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欧美国家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前五位。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 近几十年来,尽管胰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胰腺癌的预后并未得到显著改善,5年生存率仍较低,这主要与其内在的生物侵袭性较高和发现较晚有关。约40%的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仅小部分患者有手术切除机会。另外40%的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常伴远处转移,完全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其余仅15%~20%的患者可获根治性切除。根治性手术切除目前仍是胰腺癌治愈的唯一有效方法,但该手术创伤大、难度高、并发症多,因此术前必须对肿瘤的可切除性做出准确判断,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带来的创伤。 胰腺癌可切除标准 术前判断胰腺癌可切除的标准一般有以下几点: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展,胰腺癌的切除率明显提高,术前可切除标准亦会有所不同。目前,疼痛、体重下降和肿瘤较大已不再是手术切除的禁忌证,但对于肿瘤侵犯门静脉系统、肝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是否为手术切除的禁忌证,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胰腺癌的扩大根治术对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疗效还不肯定。 影像学及内镜评价 影像学检查是胰腺癌诊断和术前评价可切除性的主要手段,包括无创性检查和有创性检查两大类,其中以薄层增强螺旋CT和超声内镜(EUS)检查最有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 超声作为胰腺癌的常规检查,可发现胰腺的占位病变及肝脏转移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判断肿瘤的血管侵袭性有一定帮助。血管内超声可精确发现门静脉肿瘤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但只能在术中进行。 CT CT是目前胰腺癌诊疗中最常用的方法,已广泛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分期、疗效观察和手术并发症的评估。 磁共振成像(MRI) 普通MRI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但随着动态增强磁共振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新技术的诞生,MRI 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对肿瘤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可与CT相媲美。MRI和MRA由于检查的无创性和诊断的高准确性,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一种有创性检查,能较准确地诊断胰腺癌患者肿瘤侵犯血管的情况。DSA 显示的肿瘤侵犯血管表现分为正常形态、血管走形不规则、血管被包裹狭窄及血管闭塞伴侧支循环建立。如果腹腔干动脉、肝总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或静脉被肿瘤包裹变形或闭塞,则可视为肿瘤不能切除。DSA对胰腺癌血管侵犯判断的正确率明显低于MRA 和EUS,但DSA与CT同时应用可明显提高对胰腺癌可切除性及肝转移的判断正确率。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PET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血管侵犯的判断帮助不大,但对肿瘤肝脏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诊断明显优于CT、MRI和超声检查。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FDG-PET)诊断小于1 cm 的肝转移灶的敏感性高达97%,特异性为95%。对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术前予以FDG-PET检查,可发现很小的肝转移灶或其他远处转移灶,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 EUS EUS的探头可非常接近胰腺组织及其周围的血管,因此,对胰腺癌的分期和血管侵犯有很好的判断,甚至能发现普通超声和CT检查不能发现的早期病变。EUS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螺旋CT、血管造影和超声检查,肿瘤分期的正确率亦明显高于CT。 腹腔镜和腹腔镜超声 腹腔镜能在直视下观察胰腺原发肿瘤和腹腔内肿瘤有无转移,尤其是腹膜的微小种植转移和肝脏表面小于1~2 cm的转移,而CT、MRI或EUS往往不能发现这些转移灶,只有在剖腹探查时才发现,因此术前进行腹腔镜检查可减少不必要的开腹手术,提高手术切除率。腹腔镜与超声的联合使用可更精确判断胰腺癌的分期,发现肝实质内微小的转移灶,并可观察肿瘤周围血管有无侵犯和转移增大的淋巴结,尤其适用于对可切除胰腺癌术前的进一步判断。腹腔镜超声定位下的穿刺活检还可发现转移性胰腺肿瘤(原发于乳腺癌、肾癌和结肠癌等)。术前腹腔镜和腹腔镜超声检查的缺点是时间较长,操作比较困难,专业性较强。 症状与体征评价 要早期发现胰腺癌须对无症状患者进行筛选,但筛选存在两个主要障碍:一是胰腺癌高危人群不明,二是缺乏特异、敏感的肿瘤标志物。虽然长期罹患糖尿病是胰腺癌的致病因素,但新发糖尿病又是胰腺癌的重要临床表现。佩雷兹-卢纳(Pelaez-Luna)等发现,胰腺癌诊断后约24~36个月内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同时其回顾性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出现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约间隔10个月。由此可见,在新发糖尿病时,大多数胰腺癌是可切除的,但这一结论须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实。 胰腺癌患者术前须接受详细的体格检查,如果发现左锁骨上、脐周或腹股沟有肿大的淋巴结,腹部可扪及固定肿块,膀胱直肠窝内有转移的结节,说明已处于晚期,即使原发肿瘤可切除,手术亦无太大临床价值,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肿瘤标志物评价 目前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首选影像学检查,但有25%~50%的患者CT检查结果提示可切除,但剖腹探查时却发现病灶已无法切除。对此,检测肿瘤标志物可能有所助益,例如癌抗原19-9(CA19-9)。 CA19-9是一种广泛用于胰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与TNM分期、肿瘤大小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可切除胰腺癌的CA19-9平均水平为68.8 U/ml,而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平均水平为622 U/ml。当取CA19-9水平256.4 U/ml为截断点时,其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和92.3%。因此,术前检测CA19-9水平有助于发现CT显示可切除而实际不可切除的患者。 术前准确判断胰腺癌的可切除性十分困难,尽管有许多先进的影像学和内镜检查方法,但诊断技术的局限性、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诊断标准的差异及判断者的主观因素都会影响判断。总之,尽可能在术前对胰腺癌的可切除性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既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带来的创伤,又可避免错失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但如果确实难以判断时,部分患者的手术探查仍在所难免。 |
胰腺癌可切除性的评价简介:
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欧美国家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前五位。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
近几十年来,尽管胰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