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生物学行为及解剖位置,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采用手术及术后静脉化疗,3年无瘤生存率仅在40%左右,预后较差j。我科自1995年7月至2006年7月以来,开展了卵巢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临床效果十分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所选病例为我院1995年7月~2006年7月所收治的52例卵巢癌患者,均予手术治疗。32例术后根据大体标本确定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并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同期未行辅助化疗的20例为对照组,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一般资料
1.2治疗方法
1.2.1先期手术组20例患者行手术方式为肿瘤细胞减灭术(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盆腹腔转移灶切除)。其中16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2例肠道手术,术后采用CAP方案。
1.2.2术前化疗后再手术组经过术前化疗后再手术切除,术前化疗以腹腔化疗和全身化疗相结合,均经化疗2个疗程后手术。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同先期手术组,其中29例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2例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1例合并行肠道手术。
1.2.3化疗方案化疗采用CAP方案:静脉:EAMP50ragdl,CTX400mgdl、d3,DDP100mg腹腔灌注d1,术后采取同方案的6个疗程腹腔化疔+静脉化疗。
1.3随访时间
均采用定期复查和信访等形式,随访率达98%。时间最短1年,最长11年至今。
2结果
2.1观察组肿块大小、肿瘤指标及全身症状的改变观察化疗前后全身症状变化;经B超;CT身体检查;检测肿瘤指标CA125、AFP等变化,连续2个疗程后评价。症状缓解标准:症状是指肿瘤所致的腹痛、腹胀、腹水;胸闷、大小便困难等表现。0为完全缓解,l为明显缓解,2为中度缓解,3为轻度或无缓解。以0~2为有效。肿块消退标准:CR肿块完全消退,PR肿块缩小50%,SD肿块体积无变化,PD肿块体积增大。以CR+PR为有效,试验数据统计分别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Version,7.5,美国),采用t检验,见表2。
表2疗效观察
2.2观察组患者肿瘤细胞凋亡与肿瘤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
观察组32例患者中肿瘤细胞凋亡数量为(50.71;
3.87)个/高倍视野,而对照组为(29.13;3.69))个/高倍视野,t检验P<0.001。而对照组患者肿瘤细胞的凋亡与肿瘤的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无关。
2.3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净率与切端残留的关系
32例患者中,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62.5%(PR+CR),观察组的基本切净率为93.33%,对照组手术的基本切净率为85%,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无术前化疗组残留>2cm例数(3/20)明显多于术前化疗组(2/32),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4生存率
术前化疗组3年生存率为78%(25/32),明显高于无术前化疗组55%(11/20),P<0.05;而5年生存率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05。
3讨论
中晚期卵巢癌因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生物行为及解剖特殊,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或微转移等问题,治疗效果不满意,5年生存率在30%左右。常规手术对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术后有59%患者2年内出现局部复发和(或)淋巴转移。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开展,为实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有报道,对盆腔肿瘤化疗研究发现,局部灌注+全身化疗肿瘤边缘化疗药物浓度是全身化疗的9~72倍,使癌细胞在化疗药物中充分暴露,靶细胞数量少而药物浓度高、作用大,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同时,化疗药物经脉管回流循环作用于可能存在的转移及微转移病灶,从而减少术后的肿瘤复发和转移。本组研究表明,术前新辅助化疗能有效促进中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凋亡,缩小瘤体,降低肿瘤分型,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提高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