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抗肿瘤药 >> 诊疗手册 >> 肿瘤治疗方法 >> 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若干研究

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若干研究

2009-07-14 14:55:48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持药网  浏览次数:24  文字大小:【】【】【
简介: [摘要]肝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和某些基因的异常有关,通过激发机体的主动免疫功能和过继产生被动免疫的基因免疫治疗成为肝癌辅助治疗的热点。现综述近年来基因免疫治疗肝癌的若干进展。 ...

[摘要]肝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和某些基因的异常有关,通过激发机体的主动免疫功能和过继产生被动免疫的基因免疫治疗成为肝癌辅助治疗的热点。现综述近年来基因免疫治疗肝癌的若干进展。

[关键词]基因疗法;过继免疫疗法;肿瘤疫苗;肝肿瘤;综述

[中图分类号]R735,7;R4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64(2005)05-0351-O4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仍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基因免疫治疗可望成为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可清除血液中残留肿瘤细胞,防止转移和复发,可提高生存率。有关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进展现综述如下。

 

l 细胞因子基因治疗

将细胞因子基因或共刺激分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造成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等抗原分子表达增加,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增强,有效激活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也可吸引大量多种免疫细胞激活其功能。目前用于抗肿瘤疗法的细胞因子主要有白介素类(interleukin,ILs)、干扰素类(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SF)等4类。

1.1 IL基因治疗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IL一2和IL一12基因转染脾脏治疗大鼠肝癌,实验中观察到IL一2和IL—l2基因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激发细胞T细胞(CTL)杀伤效力,比单纯应用IL-2或IL—l2基因治疗,大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且给药时间越早,生存期越长。将由福尔马林固定的肝癌组织碎片(He阳I6细胞)、结核菌素、GM~CSF和IL一2培育而成的肿瘤疫苗放人一个脂质缓释装置中,让其缓慢释放IL一2,这种疫苗可使实验中67%的裸鼠免受HepaI6细胞侵袭,使约有5 ixlln大小Hepa6肿瘤的裸鼠生存期延长,20%的荷瘤鼠经?台疗后肿瘤消退。应用编码鼠IL-12基因的EB病毒和普通的质粒载体经静脉注入治疗皮下接种M5076系瘤细胞的裸鼠,经治疗后发现其可显著抑制皮下和肝脏转移瘤的生长,使鼠的生存期延长,但需反复注射。高剂量的IL—l2可非常有效地抑制转移性肝肿瘤及对CTL不敏感肿瘤的生长。IL-2还可增强经过照射和GM-CSF转导的c 6(结肠癌细胞系)肿瘤疫苗在大肠癌微小肝转移中的作用。

1.2 IFN基因治疗

IFN—y由激活的CD4 T、CD8 T和NK细胞产生,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用IFN-y可以恢复由于抗原递呈相关分子的缺乏而引起的人类自细胞抗原一I(HLA—I)类抗原表达递呈障碍,继而逃避CTL的杀伤效应。应用腺病毒介导的IFN一 基因和5一Fu联合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大鼠模型,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延长生存期,且这些效应只需低剂量的载体即可。

1.3 共刺激分子基因

缺乏协同刺激信号的作用T细胞不能被激活增殖,呈现无能状态。Yoon等也用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建立表达B7一I基因的肝癌细胞(huh一7)。分别用表达B7—1基因的肝癌细胞(huh一7/hB7-1)和huh一7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并比较,观察到huh一7/hB7—1小鼠组无肿瘤生长且脾脏内NK的活性、血清IFN—y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说明B7—1可以上调机体的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应用B7—1基因和IL一2基因联合转染HepaI6制备成肿瘤疫苗(Hep一6一IL-2/B7—1),接种野生型HepaI6后,经过Hep-6-IL-2/B7—1疫苗免疫后的裸鼠比单纯应用IL-2或B7—1基因制备成的疫苗免疫的裸鼠中位生存期长,且移植瘤体积小。

