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目前仍是人类疾病致死的主要病因,在所有癌症患者中,他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癌痛则是癌瘤患难者一个常见的、主要的、令人恐惧的并发症,其特点是疼痛时间长及持续性加重;癌痛一方面使患者活动受限,食欲下降,影响睡眠,使已衰弱的患者更加衰弱,另一方面,疼痛在心理上也会加重患者的负担,使他们失去希望,而慢性疼痛对那些病情稳定的患者来说,也将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在接受抗癌治疗的病人中,50%的患者感到有疼痛,其中70%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在癌痛患者中,50%有中等至剧烈程度的疼痛,30%的患者有剧烈以致难以忍受的疼痛。控制癌症疼痛是抗癌治疗的重要目的之一,随着医学的进步,解决癌痛问题有了可能性,止痛药物治疗是其主要途径,使用得当可使90%以上的病人的疼痛得以缓解。我国拥有中医学伟大宝库之独特优势,发掘之并与西医相结合,疼痛缓解率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一:癌症疼痛的病因及机理:
1:病因:是由于癌瘤引发了一
系列神经生理和神经病理病化导致疼痛,早期一般不明显,中晚期由于肿瘤局部浸润,抗散或转移或骨膜受累,或瘤体机械性压迫从而累及血管、淋巴管及内脏等,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癌痛。
此外,疼痛不仅是躯体受到有害刺激的结果,而且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和社会、经济因素也可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时药物、手术或放疗本来可以使患者肉体上的疼痛得到缓解,却因精神状态不佳而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当患者疼痛难以解决时,解除心理社会干扰因素是使患者摆脱痛苦的一种重要手段。
疼痛是由痛觉感受器、传导神经和疼痛中枢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疼痛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以外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入神经纤维进入脊髓的背角并释放神经递质(如P物质)传入神经通过这些递质与接收神经元结合后通过脊丘束纤维进一步将疼痛信息传到丘脑,最后再传到大脑躯体感觉皮层及边缘系统。此时患者才感受到疼痛。
在大脑皮层感受到疼痛之前的任何环节阻断其传导就可达到止痛目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可在许多部位阻断痛觉传入。
二:疼痛的分类:
疼痛根据其发生情况和延续时间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根据疼痛的生理机制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和神经痛。
(一):急性痛和慢性痛:
1:急性痛:特征是有一明确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较短,常规止痛方法可控制。
2:慢性痛: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常因心理因素使病情复杂化,临床上控制难。
(二):躯体痛、内脏痛和神经痛:
1:躯体痛:部位明确,可为急性或慢性,表现为刺痛、酸痛,如骨转移和手术后疼痛。
2:内脏痛:胸腹脏器受癌肿浸润、压迫或牵引所致,部位不明,程挤压痛、胀痛、牵引痛。
3:神经痛:癌肿浸润或治疗所致的神经未梢或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致,表现为烧灼痛、钳夹样或触电样的阵发性疼痛,往往伴有感觉或运动功能丧失。
(三):常见癌痛综合征:
1:直接与癌症有关的疼痛综合征:
(1):骨骼的癌性浸润:如颅底综合征、椎体综合征、骶骨综合征。
(2):肿瘤浸润神经:如浸润外周神经、浸润神经丛、浸润神经根、浸润脊髓等。
2:与癌症治疗有关的疼痛:如术后综合征,化疗后综合征,放疗后综合征等。
3:与癌症和癌症治疗无关的疼痛:如骨关节炎、褥疮、各种炎性疾病。
三:癌症疼痛的评估:
癌症疼痛的评估是癌症疼痛控制的关键。疼痛的评估应常规括病史、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分布范围,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以及疼痛加剧或缓解的有关因素,身体及心理状况和其他伴随症状,如运动无力、感觉障碍、活动能力及脏器功能失调等。
根据主诉疼痛层度分级法:
0度:无痛
I度(轻度):可耐受,不影响睡眠,可正常生活。
II度(中度):疼痛明显,睡眠受干扰,需用一般性止痛、镇静、安眠药。
III度(重度):疼痛剧烈,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影响睡眠,需用麻醉性药物。
四:癌痛的治疗:
