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抗肿瘤新药有提高中国癌症防治水平
简介:
“生物医药科学的发展和交叉前沿学科的结合,为研制抗肿瘤新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药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抗肿瘤新药有助提高我国癌症防治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 ...
“生物医药科学的发展和交叉前沿学科的结合,为研制抗肿瘤新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药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抗肿瘤新药有助提高我国癌症防治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詹启敏研究员在日前举行的以“核酸适配体及生物医学应用”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上说。会议执行主席、湖南大学教授谭蔚泓作了题为《核酸适配体研究:疾病的分子基础》的评述报告。
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全世界每年有近8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我国现有癌症病人500多万人,每年有近220万例新发病例,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约为160万人,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詹启敏表示,目前人类对肿瘤的认识水平和常规诊疗手段尚不能有效地治疗恶性肿瘤,因此阐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建立肿瘤预测、预警、早诊的方法和技术,建立特异的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措施,对于临床上有效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詹启敏说,近年来,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以及细胞分子生物理论和以技术为基础的化学生物学给肿瘤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曙光,将会成为肿瘤药物和分子标志物研发的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开展核酸适配体等跨学科和跨领域研究,将促进人类对肿瘤发生发展本质的了解,有可能从生物学本质上了解细胞信号通路、阐释癌症发病机理,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标志;为临床肿瘤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分子基础;为选择特异性药靶、优化治疗措施提供科学基础,真正实现个体化治疗,从而保证科学、合理治疗,显著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和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防止过度治疗及不当治疗,减少药物滥用及药物浪费,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同时,推动临床肿瘤和化学生物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在癌症防控和临床诊治的整体水平,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肿瘤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