1.4 GM-CSF基因

在转移性肝肿瘤的大鼠模型中,应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IL一2和GM-CSF基因联合治疗与对照组没有GM—CSF基因治疗相比,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eukocytes,TIL)中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和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研究表明通过瘤内转导GM—CSF基因后获得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其捕获抗原能力增强,并使抗原提呈功能成熟到适合的阶段,然后迁移到脾脏,在脾脏内可有效地刺激抗原特异性T细胞产生。构建表达GM—CSF的溶瘤腺病毒治疗异基因移植瘤小鼠,与不表达GM—CSF的腺病毒相比,前者有更强大的抗肿瘤效应,甚至在免疫缺陷的裸鼠也能诱导抗肿瘤效应。这与GM—CSF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先天免疫有关。

 

2 肿瘤疫苗

2.1 基因修饰DC疫苗

近年来,围绕DC建立的旨在增强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一系列策略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热点。应用负载经过照射和聚乙烯乙二醇处理的MIH-2肝癌细(在C3H/HeNCq大鼠自发生长的一种新型的肿瘤细胞系)髓系来源的DC,以9×105的量接种于13个月龄的大鼠,6 d内接种4次,同时设对照组(不接种该种DC的13个月大鼠),在16个月时杀死,实验发现接种后可抑制新生肿瘤的发生。这种DC细胞可诱导CD4 的T细胞产生IFN-7使巨噬细胞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即被激活而杀死肿瘤细胞。也有人提取健康人的DC并在体外培养成为成熟的DC,与肝癌细胞SMMC一7721系进行共育制备成肿瘤疫苗。实验中观察到,DC不表达肝细胞肝癌(HCC)相关抗原,而肝癌细SMMC一7721不表达MHC一1I类分子,但融合的DC/SMMC一7721细胞两者均表达且也表达成熟DC其他的关分子,这种融合细胞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地激发T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特异性CTL细胞毒活性,促进肝癌细胞HCC—SMMC一7721的死亡 。注射IL12基因转导的正常DC可激发肿瘤特异性免疫,延长所有治疗小鼠的生存期,比用IL一2基因转导荷瘤小鼠DC对肝癌具有更强的治疗作用。同时DC疫苗的抗肿瘤免疫还依赖IFN-7、IL-12的作用_1引。临床上提取肿瘤病人的DC在体外与GM—CSF、IL-4、TNF、肿瘤细胞溶解产物(rL)、钥孑L嘁血兰(keyholelimpet hemocyanin,KLH)培养后以1×lO6~10×1 浓度每周4次输给不能手术的肝癌病人。结果显示,此种DC对病人无毒性。10例病人有7例出现针对KIM的迟发性超敏反应,2例病人的血清肿瘤标记物下降,1例病人的肿瘤体积缩小。由此可见携有rrL的DC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病人是可行的。肝癌的免疫逃避机制和对宿主免疫系统的抑制,几乎涉及机体免疫反应的所有环节。因此采用联合治疗可望产生协同作用,改善肝癌的治疗效果。Tamumi等用IL-2和DC瘤苗联合治疗小鼠肝癌,与对照组仅用DC瘤苗治疗相比前者能显著抑制小鼠肝癌的生长。故提示IL-2能增强DC瘤苗的抗肿瘤活性。

2.2 超抗原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

超抗原是T细胞最有效的激活剂。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us entemtoxin A,SEA)是一个重要的超抗原家族的成员。构建表达SEA的肝癌细胞(HepG2)形成一个超抗原修饰的肿瘤疫苗(HepG2一SEA)。SEA和表达在HepG2表面的肿瘤相关抗原可作为刺激信号同时提呈给T细胞,促进肿瘤特异性CTL的增殖和自体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消亡。

2.3 细胞因子修饰的肿瘤疫苗

用肝癌细胞或肝癌组织碎片的生物降解微粒、GM-CSF和IL一2共同培育形成肿瘤疫苗。该疫苗在I、Ⅱ期临床实验中未发现有副作用。12例病人中8例对该疫苗出现了迟发型变态反应,4例迟发型变态反应阴性的病人只有2例在手术后复发,阳性的病人无一例复发,且免疫过的病人其第1次复发之前的时间明显长于同期手术的24例对照组病人。可见,此种疫苗可预防HCC的复发。

