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抗肿瘤药 >> 诊疗手册 >> 肿瘤治疗方法 >> 新时期的骨肉瘤治疗

新时期的骨肉瘤治疗

2009-09-20 00:48:00  作者:新特药房  来源:中国医药论坛报  浏览次数:49  文字大小:【】【】【
简介: 概述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是高度恶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发病率2~3例/百万人,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骨肉瘤发病隐匿,不仅患者及家属对其缺乏认识而往往就诊较晚,而且由于医疗机构 ...

 概述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是高度恶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发病率2~3例/百万人,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骨肉瘤发病隐匿,不仅患者及家属对其缺乏认识而往往就诊较晚,而且由于医疗机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也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诊治。

  历史上,截肢是治疗骨肉瘤的标准方法,但是会给患者造成终身的残疾,而且仅约10%~20%的患者能够长期生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化疗应用于骨肉瘤常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逐步形成了新辅助化疗的概念,即术前应用化疗,在治疗微小转移灶的同时,控制肿瘤原发灶以利于保肢、降低局部复发率,并根据骨肉瘤对化疗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组织学反应调整术后化疗方案。临床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肢体骨肉瘤单纯手术治疗,即使是根治性手术,患者长期生存率不超过20%,而实施新辅助化疗加外科手术的综合治疗,长期生存率可明显提高。目前,新辅助化疗已在全球广泛应用,使骨肿瘤治疗中心保肢率可达90%,5年总生存率已达60%以上。

  骨肉瘤的表现

  骨肉瘤最常见的症状是短时期内出现疼痛和肿胀。除血沉可能增快、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以外,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正常。骨肉瘤可发生于骨骼任何部位,但一般好发于膝关节周围。5%~10%的患者就诊时即有X 线片可见转移灶。局限性骨肉瘤手术切除后,约80%的患者会出现转移,据此推测,实际上80%~90%的骨肉瘤患者都有亚临床的微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骨肉瘤造成的死亡通常由肺部广泛转移引起呼吸功能衰竭所致。

  X 线检查显示骨肉瘤通常位于干骺端,属溶骨和成骨混合型病变,病灶边缘不清,皮质呈溶骨性破坏,可见骨膜反应,多形成肿瘤性软组织肿块,偶尔可见肿瘤穿过骺板或侵入关节。局部增强CT和MRI检查对更清楚地认识肿瘤侵袭范围和化疗后评估疗效必不可少。锝(99mTc)骨扫描有助于发现多发性骨病变和跳跃病灶。肺CT检查较为敏感,比正侧位胸部X线片能更清楚地显示肺部转移灶。

  即使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都提示为比较典型的骨肉瘤,也必须进行组织病理学活检。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骨肉瘤分期标准是恩内金(Enneking) 提出的外科分期系统,依此分期系统计划外科切除边界,与肿瘤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的相关性。

  骨肉瘤的治疗

  化疗

  近三十年来骨肉瘤患者远期生存率的提高主要源于化疗的引入,尤其是新辅助化疗概念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局部保肢率。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化疗的应用,降低了骨肉瘤复发率(小于5%),多柔比星、顺铂、异环磷酰胺和大剂量甲氨蝶呤是最常用的化疗药物。然而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骨肉瘤的治疗并非单纯局部治疗,远处肺转移的治疗最富于挑战性,因为10%~20%的骨肉瘤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就存在肺和(或)骨转移灶,至少30%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转移,治疗极其困难。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的意义在于,不是单纯地将术前化疗与手术和术后化疗组合,而是对整个治疗过程的疗效评估:术前化疗后,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评估疗效,确定外科手术方式;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评估肿瘤坏死率相结合,确定术后化疗方案和疗程。

  具体地说,新辅助化疗后应观察临床表现,如患肢疼痛是否消失、与健肢周径差值的变化、患肢关节功能的改善、实验室检查AKP和LDH的变化等。此外,应对比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CT检查有无转移,全身骨扫描有无其他骨转移和跳跃病灶。

  术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手术方式的选择(即保肢还是截肢)、保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保肢所要达到的外科边界。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依据休沃斯(Huvos)的方法,评价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组织坏死率,其分级关系到术后化疗方案的调整和患者预后的预测。

  术后化疗 术后化疗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注意化疗的剂量强度,维持一年至一年半的治疗。

  手术治疗

  随着重建技术的发展以及肿瘤骨科医生手术技术和经验的提高,保肢治疗已成为骨肉瘤外科治疗的主流趋势。在国际上,自1981年起每2年在世界不同国家举办一次肌肉骨骼系统肿瘤保肢大会,探讨保肢相关技术的发展,至今已历经15届。

  但是,保肢手术必须遵循手术切除达到无瘤外科边界的原则,如果手术确能达到广泛的无瘤外科边界,则保肢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与截肢患者相似。

链接 ● 骨肉瘤患者一例

    患者男,15岁,左下肢肿胀,较对侧粗3厘米(图1)。左胫骨上段正侧位X片示骨骺未闭合,肿瘤位于胫骨上段干骺端,呈成骨和溶骨混合性破坏,可见软组织包块、骨膜反应,皮质骨破坏,病灶内基质不均匀,边界不清(图2、3)。

MRI 示软组织肿块及髓内病灶(图8、9);术后标本(图10);病理切片示大量肿瘤性成骨(图11)。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更多

· 食管癌分期治疗及生存期
· 氟他胺联联合双膦酸盐等...
· 氟达拉滨+马利兰基因造血...
· 紫杉醇周疗方案在乳腺癌...
· 肿瘤光动力治疗的研究现...
· 2010年度肿瘤研究治疗的进展
· 治疗卵巢癌的新药和展望
· 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肿瘤
· PHOTOFRIN光动力治疗晚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

推荐文章

更多

· 食管癌分期治疗及生存期
· 氟他胺联联合双膦酸盐等...
· 氟达拉滨+马利兰基因造血...
· 紫杉醇周疗方案在乳腺癌...
· 肿瘤光动力治疗的研究现...
· 2010年度肿瘤研究治疗的进展
· 治疗卵巢癌的新药和展望
· 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肿瘤
· PHOTOFRIN光动力治疗晚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