每天使用SABA;③ FEV1或呼气峰流速(PEF)<80%预计值。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达到良好控制的比例。

    结果表明,在轻度持续性哮喘患者中,对于基线评估时具有2项哮喘控制不佳指标者,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组达到良好控制的可能性较氟替卡松组增加1.65倍;对于具有3项指标者则增加2.60倍(图2);同时,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组能更快达到哮喘控制。这提示我们,如果患者在评估时具有2项哮喘指标控制不佳,即可予ICS/LABA的初始维持治疗

    综上所述,新的哮喘指南建议应尽量达到哮喘控制;对于具有2项或2项以上哮喘控制不佳指标的患者,联合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作为初始维持治疗能更快达到哮喘控制。这种疗法可改善病情控制,减少医疗成本。如果治疗能解决患者关心的问题,其依从性也会更好。


    图1 评估基层医疗机构的哮喘控制情况(加拿大)
    图2 舒利迭初始维持治疗3个月,比单用ICS使更多患者达到哮喘控制。

    哮喘控制的长期维持治疗

    从上文可见,哮喘控制的定义基于症状、急救药物使用、肺功能和急性加重等复合指标,而非其中的单一指标。GOAL研究显示,如果采用单个指标,会导致过高估计哮喘控制水平。从图3可见,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后,在12周内90%的患者夜间憋醒症状消失,日间症状消失者只有约50%,而达到复合定义的哮喘控制者不足40%。由此可见,采用单一指标或不完整的复合指标,都会高估哮喘控制水平,导致治疗不充分。

    因此GINA建议,在达到哮喘控制后,需要继续长期的维持治疗。GOAL研究证明,达到哮喘控制后,使用原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继续维持治疗至1年,能进一步显著改善多项指标,包括夜间症状、日间症状、急救用SABA次数、PEF、完全控制的比例等。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显示生活质量也有进一步改善。

    一项为期3年的临床研究比较了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治疗与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单药治疗对轻中度哮喘控制的疗效。患者被分为三组,即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50 μg /250 μg,bid)、氟替卡松组(250 μg,bid)、沙美特罗组(50 μg,bid)。治疗目标是哮喘控制,如果未控制,则采取升级治疗。

    结果显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1年能使更多患者达到哮喘控制,无需升级治疗(升级者只占10.5%);而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单药治疗组需要升级治疗者分别达34.8%和61.1%。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治疗1年,发生急性加重的人数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治疗1年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患者气道高反应性(AHR)明显改善,氟替卡松组部分改善,而沙美特罗组无改善。大多数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3年后除症状和肺功能进一步改善外,更重要的是AHR持续降低,并有1/3的患者AHR消失。

    总之,哮喘治疗达到病情控制后,还需要长时间维持治疗。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长期维持治疗,可更好地改善哮喘控制的复合指标,甚至会使部分患者的AHR恢复正常。


    图3GOAL研究结果:使用单个指标会高估哮喘控制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哮喘治疗新策略:尽早达到并维持控制
 

最新文章

更多

· 囊性纤维化新型药物Orka...
· Esbriet(pirfenidone,...
· OFEV(nintedanib)胶囊为...
· Striverdi Respimat(olo...
· FDA批准罗氟司特用于治疗...
· 罗氟司特片(Libertek,ro...
· Breo Ettipta(Fluticaso...
· 吡非尼酮片治疗肺纤维化...
· 吡非尼酮获欧盟批准用于...
· 吡非尼酮为首选治疗特发...

推荐文章

更多

· 囊性纤维化新型药物Orka...
· Esbriet(pirfenidone,...
· OFEV(nintedanib)胶囊为...
· Striverdi Respimat(olo...
· FDA批准罗氟司特用于治疗...
· 罗氟司特片(Libertek,ro...
· Breo Ettipta(Fluticaso...
· 吡非尼酮片治疗肺纤维化...
· 吡非尼酮获欧盟批准用于...
· 吡非尼酮为首选治疗特发...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