2.4 其他类型的肿瘤疫苗

在体外,通过黑色素瘤抗原一1(MAGE一1)肽段能成功地诱导出可特异性凋亡表达MAGE一1和HLA-A24的靶细胞的CTL。这项研究表明,此肽段可望成为治疗I-II-A24肝癌病人的肿瘤疫苗。甲胎蛋白是肝癌免疫治疗强有力的靶点,用编码鼠AFP的质粒DNA和有表达AFP但没有复制功能的腺病毒所促发的鼠GM—CSF混合给药,可激发小鼠产生大量的Th-1型AFP特异性T细胞,引起肿瘤保护性免疫反应。

 

3 被动免疫治疗

过继免疫治疗(adoptive immuno Therapy,AIT)把自身或异体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血清或免疫细胞输给免疫功能低下的肿瘤病人,在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以此达到治疗目的。应用的效应细胞主要是LAK、TIL、CTL。CTL的表面标志是CD3 CD8 CD4,受MHC-I类分子限制。因此应用CTL对肝癌进行AIT是可行的。乙肝病毒的感染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乙肝病毒x蛋白发挥重要的作用。CTL在乙肝病毒的感染中可通过细胞免疫杀死被感染的肝细胞。有研究人员发现CTL有4个HLA—A2限制性肽段来自乙肝病毒x蛋白(HBX),其中HBX一52—60、HBX一115—123两个肽段能强烈诱导慢性乙肝携带者血液中特异性CTL的活性。他们提取HIA—A2阳性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体外培养,培养出稳定增殖且针对HBX一52—60和HBX一115—123的特异性CD8 CTL克隆。在实验中测出这种CTL能分泌IFN—y、TNF—a、IL一2。用5×106个这种特异性的CTL静脉注射到携有人乙肝病毒相关肝癌移植瘤的裸鼠体内。发现大约300舢 的移植瘤在注射后的第8天体积已缩小,第14天瘤体已不能被测出。而对照组应用健康者CD8 CTL治疗的小鼠移植瘤继续增大。因此应用乙肝病毒x抗原特异性CD8 CTL作为效应细胞对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进行AIT也将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措施。有人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来自健康者和HCC病人)与IL-2、IL-1、抗CD3单克隆抗体IFN—y共同培养形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动物实验中CIK比LAK、PBMCs有更强的抑制人类肝癌模型裸鼠肿瘤的生长作用。体外实验中,来自肝癌病人的CIK比自身LAK、PBMCs对自体肝癌细胞有更高的抗肿瘤细胞毒活性。有报道联合IL-12、IL-2体外刺激肝癌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efipheml blood lymphocytes,PBL),并设对照组、IL-12组和IL-2组。实验中观察到联合组比对照组的PBL分泌的IFN—y、rrNF—a的量高,穿孔素、颗粒酶B的mRNA表达增加。由此可见,IL-12和IL-2具有协同作用,且PBL分泌的细胞因子及酶可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而杀伤肿瘤细胞,因此以IL一12和IL-2作用后的PBL作为效应细胞对肝癌进行AIT也将具有良好的前景 。

 

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因其有较高的选择性,不损伤或很少损伤宿主的正常细胞,且有免疫识别作用可以追踪散在的、随血液和淋巴系扩散的肿瘤细胞而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对大块的肿瘤组织其治疗不能代替手术、化疗、放疗,只能作为辅助治疗。且如何将基因靶向性在体内导人靶细胞,转导效率如何,转导后对正常细胞有无影响,又如何调控导人基因的表达等还需作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更多

· 食管癌分期治疗及生存期
· 氟他胺联联合双膦酸盐等...
· 氟达拉滨+马利兰基因造血...
· 紫杉醇周疗方案在乳腺癌...
· 肿瘤光动力治疗的研究现...
· 2010年度肿瘤研究治疗的进展
· 治疗卵巢癌的新药和展望
· 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肿瘤
· PHOTOFRIN光动力治疗晚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

推荐文章

更多

· 食管癌分期治疗及生存期
· 氟他胺联联合双膦酸盐等...
· 氟达拉滨+马利兰基因造血...
· 紫杉醇周疗方案在乳腺癌...
· 肿瘤光动力治疗的研究现...
· 2010年度肿瘤研究治疗的进展
· 治疗卵巢癌的新药和展望
· 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肿瘤
· PHOTOFRIN光动力治疗晚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