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19日至2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CSLC)和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主办的第8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暨第6届CSCO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一龙教授、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主任储大同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孙燕院士、张金哲院士、张明和教授等100多名著名的肿瘤学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的1400多名肿瘤学者参加了会议。
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的著名肿瘤学专家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派出的高级专家代表团应邀参加了会议,10位国际知名的临床肿瘤学专家在本次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介绍国外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次会议上,引人注目的抗肿瘤新药及倡导癌症规范治疗成为大会的两大亮点。
亮点一:
新的治疗策略-靶向治疗
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现正在加速向临床应用转化,其中最明显、最突出的就是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分子靶向治疗对癌症治疗的机制全然不同于既往的细胞毒性化疗机制。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针对肿瘤细胞关键靶点酪氨酸激酶受体而设计的单克隆抗体C225和阿斯利康公司的小分子化合物易瑞沙IRESSA,对难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已初步显示出其不俗的疗效,且毒副反应也易于接受,燃起了医患双方控制肺癌的新希望。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C225是一种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分子上,使肿瘤缩小的新型药物。该药是通过阻断生长因子的受体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且使肿瘤更易于受化疗攻击。该药用于治疗用常规治疗失败的头颈部肿瘤和结肠癌,其中30%(12例)的头颈部肿瘤和20%(8例)的结肠癌的瘤块缩小了一半多。研究人员并计划把C225用于胰腺癌、肺癌、卵巢癌和食管瘤的试验治疗。费城癌症中心的一位专家预言,大多数的癌症研究将会进行类似的治疗,即:破坏那些引起肿瘤失控性生长的特定基因。尽管C225并不能完全治愈癌症,但科学家们认为,这一发现,意义十分重大,因为这意味着人类在对癌细胞如何生长消失的认识上又迈进了一大步。今后,人类的癌症研究将可能不再针对整个身体,而是就癌细胞分子对症下药。
阿斯利康公司的易瑞沙IRESSA(ZD1839)为口服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抗癌药,目前已进行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的Ⅲ期试验。易瑞沙IRESSA是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是抗癌化合物中的新种类,可阻断信号传导而阻止癌细胞生长与存活。阿斯利康公司的研究人员称,在迄今进行过的研究中,易瑞沙IRESSA对一些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及NSCLC证实均有效。在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目前两项有1000多例晚期NSCLC的联合治疗的Ⅲ期试验正在入选病人,这些病人将每天接受易瑞沙IRESSA250mg或500mg加上紫杉醇与卡铂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