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抗肿瘤药 >> 诊疗手册 >> 肿瘤治疗方法 >> 鼻咽癌生物治疗途径的探讨

鼻咽癌生物治疗途径的探讨

2009-07-14 13:01:1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持药网  浏览次数:19  文字大小:【】【】【
简介: 鼻咽癌生物治疗途径的探讨 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 Mongolia Med J 2006年第38卷第8期 王薇1,陈海燕1,诸小依2 1.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内蒙古呼和浩010050; 2.北京市耳鼻咽 ...

 

鼻咽癌生物治疗途径的探讨

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 Mongolia Med J

2006年第38卷第8期

 

王薇1,陈海燕1,诸小依2

1.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内蒙古呼和浩010050;     2.北京市耳鼻咽喉研究所,北京 100005

 

[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生物治疗途径与疗效的关系。方法:两组鼻咽癌患者分别进行IL一2局部和全身免疫治疗,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及胶原纤维数量的变化。结果:两组中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胶原纤维数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生物治疗以局部应用为主。

 

[关键词]鼻咽癌;白细胞介素II;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6.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4.0951(2006)08.0706.03

 

 

近年来,肿瘤免疫学、肿瘤生物学研究发现,肿瘤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功能关系密切,以调动机体主动抗癌能力为核心的肿瘤生物治疗Ft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现代免疫学理论和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头颈肿瘤的生物治疗,尤其是细胞因子治疗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疗效。肿瘤生物治疗作为除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之外,治疗恶性肿瘤的第4种治疗模式,是应用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Biologic Response Uodifier,BRU),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因而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肿瘤生物治疗给药方式大体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由于头颈部恶性肿瘤具有位置表浅,可借助辅助手段用肉眼看到,转移早,并常发生在颈部引流淋巴结等特点,故头颈部恶性肿瘤生物治疗以局部应用为主。局部给药与全身给药相比有以下优点:① 局部应用抗肿瘤细胞有效成分浓度高,抗肿瘤作用更强;②几乎不产生全身毒副作用,使用更安全 。因此,本研究观察了局部注射IL一2免疫治疗29例低分化鼻咽癌患者,并以19例全身IL一2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旨在从肿瘤组织内浸润T、B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以及瘤组织内胶原纤维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来探讨鼻咽癌患者局部免疫治疗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局部免疫治疗组简称局部治疗组,患者共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20~76岁,平均44.6岁。全身免疫治疗组称全身治疗组,患者共1 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8~76岁,平均40.8岁。所有鼻咽癌组治疗前均经病理证实为低分化鳞癌,临床分期按1992年UICC恶性肿瘤TNM分期方案进行,其中局部治疗组III期8例,Ⅳ期21例;对照组Ⅲ期9例,Ⅳ期10例。两组中有淋巴结转移者34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4例。

1.2 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全部组织均经4% 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3~4/,m,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一抗CD20,CD43及SP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作浓度分别为1:50,染色采用SP法(程序如产品说明书),DAB显色,每次染色均设阳性对照及用PBS代替一抗的阴性对照。

1.3 结果判定

CD20,CD43以胞膜或/和胞质染成棕黄色为阳性。随机选取10个高倍视野,计其阳性细胞总数并求其平均数,用 ±SX表示。② 嗜酸细胞数:随机选取10个高倍视野,计其细胞总数并求平均数。按平均每视野所含细胞数不同分为3级,无细胞(一);1~5个细胞(+);超过5个细胞(+ +)。③胶原纤维: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200倍视野,按胶原纤维所占比例分为3级:(±)稀少或无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所占比例<20% ;(+)中等量,胶原纤维占20~50%;(++)明显增多,胶原纤维量超过5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y 检验和四格表精确概率计算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常规组织学观察。从盲法重新读片结果与原病理诊断基本一致,两组间分化程度无明显区别。

