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治疗又称抗癌药治疗。主要适用于中、晚期癌肿的综合治疗。临床上对绒毛膜上皮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化疗效果较好;对其他恶性肿瘤,化疗可辅助手术或放疗。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化疗不敏感。化疗药物能杀死一定百分数的肿瘤细胞,如晚期白血病有1012或1kg的癌细胞,即使某一种药物能杀死肿瘤细胞的99.99%,则尚有108 1 化疗药物分类 1.1 按其作用机理分为五类: ①细胞毒类药物:烷化剂类,由其氮芥基因作用于DNA和RNA、酶、蛋白质,导致细胞死亡。如氮芥、卡莫司汀(卡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马利兰)、洛莫司汀(环己亚硝脲)等。
④生物碱类:主要为干扰细胞内妨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朋丝分裂中期。如长春新碱、长春碱、羟基树碱及鬼臼毒素类依托泊苷(VP-16)、替尼泊苷(VM-26)。
1.2 按其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可分为: ①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即对增殖或非增殖细胞都有作用的药物,如氮芥类、环磷酰胺、抗生素类等。它们对小鼠骨髓干细胞和淋巴肿瘤细胞的量效曲线都呈指数性,其中氮芥和丝裂霉素选择性低(杀伤两类细胞的曲线斜率很接近),而大多数其他烷化剂选择性较高(表现于对两类细胞的量效曲线的斜率相差较大,见图2A,B)。
③周期时相特异药物:药物选择性作用于某一个时相,如阿糖胞苷、羟基脲抑制S期,长春新碱对M相的抑制作用。这类药物对骨髓及瘤 细胞周期划分为5个时相:G0、G1、S、G2、M。 G0期:静止期 G1期:合成前期 S期:合成期 G2期:分裂前期 M期:有丝分裂期
图1细胞增殖周期及药物作用示意图 图2 各类抗肿瘤药杀灭小鼠骨髓干细胞及淋巴瘤细胞的量效曲线 各类抗肿瘤药杀灭小鼠骨髓干细胞及淋巴瘤细胞的量效曲线
①影响核酸(DNA,RNA)生物合成的药物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重要生命物质,它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而核苷酸的合成需要嘧啶类前体和嘌呤前体及其合成物,所以这一类型作用的药物又可分为①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的抗代谢药,如5-氟尿嘧啶等。②阻止嘌呤类核苷酸形成的抗代谢药,如6-巯嘌呤等。③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如甲氨蝶呤等。④抑制DNA多聚酶的药,如阿糖胞苷。⑤抑制核苷酸还原酶的药,如羟基脲。
③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有多种抗癌抗生素,如放线菌素D及蒽环类的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④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可分为(1)影响纺锤丝的形成 ⑤激素类:有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 、雌激素等。
抗癌药物给途径一般是静脉点滴注或注射、口服、肌肉注射等全身用药方法。为了增高药物在肿瘤局部的浓度,有时可作肿瘤内注射、动脉内注入或局部灌注等。近年来采用导向治疗及化疗泵持续灌注经疗等方法,即可保持肿瘤组织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又可减轻全身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开展的介入治疗为经动脉定位插管单纯灌注(transcatheter arterial 3 不良反应 由于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损害,用药后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常见的有: ①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如白细胞降至3.0×109/L、血小板降至80×109/L时须暂停治疗。为预防、治疗白细胞、血不板减少,可在化疗同时给予鲨肝醇、利血生、核苷酸等。
③毛发脱落。 ④免疫功能降低,病人容易并发细胞或真菌感染。 ⑤血尿 一般情况下,第一疗程后隔2-3个月,待血象恢复正常时,方可第二疗程治疗。 |
化疗药物作用机制简介:
化学治疗又称抗癌药治疗。主要适用于中、晚期癌肿的综合治疗。临床上对绒毛膜上皮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化疗效果较好;对其他恶性肿瘤,化疗可辅助手术或放疗。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化疗不 ... 关键字:化疗药物作用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