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治疗的基本概念
肿瘤细胞聚集团从宿主基质中建立自身的血液供应系统,即为血管生成,已长成的瘤体从宿主中获取新的血管成分亦属同样的过程。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受多种不同层次调节的过程,很显然,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措施可以成为一种新颖的抗癌途径。近年来,由于人们的对实体瘤内皮细胞增殖动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肿瘤血管的治疗措施也迅速发展起来。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速度比正常组织要快得多,所以抗内皮细胞增殖疗法(Antiproliferating endothelial therapy ,APET)有间接的抗癌作用,APET这一概念现已扩展到包括任何针对肿瘤血管的治疗措施,又称之为抗血管生成治疗(AntiAngiogenesis therapy)。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这一概念,最早于1935年由Hertig描述胚胎血管形成的过程时采用。事实上,血管生成不但见于胚胎发育,还见于创伤于愈合、银屑病、关节炎、糖尿病神经病变及肿瘤生长等一系列生理或病理过程,但血管生成过程的深入研究,确缘于对实体肿瘤生长的研究。Ide等早在1939年就观察到植入兔耳的肿瘤可从宿主中获取一种快速增殖的内皮细胞,从而构建自身血管,这种过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血管生成。
20世纪70年代Folkman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作如下解释:实体瘤周边的瘤细胞伸缩,关将紧邻的宿主毛细血管静脉端的基底膜降解,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迅速增殖并向肿瘤迁徙,逐步发育成熟并形成有功能的管状结构(毛细血管袢),继而与宿主血管发生吻合,由此构成肿瘤的血液循环系统[1]。
最近,Hori等又描述了肿瘤血管生成的另一种模式,即肿瘤毛细血管袢来自宿主毛细血管前动脉端(而非毛细血管后静脉端),通过毛细血管袢的不断改建和吻合的动态过程形成肿瘤血管,这些研究开拓了人们认识肿瘤血管生成的视野。 |
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治疗的基本概念简介:
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治疗的基本概念
肿瘤细胞聚集团从宿主基质中建立自身的血液供应系统,即为血管生成,已长成的瘤体从宿主中获取新的血管成分亦属同样的过程。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受多种不同层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