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肝病,主用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慢性丙肝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病程进展缓慢,后期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性肝癌。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最有效药物,干扰素能清除或抑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HCV复制,减少肝细胞的损伤。
派罗欣是一种新型的干扰素,由聚乙二醇(PEG)与重组干扰素α-2a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干扰素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α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复杂的信号传递途径并激活基因转录,调节多种生物效应,包括抑制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派罗欣具有非聚乙二醇结合的α-干扰素(普通干扰素)的体外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
普通干扰紊的半衰期短,用药后24h和给药间歇的血药浓度降至很低,使病毒重新开始复制,出现“峰—谷”效应,严重影响药物的疗效。派罗欣把干扰素用聚乙醇修饰以延缓其在体内的代谢,延长了体内作用时间,用药后3—8h可以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其终末半衰期长为50一130h。与普通干扰素相比,其在血清中清除速度减慢。每周给药一次,在整个治疗期间能够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临床研究证实,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显著高于接受普通干扰素。
1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派罗欣180μg,每周腹部皮下注射1次,加利巴韦林800mg/d口服,疗程48周。结果显示,用药后患者的各项相应指标明显改善,详细数据见表1所示。
用药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就多。治疗开始时患者出现了头痛、轻度发热,有一过性头晕、食欲不振、肌肉轻度酸痛等不适症状,随用药次数增加,上述反应逐渐减轻,基本均能承受。在治疗其间出现明显的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减少,经口服升白胺、鲨肝醇、益血生,复合维生索B后有所恢复。特别是白细胞降至2.0×109/L时,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每3天1次,应用后白细胞明显回升。
另外,该病例在治疗结束时患者出现颜面皮肤麻木感及阵发性针刺样疼痛感的神经系统感觉异常症状,经检头部CT及神经内科会诊后排除了脑内占位及神经病变诊断,经维生素B族类药物静点后,上述症状及时得到改善。治疗中曾出现轻度白蛋白降低,及时补充人血白蛋白后恢复至正常。
本研究显示,尽管用药过程中药物的不良反应就多,但经对症用药后均能有效控制。治疗后血生化参数证实,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疗效显著,无论在早期病毒学应答还是治疗结束的应答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是目前治疗丙肝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