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达华联合米西宁与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比较
2010-04-16 14:08:36 作者: 新特药房 来源: 互联网 浏览次数: 117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简介:
导读:本研究观察了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6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化疗效果,发现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的总有效率、对晚期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和LDH升高的淋巴瘤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HOP方案。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 ...
导读:本研究观察了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6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化疗效果,发现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的总有效率、对晚期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和LDH升高的淋巴瘤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HOP方案。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但是相对较轻,其次为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尝试运用氟达拉滨联合米西宁-米托蒽醌(FM),氟达拉滨、米托蒽醌联合地塞米松(FND)及福达华-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本文观察了27例使用氟达拉滨联合方案化疗患者和39例使用CH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及其改良方案化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福达华-氟达拉滨联合方案与CHOP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恶性淋巴瘤用药选择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的患者66例[霍奇金淋巴瘤(HD)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9例]。其中晚期淋巴瘤5O例。66例患者中男47例,女19例,年龄15~8O岁,其中伴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22例。按治疗方案将66例患者分为2组:氟达拉滨组27例,采用FM或FND方案治疗;CHOP组39例,采用CHOP及其改良方案治疗。 氟达拉滨组NHL患者24例(晚期淋巴瘤23例),其中T细胞淋巴瘤4例,B细胞淋巴瘤2O例;HD患者3例,均为复治患者。CHOP组NHL患者35例(晚期淋巴瘤27例),其中T细胞淋巴瘤12例,B细胞淋巴瘤23例;HD患者4例。 1.2治疗方案FND方案:第1~5天连续静滴氟达拉滨25mr/(m·d),同时口服地塞米松20mr/d;第1天静滴米托蒽醌8mr/(m·d)。FM方案:第1~3天连续静滴氟达拉滨25~30mg/(m2·d);第1天静滴米托蒽醌8mg/(m·d)。CHOP及其改良方案:第1~5天静滴异环磷酰胺 1.2g/(m·d)或第1天静注环磷酰胺750mg/(m·d);第1天静注阿霉素50mg/(m·d);第1天、第8天静注长春新碱1.4mg/(m·d);第1—5天口服泼尼松40mg/(m·d)。同时可加用卡莫司汀60—125mg第1天静沣和(或)依托泊苷100mg/(m·d)第1天静滴。每28d为一个周期,监测血象,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接受治疗满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复发。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用x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氟达拉滨组与CHOP组疗效比较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对晚期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和LDH升高的淋巴瘤的有效率,氟达拉滨组均高于CHO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氟达拉滨组与CHOP组疗效比较
2.2氟达拉滨组与CHOP组不良反应比较记录氟达拉滨组20例及CHOP组32例患者治疗2~6个周期后,间歇第1—3周血象变化的最低值,分析血液学不良反应,白细胞及血红蛋白等指标低于血常规正常参考值下限即为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记录氟达拉滨组22例及CHOP组34例患者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见表2。 表2氟达拉滨组与CHOP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讨论 CHOP方案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初治恶性淋巴瘤的标准方案,对于复发或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则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来,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一种新的抗代谢复合物——氟达拉滨,这种嘌呤类似物对治疗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具有高度活性。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氟达拉滨不论是单一用药还是与其他制剂组成联合化疗方案,对于治疗初治恶性淋巴瘤及复发难治性淋巴瘤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观察了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6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化疗效果,发现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的总有效率、对晚期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和LDH升高的淋巴瘤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HOP方案。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但是相对较轻,其次为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同时,我们发现氟达拉滨的非血液学副反应更少见,尤其是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少于CHOP方案。此外,氟达拉滨组患者无脱发,曾进行多次CHOP方案化疗已全部脱发的患者有黑发新生,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本研究结果表明,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联合方案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初治恶性淋巴瘤以及难治、复发、晚期的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均优于CHOP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