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是20 世纪60 年代从土壤微生物中提取的一类化合物,可嵌入DNA双链并抑制拓扑异构酶Ⅱα(TOPⅡα)干扰DNA 的修复。20世纪80年代以来,MA.5、SWOG 8897和丹麦-瑞典协作组研究等相继证实,含有蒽环类的CAF 和FEC60 方案较CMF均可显著改善DFS。EBCTCG更新的荟萃分析数据进一步证实,接受含蒽环类辅助化疗者15 年死亡风险较接受CMF者显著降低16%,牢固地奠定了蒽环类辅助化疗的基石地位。 紫杉类问世后,EBC的辅助化疗进入一个新纪元,CALGB 9344/9741、PACS 01、BCIRG001等研究证实在含蒽环类方案基础上加入紫杉类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转归。 近年来部分研究尝试以不含蒽环类的紫杉方案取代标准的含蒽环方案。BCIRG 006 研究经4 年随访未发现TCarboH方案与AC-TH方案的DFS 存在显著差异,其结果至今仍未正式发表,且安全性数据尚不完整。US 9735研究中每3周给药的DC方案虽较AC方案显著改善了OS,但该研究并未选择标准的剂量密集型ACT或CEF方案作为对照。上述两项研究在检验效能、可重复性、随访期等方面存在不足(表),结论存在矛盾,因此尚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紫杉类可替代蒽环类在辅助化疗中的基础地位。 表 BCIRG 006与US 9735研究尝试以紫杉类替代蒽环类但两项研究尚存在不足 而今年5月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TACT 研究最终结论中,含紫杉类的FEC-D方案较FEC 或E-CMF 方案并未显著改善DFS和OS,且不良反应较蒽环类对照方案增加。该研究提示,紫杉类在辅助化疗方案中的作用可能受分子标志物状态的影响,TransTACT等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指导紫杉类的个体化辅助治疗。 近年来部分分子标志物研究提示,TOPⅡα扩增或缺失、HER2 扩增可能对含蒽环类化疗的疗效产生影响,但此类研究的结论存在矛盾,尚不支持以TOPⅡα和HER2状态进行辅助化疗的药物选择,目前对于各种分子标志特征的EBC患者而言,除患者存在明确禁忌证以外,辅助化疗方案中都应加入蒽环类药物。 |
蒽环类在EBC辅助化疗中的基础地位简介:
蒽环类是20 世纪60 年代从土壤微生物中提取的一类化合物,可嵌入DNA双链并抑制拓扑异构酶Ⅱα(TOPⅡα)干扰DNA 的修复。20世纪80年代以来,MA.5、SWOG 8897和丹麦-瑞典协作组研究等相继证实,含有蒽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