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排斥反应(AR)一直是肾移植术后的首要问题,环孢素应用于临床后其发生率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仍高达30%一50%。舒莱(basiliximab)和赛尼哌(daclizumab)作为嵌合型或高度人源化的抗CD25抗体,预防肾移植术后AR中的作用明显,使术后AR的发生率下降20%一30%,且免疫原性小,副作用少,正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2000年至2(102年,我们对SS例肾移植受者应用2剂舒莱和2剂赛尼哌诱导治疗,预防术后AR,比较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按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舒莱(3[l例)和赛尼哌(28例)2组。舒莱组男19例,女11例,赛尼哌组男17例、女11例。2组年龄分别为(40.3士3.5)岁、(41.0士2.8)岁。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错配分别为2.8士1.1,2.8士1.3。PRA(群体反应性抗体)分别为(4.3士1.2)%、(4.1士1.5)%。供肾热缺血时间分别为(7.0士2.0)min,(7.2士1.8)min;冷缺血时间分别为(6.1士2.O)h,(6.7士1.2)h.且均为首次接受肾移植患者。 二、方法 1.舒莱组患者术前2h及术后第4天予舒莱各20mg静滴(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赛尼哌组患者术前24h及术后第14天予赛尼哌各50mg静滴(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环孢素+骁悉+泼尼松,CsA+MMF+Pred)。CsA首剂6mg·kg一,·d一,,3个月减至4一Smg·kg一,·d一,,6个月减至3一4mg·kg一’·d一’,其间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MMF首剂0.59/次,3次/d,1个月后减至0.59/次,2次/d.Pred首剂30mg/d,3周后减至20mg/d,6个月减至10一15mg/do出现AR的患者,先予甲基泼尼松龙(NIP)500mg冲击3d,若症状不缓解,即予DKT3进行逆转。AR以临床症状和病理活检(Banff标准)为依据。 2.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监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CD25十变化,每周1次,持续8周。记录术后6个月和6一12个月的AR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激素用量和人/肾存活情况。 三、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经x,检验,计量资料以: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术后6个月赛尼哌组有6例(21.4%)经活检证实为AR病例,舒莱组无AR病例(P<0.05)。发生AR者6例中有S例发生于术后第23,29,35,43和48天,1例于术后第7,44天发生AR.按Banff病理标准结果显示1例为I级,其余均为II级。其中3例经NIP冲击,移植肾功能逆转;另3例治疗无效后,经DKT3抗排斥治疗5d,移植肾功能逆转。2组在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激素用量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一12个月,舒莱组和赛尼哌组各有2例细菌感染,CNIV感染者各为1例和2例。未见肿瘤及其他并发症。2组患者均存活,各有1例出现移植肾丢失。动态监测用药前、术后每周共8周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十细胞百分数变化,发现用药后,2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CD25十均下降,舒莱组由术前(37.7士2.3)%持续下降至第6周的(1.5士0.1)%。赛尼哌组由术前(37.7士2.9)%持续下降至第4周的(1.4士0.1)%,随后分别上升。舒莱组在第8周升至(21.3士1.6)%,达正常水平(37.3士2.6)%的60%;赛尼哌组在第8周达到正常水平。2例术后早期发生排斥者其外周血中CD25十在术后第3周即开始回升。 四、讨论 舒莱和赛尼哌抗排斥的机理可能有: ①阻止血液中IL一与CD25连接,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生。 ②通过对IL一的竞争,导致T细胞的消除。 ③IL-2R表达的下调,增加脱落的IL一R链和淋巴循环分布的改变。 ④增强ADCC反应。 在二联或三联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国外学者应用2剂舒莱或S剂赛尼哌诱导治疗预防AR取得了良好疗效AR发生率较安慰剂组减少了近30%[3,a]。Naie等报道应用舒莱和赛尼哌后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降至10%和7.7%,认为2者在诱导预防排斥方面无明显差异。 因为5剂赛尼哌的治疗需在术后2个月内完成,大部分患者不易做到,故施行双剂量方案。本研究中舒莱组无AR发生,而赛尼哌组有6例发生。通常术后4一6周为AR高发期,赛尼哌组发生排斥的病例多在此时期,且受损程度为II级,移植肾受损程度重。
另有3例是在NIP冲击无效后,改用DKT3抗排斥治疗逆转。 研究发现应用舒莱或赛尼哌后,外周血中T细胞表面活性标志无变化。但当成人于术前2h、术后第4天应用舒莱各20mg,其在IL一R上的饱和度可持续4一6周190%以上外周血中T细胞上的IL一R在术后30-45d不能与IL一结合〔‘〕。予S剂赛尼哌治疗循环中T细胞与IL一R结合的峰值为84%,最后一次给药后4周为74%,循环中IL一R饱和度超过95%[7。
另有报道,当血清中舒莱浓度保持在0.2ug/ml时,能对CD25产生连贯的封闭和完全抑制。 本研究监测2组患者用药前及术后每周1次共8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CD25十的变化,发现用药后CD25十数目显著下降,受抑制明显。但到第S周时,赛尼哌组CD25十数目开始回升,第8周接近术前水平。2例术后早期发生排斥者其外周血中CD25十回升更快,在术后第3周即开始回升。舒莱组则回升较慢,术后第6周才开始上升,第8周仍达术前的60%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显示2剂舒莱对CD25十连贯封闭时间长于2剂赛尼哌,与临床表现相吻合。 术后2组患者肾功能恢复均较顺利,无肾功能延迟恢复者,可见两药物对移植肾无明显毒性作用。Kahan等〔3〕认为,舒莱对移植肾功能快速改善有益,能减少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病例。在赛尼哌的试验中发现,6个月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好[9]058例患者均未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淋巴细胞无序增殖。这可能与它们人源化程度高,免疫原性小有关。 在1年内,2组虽然有个别患者发生细菌感染或CNIV感染,但并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二者均表现出良好耐受性,在安全性方面与国外研究结果相符。尽管赛尼W组6个月内AR病例较多,可能影响人/肾存活,但最终结果表明与舒莱组相比并无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