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早已证实,仅浸润至黏膜或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预后良好。 30多年来,我国胃癌相关专业人员努力进取,在早期胃癌诊断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部分医疗中心的早期胃癌手术率明显提高。上海瑞金医院2005年组成了胃肿瘤学科群,在2005-2008年期间接受手术的1636例胃癌患者中,早期胃癌345例,占总手术的21.1%。 而日本约50%以上为早期胃癌,近半数患者在无临床症状情况下被检出。因此,全社会应共同关心早期胃癌工作,努力提高我国早期胃癌诊断水平。 患者女性,53岁。因“2周前排黑便2次伴腹痛”前来就诊。外院胃镜示“胃溃疡并出血”,病理检查为“黏膜慢性炎症(重度),局部变性坏死组织”。 A:复查胃镜,见胃体隆起凹陷性病灶,色泽不均,皱襞集中伴中断。 B:喷洒色素观察,见清晰的“蚕食边界”。 C:外科手术标本。 D: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胃体低分化腺癌,浸润至黏膜固有层,无淋巴结转移。 培训 技术精良的专业人员 早期胃癌诊断涉及内镜、影像、病理和外科等专业,我国接受过早期胃癌诊断系统培训、对早期胃癌具备敏锐识别能力的专业人员奇缺,在缺乏经验的操作者手中早期胃癌被大量漏诊。制订并积极履行专业医师准入制度,提高内镜、放射、病理及外科医生对早期胃癌的识别能力至关重要。 内镜是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内镜下病灶的识别和活检取材是一项经验积累性技术,发现胃癌可疑病灶但活检病理阴性的情况时有发生。 先进的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早期诊断和鉴别的重要方法,但操作者须有一定的病理学基础。 内镜漏诊的早期胃癌可通过内镜定期复查、联用胃钡餐摄片或腹部CT检查弥补。 规范 早期胃癌诊断流程 规范早期胃癌诊断流程可提高诊断有效性。患者术前服用优质祛泡剂,可有效消除胃内泡沫,有助于提高内镜诊断效果。术前使用解痉剂能使胃腔松展,易于观察到黏膜皱襞内或因痉挛收缩而藏匿的病灶。内镜检查中适度充气能暴露某些浅表病变如糜烂、颗粒变、小结节及黏膜色泽改变等,检查中须力求详细、全面观察。适度吸气可辅助评价病变的性质及估测其浸润范围。 胃钡餐摄影对皮革胃等多种类型的胃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过度依赖内镜检查造成胃癌误诊漏诊的事件时有发生。可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应用胃CT增强扫描、超声内镜、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检查等,提高术前诊断正确性。 重视 上皮内瘤变的演变及治疗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E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两类。前者即先前的轻度及中度异型增生,转变成胃癌的概率较低;后者在病理学上包括先前的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与胃癌关系密切,部分HGIEN可演变成胃癌,另一部分本身已为浸润性癌,仅因为活检取材深度欠佳或靶点偏离癌灶造成诊断误差。 最近对上海200例有病灶的HGIEN患者经内镜随访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导向活检,半年内,127例(63.5%)证实为胃癌,其中手术病理证实早期胃癌50例(39.4%)。提示本组HGIEN患者大都是胃癌,只是当初内镜检查未获得病理学依据。 在临床上,诸如疣状胃炎、胃溃疡、胃黏膜糜烂或胃黏膜增生等,活组织病理学报告上皮内高级别瘤变的时有发生。在此类患者手术切除病灶中往往未能证实癌肿,甚至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中也未能再次证实上皮内高级别瘤变。因此,对该类患者,应进行多次活检或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亦可施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开展 高危人群的胃癌筛选 胃癌的癌前状态包括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两类。患有重度萎缩性胃炎、残胃、恶性贫血等癌前疾病及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的患者,患胃癌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定期随访复查可使许多患者在早期胃癌阶段被检出。 根据我国国情,可在特定的无症状高危人群中进行胃气钡双对比造影或电子胃镜筛查胃癌,努力总结无症状患者早期胃癌的形态特点、病理分类及临床诊断经验,不断摸索和推广。 1995-2005年期间,在上海10家医院241782例内镜筛查胃癌的统计资料中,4742例胃癌患者均有明确的上腹隐痛、饱胀、黑便等病史,手术证实早期胃癌429例(9.05%)。因此,应在门诊筛选及无症状人群筛选方面进一步努力。 部分医疗中心应积极应用辅助诊断技术如常规内镜色素喷洒、放大内镜、内镜窄带显像、固有荧光成像及光谱诊断、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等方法,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正确性。力争在几年内,早期胃癌手术率超过30%,并逐步提高我国的早期胃癌诊断水平。 |
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的几点建议简介:
研究早已证实,仅浸润至黏膜或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预后良好。
30多年来,我国胃癌相关专业人员努力进取,在早期胃癌诊断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部分医疗中心的早期胃癌手术率明显提高。上海瑞金医院 ... 关键字: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的几点建议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