通过系统的、正确的治疗,90%以上的癌痛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在方法的选择中,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方法,因为癌症疼痛是一种伴随终生的慢性疼痛,创伤性治疗手段不是最适宜的,除非药物不能控时,才予以选用,
(一):癌痛治疗目的:
1:应用抗癌瘤方法完全消除癌瘤。
2:去除癌瘤以外的疼痛。
3:以上两项联合应用。
(二):癌痛治疗的方法:
1:中医药内服和外用法(包括扶正祛邪、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疏肝解郁等)
2:西药:(非阿片类、弱阿片、强阿片类、辅助用药)
3:中西医内服外用联合用药。
4:神经阻滞。
5:神经外科手术。
6:神经及社会学方法。
(三):癌症止痛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两概念、三阶段、和两原则:
第一概念:按阶梯用药:在选择止痛药物过程中,应由弱到强,逐渐增加。
第二概念:按时用药:用药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而不是等患者要求时才给。
第一阶段(轻度疼痛):非鸦片类药±辅助药。
第二阶段(中重度疼痛):弱鸦片类药+非鸦片类药±辅助药物。
第三阶段(剧烈疼痛):强鸦片类药±非鸦片类药±辅助药物
第一原则:争取口服用药:可避免注射带来的不适,又可提高患者的独立性。
第二原则:药物剂量个体化:不同个体对麻醉药物差异很大,个体化给药能减小副作用。
在针对病因施以不同止痛措施时,要注意某些特殊性况,如癌痛伴严重焦虑和忧郁,可适当地加用精神药物,否则难以止痛;由骨转移和肿瘤局部压迫所致癌痛应考虑配合放疗;神经或脊柱损伤所致之浅表性灼痛称为传入神经阻滞痛,一般止痛药通常无效,给予抗忧郁药常可获得较满意效果;而此种病人伴有间断性针刺样痛或枪击样痛,给抗癫痫药有效,若具有前两种疼痛感并伴有麻木时,可用抗癫痫和抗忧郁药的同时,应结合中医内服药和外用药(如阿魏化痞膏、博生癌宁、贴之消、蟾乌巴布膏等);对骨转移的疼痛常较剧烈,配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或应用双磷酸盐类药物(如固令、德维、阿可达、艾本、邦罗力或唑来膦酸如择泰、天晴依泰、艾瑞宁、艾朗、卓莱、健润等)。
常见癌症疼痛药物类别表:
(四):癌痛的其他治疗方法:
1:放疗和化疗:
当癌肿压迫或浸润神经引起疼痛时,70%-85%的患者可通过放疗使疼痛症状缓解.若原发肿瘤对放射线敏感,则疗效更佳.特别对骨转移者,可使疼痛大大减轻.
化疗是控制癌痛一种必要手段,如果对化疗敏感的肿瘤,经化疗后肿瘤缩小,也可缓解疼痛
2:心理学方法:
尽管纯心理因素引起的癌痛不多,但不可否认大部癌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癌痛患者所经受的绝望和无助感,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通过提供特殊的方法和行为技术以帮助病人控制慢性疼痛.这些技术包括催眠术\转移注意力、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精神治疗以及行为认识治疗。通过这些措施可提高患者应付疼痛的能力和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积极乐观态度的能力,又可通过减少肌肉紧张对对致痛损伤的影响而改善患者的痛觉。
3:麻醉方法:
包括5个主要类型:末梢神经阻滞、肌肉触发点注射、自主神经阻断、梢内神经阻滞、以及使用一氧化氮等药物麻醉方法。麻醉剂可以用于暂时的诊断性神经阻滞,,如引发点注射;而酚类、乙醇和冷冻则是用于永久性神经阻滞。这些化学药物产生的主要病理作用是脱髓鞘作用和继发神经变性,酚产生的神经阻滞作用比乙醇产生的要浅,持续时间短,局部神经冷冻可导致周围神经永久性功能丧失,一般只有在暂时性神经阻滞作用失效后,才施行永久性神经阻滞。
4:神经外科方法:
分两大类:神经外科破坏性方法,即沿疼痛径路进行手术或放射性破坏;神经刺激方法,即将电极定向性地放置以活化抑制疼痛的路径。在癌痛控制中,神经外科方法长期被成功地应用,这些方法对行癌痛比对慢性疼痛更加有效。神经外科方法仅适用于躯体痛,而不是神经痛,在选择时应特别慎重,因为每种方法都存在着并发症和替在危险,因而在疼痛的中期不宜施行此类方法。 |
编号 |
药品名称 |
通用名 |
产地 |
规格 |
单位 |
参考价 |
8113 | 艾本 |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 | 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 | 1mg:1ml | 支 | 435 |
8114 | 密固达 | 唑来膦酸注射液 | Novartis Pharma Stein AG | 100ml:5mg | 瓶 | 3800 |
8115 | 博生癌宁 | 博生癌宁 | 郑州博生医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10贴 | 盒 | 350 |
8116 | 贴之消 | 贴之消 | 西安顺康制药有限公司 | 8g*1袋 | 盒 | 78 |
8117 | 邦罗力 | 伊班膦酸注射液 | Roche Diagnostics GmbH | 6ml:6mg | 支 | 35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