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眼科 >> 视网膜炎 >> 疾病综述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浆TXB2、6-K-PGF1α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浆TXB2、6-K-PGF1α变化

2010-04-28 19:15:31  作者:新特药房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47  文字大小:【】【】【
简介: 【摘要】 目的 比较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症的疗效。 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予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测定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分析两者治疗效果的 ...

 【摘要】 
目的 比较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症的疗效。 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予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测定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分析两者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 两组治疗都取得了效果,但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结果对比有明显差异(P <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症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TXB2、6-K-PGF1α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比较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plasma B2(TXB2), F1α(6-K-PGF1α) in patients with retinal vein obstruction (RVO )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B2(TXB2) and F1α(6-K-PGF1α) in 64 cases patients with RVO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estern Medicin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B2(TXB2) and F1α(6-K-PGF1α )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RVO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estern Medicine is better than treated by Western Medicine alone.

    Key words  Retinal vein obstruction  TXB2 6-K-PGF1α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Effect comparison

    研究表明,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血浆TXB2、6-K-PGF1α平衡失调,导致微小血栓形成。缺血型视网膜阻塞患者发病大多有气滞表现。气虚或者气郁都会导致气血瘀滞,视网膜上表现为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形成。临床单纯应用西药改善本病视网膜病变收效较慢,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浆TXB2、6-K-PGF1α较纯西医治疗改善显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64例病人全部为单眼发病,经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眼底荧光造影明确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症。发病时间最短5天,最长3个月。男性患者40例,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23例,分支静脉阻塞者17例,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11例,分支静脉阻塞者13例,合并高血压者3例,动脉硬化者11例, 1例合并脑梗塞。左眼34只,视网膜静脉阻塞20只,分支静脉阻塞14只;右眼30只,视网膜中央静脉14只,分支静脉阻塞16只。发病病人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岁。以上病人在近期内均未服用过咪唑、吡啶、前列腺素衍生物等影响前列腺素合成和代谢的药物。

    1.2  方法

    把64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8名,女性患者14名,治疗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0名,两个组视力情况均为0.1以下者15人,0.1~0.5之间的12人,0.6~1.0之间者5人。两组年龄、性别、眼别以及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1  中药治疗方法

    中药主要采用理气化郁治疗原则,组方如下:当归15 g,川芎9 g,赤芍12 g,丹皮15 g,丹参15 g,柴胡9 g,白术10 g,茯苓1 2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一剂,15天一疗程,服药2~3个疗程。

    1.2.2  西药治疗方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阿司匹林、维生素C、维生素E、地巴唑常量口服。

    1.2.3  治疗组治疗方法

    在西药治疗药物基础上,加服中药,对照组行单纯西药治疗
 1.2.4  观察方法

    64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眼科常规检查、血浆TXB2、 6-K-PGF1α水平测定,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每两月检查1次,眼底检查一个疗程1次,眼底荧光造影每月1次,全部病例随访半年到一年。

    1.2.5  疗效标准

    显效: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无明显渗出,眼底荧光造影提示出血吸收,血流变中全血粘度下降,血浆粘度下降。

    有效:眼底仍有少量出血未吸收,可见少量渗出,眼底荧光造影提示少量出血未吸收,全血粘度以及血浆粘度略有下降。

    无效:眼底大部分出血未吸收,渗出明显,眼底荧光造影提示仍有大量出血未吸少,可见新生血管产生,全血粘度以及血浆粘度无变化。

    2  结果

    2.1  疗效情况

    经过治疗,对照组32例中显效12例,占37%,有效10例,占31%,无效10例,占32%;治疗组32例中显效18例,占56%,有效12例,占37%。无效2例,占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1%,总体来说,两组治疗效果都很好,经过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浆 TXB2和6-K-PGF1α变化(表1)

    对照组治疗前后TXB2无明显下降(P>0.05), 6-K-PGF1α明显上升(P<0.05),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治疗组TXB2明显下降(P<0.05),6-K-PGF1α治疗前后明显上升(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TXB2、6-K-PGF1α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TXB2下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6-K-PGF1α水平都上升,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以均值比较。详细结果见表1。表1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TXB2和6-K-PGF1α对比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中医“暴盲”范畴,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之一,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以及现代医学的观点,治疗本病应该从改变血液成分,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和抗凝、溶栓、祛瘀等方面着手。近年来国内也有很多报道中医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例,效果显著 。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在疾病发展的中后期,渗出吸收情况尤好。

    本人所拟组方是在四物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基本方如下:当归,川芎,赤芍,丹皮,丹参,柴胡,白术,茯苓,甘草。方中当归养血益气,现代药理证明当归具有活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成分阿魏酸能抑制ADP和胶原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赤芍、川芎养血活血,现代药理证明其具有清除自由基、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缓解组织缺血缺氧及组织水肿、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川芎中还含有川芎嗪,能降低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凝血因子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功能;丹参可以扩张微血管,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1,2],并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祛湿,对视网膜渗出有良好的吸收作用;丹皮有活血凉血作用,能散瘀血,能消除视网膜陈旧性出血。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郁、养血活血、利水祛湿、化瘀、清肝之效。

    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西药与理气化郁中药合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
和血明目片治疗青盲(视网膜静脉阻塞)
Lucentis能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视力
爱维治—视网膜静脉阻塞更佳选择
 

最新文章

更多

· Avastin在眼科应用的研究...
· 苏肽生治疗视神经损伤的...
·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
· 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
· 脉络膜新生血管伴自发性...
· 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抗眼底新生血管药物的研...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
· 中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

推荐文章

更多

· Avastin在眼科应用的研究...
· 苏肽生治疗视神经损伤的...
·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
· 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
· 脉络膜新生血管伴自发性...
· 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抗眼底新生血管药物的研...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
· 中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