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所有肿瘤的10%~15%,占西方国家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在我国居第五位。近年来,化疗逐渐成为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防治远处转移的主要手段。 1 低剂量和高剂量亚叶酸钙(LV)联合氟脲嘧啶(5-FU)的疗效有无差异? 高剂量是否一定比低剂量好? 循证医学证据 一些临床前研究表明,LV达到较高的浓度(20 umol/L)时才能发挥其对5-FU的最佳生化调节作用,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研究结果显示,当LV的浓度达到1 umol/L后,进一步提高浓度并不能增强其对5-FU的调节作用。虽然LV的最适临床剂量目前仍未确定,但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5-FU单药化疗时采用HD-LV的疗效并不优于LD-LV,且可能增加不良反应。
德国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5-FU每周方案(500 mg/m2)联合高剂量(500 mg/m2)或低剂量(20 mg/m2)LV的疗效(291例)。结果表明,HD-LV和LD-LV组的疗效相当,客观有效率分别为21.6% 和17.5%,PFS分别为29.3周和30周,中位总生存分别为55.1周和54周。HD-LV组Ⅲ/Ⅳ度腹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D-LV组(27% vs. 16%),Ⅰ/Ⅱ度腹泻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32.4% vs. 16.1%)。两组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黏膜炎、贫血、白细胞减少和结膜炎)无显著差异。 Yachou等的一项小样本(83例)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5-FU Mayo方案(连用5天)中LV高剂量(200 mg/m2)和 低剂量(20 mg/m2)的疗效。结果显示,HD-LV组的客观有效率虽然高于LD-LV组(16.2% vs 8.3%,P=0.48), 但两组的OS无显著差异(323天 vs. 346天)。 Labianca等的研究(422例)也表明,Mayo方案中,高剂量左旋LV(100 mg/m2)和低剂量左旋LV(10 mg/m2)的疗效无差异,客观有效率分别为9.3%和10.7%,中位生存时间均为11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 QUASAR协作组开展的研究则证明了5-FU单药作为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时,高剂量(175 mg)和低剂量(25mg)左旋LV的疗效相同,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0.1%和71.0%。 结论 2 中国人对大肠癌术后辅助治疗能耐受多少个周期? NCCN指南中推荐FOLFOX方案和FLOX 方案作为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标准方案。 XELOX方案是晚期结直肠癌另一个常用的含奥沙利铂的方案,虽然考察其在术后辅助治疗中作用的临床试验尚未报告最终生存结果,但在我国,目前已将其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术后辅助治疗中。 循证医学证据 MOSAIC试验中,FOLFOX4方案组只有74.7%的患者完成了计划的12个周期化疗。奥沙利铂中位累积剂量为820.8 mg,即相当于FOLFOX4方案9.6个周期,相对剂量强度为80.5%。Ⅲ度神经毒性的发生率12.4%,其中92%的患者在1年内减轻或恢复。 试验比较了XELOX方案和5-FU/LV(bolus,Mayo方案)用于Ⅱ/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共入组1886例患者,计划XELOX方案(3周)的周期数为 8个(24周)。目前已公布了安全性结果。只有69%的患者完成了计划的8个周期化疗,奥沙利铂的中位累积剂量904.8 mg/m2,相对剂量强度为87%。约1/3患者奥沙利铂需要减量,9%的患者需提前停用奥沙利铂。总体上,22%的患者因不良反应提前终止治疗,导致提前终止治疗的毒性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8%)、血液学毒性(4%)和神经毒性(3%)。Ⅲ/Ⅳ度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11%。 国内尚缺乏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前瞻性研究。杨林等报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分析了中国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接受FOLFOX4双周方案和XELOX 3周方案的耐受性。 结果显示,FOLFOX4方案和XELOX方案的中位治疗周期数分别为8和6个,奥沙利铂的累积剂量分别为680 mg和780 mg。从这一结果看,我国大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奥沙利铂的耐受剂量可能略低于西方国家。不良反应也是提前终止治疗的主要原因。 结论 3 FOLFOX方案或FOLFIRI方案治疗过程中进展,二线治疗中再含5-FU是否有用? 这样做有哪些科学依据? 循证医学证据 Rothenberg 等的研究入组463例一线IFL方案(伊立替康+5-FU/LV)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接受FOLFOX方案,奥沙利铂单药或de Gramont方案(5-FU/LV,持续静脉输注,双周重复)治疗。结果显示,FOLFOX方案组的客观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分别为9.9%、1.3%和0%,TTP分别为4.6个月、1.5个月和2.7个月。Kemeny等的研究入组了214例序贯接受氟脲嘧啶和伊立替康均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给予FOLFOX4方案或持续静脉输注5-FU/LV方案治疗,两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3%和2%,TTP分别为4.8个月和2.4个月。这两项试验结果表明,对伊立替康和5-FU治疗均失败的结直肠癌患者,继续保留氟脲嘧啶并与奥沙利铂联合可发挥两者的协同抗肿瘤作用,获得“1+1>2”的效果。 随机试验的其中一组患者在FOLFIRI方案治疗失败后接受FOLFOX6方案治疗(69例),结果显示,ORR为4%,PFS为2.5个月。EPIC试验中含奥沙利铂的化疗失败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其中一组接受伊立替康单药化疗,ORR为4.2%,PFS为2.6个月。从这两项随机试验中的部分结果进行间接比较的结果显示,在含奥沙利铂的化疗失败后,二线治疗时伊立替康单药与伊立替康+5-FU的疗效似乎无显著差异。 结论 4 如何操作晚期大肠癌化疗“Stop and Go”策略? “STOP and GO”(“打打停停”)已经成为晚期大肠癌化疗的标准治疗策略。与连续治疗相比,采用这种策略可以在不牺牲疗效的前提下,更好地控制奥沙利铂带来的与累积剂量相关的神经毒性、减少其他不良反应,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多少周期后“STOP”?“STOP”多长时间?采用何种方案“GO”?原方案还是更改方案?这些都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OPTIMOX1/OPTIMOX2和GISCAD的试验设计和结果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循证医学证据 OPTIMOX2试验的设计中,A组FOLFOX7方案 6个周期后改5-FU/LV方案维持(99例),直至肿瘤进展至基线水平,再重新使用FOLFOX6方案;B组则在6周期后完全停用化疗,进展至基线水平后重新使用FOLFOX7方案(103例)。结果显示,A组的中位PFS(9个月vs. 7个月,P=0.01)和中位生存期(26个月vs. 19个月)均优于B组。而两组在肿瘤进展至基线水平后重新使用奥沙利铂化疗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21%和25%。与OPTIMOX1试验不同的是, OPTIMOX2试验中患者在肿瘤进展至基线水平后才重新开始奥沙利铂治疗。 而对于FOLFIRI方案应如何采取“STOP and GO”策略? 2006年ASCO会议上意大利学者报告的GISCAD研究给出了提示。该研究比较了FOLFIRI方案间断应用(化疗2个月,休2个月)与持续应用的疗效和耐受性。研究共入组336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29%和35%,PFS为8.8个月和7.3个月,OS为16.9个月和17.6个月。两组Ⅲ/Ⅳ度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5 可手术切除肝转移患者新辅助化疗几个周期比较合适? 循证医学证据 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究竟做多少个周期合适,应根据患者的状况、化疗后病灶的缩小程度、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以及化疗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来决定。 |
结直肠癌化疗中五个常见问题简介:
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所有肿瘤的10%~15%,占西方国家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在我国居第五位。近年来,化疗逐渐成为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防治远处转移的主要手段。大肠癌的化疗已有诸多规范 ... 关键字:结直肠癌化疗中五个常见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