2.2 治疗前后CD20、CD43表达的变化。用CD20标记B淋巴细胞,CD43标记T淋巴细胞。局部治疗组治疗前后瘤组织内T、B淋巴细胞浸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瘤组织内浸润的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增多,B淋巴细胞较冶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浸润均明显少于B淋巴细胞(P<0.001)。全身治疗组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浸润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 治疗前后瘤组织内嗜酸性细胞胶原纤维的改变。从表2可见,局部治疗组治疗后瘤体内嗜酸性细胞、胶原纤维的数量比治疗前增多,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我们发现有13例(约半数)患者治疗后瘤体内嗜酸性细胞、胶原纤维的数量比治疗前明显增多,并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包绕癌巢的现象,而全身治疗组治疗前后瘤体内嗜酸性细胞、胶原纤维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也未观察到胶原纤维包绕癌巢的现象。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局部治疗组中治疗后有7例患者肿瘤组织周边部有大片坏死细胞,坏死灶呈条带状围绕在肿瘤组织周围;而全身治疗组19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周边部大片坏死。

 

3 讨论

IL一2称T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由CD T细胞产生,CD T细胞也产生少量IL一2。IL一2促进T细胞增殖,诱导并增强细胞毒性细胞(如NK、CTL、LAK、TIL)的杀伤活性,刺激活化T细胞产生IFN、IL一4~6和CSF。目前,IL一2及其活化的效应细胞(LAK、TIL、CD3AK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具体到鼻咽癌患者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并且随病情发展其细胞免疫功能趋于越低下,体液免疫功能趋于越亢进。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可能是鼻咽癌病人外周血抑制细胞活性升高,肿瘤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等抑制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则主要是由于肿瘤相关抗原和特异性抗原所产生多种抗体而引起 ]。肿瘤组织内浸润的T、B淋巴细胞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状况。本研究表明,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内浸润的T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少于B淋巴细胞,经IL一2局部免疫治疗后,T、B淋巴细胞数量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和减少,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而全身治疗组这种变化不显著。表明局部应用IL一2治疗鼻咽癌可以有效提高瘤体内T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而全身应用II 一2则效果不显著。

 

关于肿瘤内浸润嗜酸性细胞与肿瘤的关系,有作者认为肿瘤组织相关嗜酸性细胞(tumor—associated tissue eosinophlilia,TATE)与头颈肿瘤预后良好有关H ,并且认为TATE是防止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保护因素0引。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Jong等1980年研究认为嗜酸性细胞通过Eosinophil—HO一halide系统发挥对哺乳动物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胶原纤维包绕肿瘤组织以阻止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本研究结果显示,局部治疗组治疗后肿瘤组织内两种成分比治疗前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还发现有约半数患者癌组织内大量胶原纤维包绕癌巢,7例患者癌组织周边有呈条带状分布的坏死灶,这些结果均提示局部应用II 一2后机体对肿瘤的反应性增强,肿瘤正向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Cortesina G,De stefani A,Giovarelli M,et a1.Treatment of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interleukin一2 injected perilymp—hatlcally[J].Cancer,1998,62:2482.

[2] De Stefani A,Valente G,Forni C,et a1.Treatment of oral cavity

and oropharynx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ith perilymphatiic in.terleukin一2:Clinical and pathologic correlations[J].J lmmunoth.er,1996,19:1307.

[3] 区宝祥.鼻咽癌病因和发病学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25~133.

[4] Goldsmith MM,gresson DH,Askin FB.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tromal eosinophilia in head and neck cancer[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7,96:319.

[5] Goldsmith MM,Bechis DA,Gresson DH,et a1.The importance of the eosinophil in head and neck cancer[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2,106:27.

[6] Jong EC,Klebanoff SJ.Eosinophil—mediated mammalian tumor

cell cytoxicity role ofthe peroxidase system[J].Inmmnol,1980,124:1949.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鼻咽癌生物治疗途径的探讨
 

最新文章

更多

· 食管癌分期治疗及生存期
· 氟他胺联联合双膦酸盐等...
· 氟达拉滨+马利兰基因造血...
· 紫杉醇周疗方案在乳腺癌...
· 肿瘤光动力治疗的研究现...
· 2010年度肿瘤研究治疗的进展
· 治疗卵巢癌的新药和展望
· 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肿瘤
· PHOTOFRIN光动力治疗晚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

推荐文章

更多

· 食管癌分期治疗及生存期
· 氟他胺联联合双膦酸盐等...
· 氟达拉滨+马利兰基因造血...
· 紫杉醇周疗方案在乳腺癌...
· 肿瘤光动力治疗的研究现...
· 2010年度肿瘤研究治疗的进展
· 治疗卵巢癌的新药和展望
· 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肿瘤
· PHOTOFRIN光动力治疗晚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