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化疗期间静滴左卡尼汀预防紫杉醇心脏毒性的疗效。方法 48例使用紫杉醇药物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周期后心脏毒,t~ 4L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降低(P <0.05),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指标分析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结论 对于紫杉醇引起的心脏毒性,左卡尼汀对其的改善程度较常规治疗明显,值得临床运用。
紫杉醇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卵巢癌患者或术后辅助化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其应用以静脉点滴为主。研究发现紫杉醇具有心脏毒性作用,可导致心律失常并减慢心率[1,2]。左卡尼汀(左旋肉碱)是一种心肌营养药,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该药能拮抗多种抗癌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3]。为此,我科采用左卡尼汀防治紫杉醇心脏毒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我科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接受紫杉醇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卵巢癌患者共48例,年龄43~68岁,平均61岁,男性29例,女性19例;排除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不全者;均按规范完成6个周期紫杉醇化疗。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44~ 68岁,平均62岁;紫杉醇用量平均每周期195 mg,21 d为一周期。对照组23例,男性l5例,女性8例,年龄43—68岁,平均59岁,紫杉醇用量平均每周期209 mg,21 d为~ 周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紫杉醇用量、化疗前心电图、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24 h动态心电图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每周期使用紫杉醇前1 d开始用5%葡萄糖溶液+左卡尼汀0.2 g静滴,每日1次,连用7 d;对照组:每周期使用紫杉醇前1 d开始用5%葡萄糖溶液+香丹注射液2OmJ静滴,每日1次,连用7 d。所有入选者化疗前检查心电图、CK—MB和24 h动态心电图,并于化疗6周期后复查。
1.3 观察指标 化疗6周期后心律失常、CK—MB以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相关症状和发生时间,过滤所有的异常搏动和干扰;时域参数包括: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NN)、相邻R一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频域参数包括:心率总频谱(TF):0—0.4Hz ;低频段功率(LF):0.04~0.15 Hz;高频段功率(HF):0.15~0.40 Hz。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化疗6个周期后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CK—MB明显降低(P<0.05),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指标分析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1。
3 讨论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影响化疗进行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对化疗药物的研究发现各种化疗药物具有不同强度的心脏毒性[1]。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抗微管装配的抑制剂。临床观察发现其具有导致心律失常、传导障碍的作用,相关研究报道紫杉醇的心脏毒性的发生机制与其形成大量的氧自由基有关。紫杉醇可在心肌组织中产生许多氧自由基、过氧化脂质,由于心肌组织对其耐受性差,极易造成损害[2]。左卡尼汀是哺乳动物能量代谢中必需的体内天然物质,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中,心肌和骨骼肌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促进脂类代谢。研究发现左卡尼汀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加还原型辅酶、细胞色素还原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加速三磷酸腺苷的产生,抑制抗肿瘤药物对心肌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可降抗低肿瘤药物的心肌毒性[3,4]。我们通过对我院48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化疗期间静滴左卡尼汀组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和CK—MB明显降低(P<0.05),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指标分析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 <0.05),说明左卡尼汀能抑制紫杉醇的心脏毒性。
综上所述,对于紫杉醇引起的心脏毒性,采用左卡尼汀辅助治疗可较常规治疗改善更明显,是一种确实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紫杉醇心脏毒性的辅助用药,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0—630. [2] 张骁,束梅英,张韬.紫杉醇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6,6(4):40—46. [3] 刘丽娟,刘红,刘虹.左卡尼汀的临床应用评价[J].医药导报,2006,25(4):368—369. [4] 李娅娟,杨选影,辛晓玮。左卡尼汀的研究及J临床应用[J].首都医药,2004,11(22):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