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学年会-ECNP介绍
发表日期:2004年12月27日 出处: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 作者:季建林
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学会每年举办的年会今年是第17届,于2004年10月9日至13日如期在瑞典首都斯特哥尔摩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共有来自世界60余国家的3000余名代表与会,其中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专家约有40余名。会议侧重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基础研究和药物治疗进展,以及继续教育等领域;分别举办了近30场次的专题报告和6个专题的论文墙报展示,以及卫星专题会议18次。全部会议摘要汇编成册,作为“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学杂志”增刊正式出版。
1. 专题报告
在近30余场的专题报告中,主要涉及领域为临床前期的一些热点课题,包括神经递质、分子遗传学,以及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进展;临床方面,主要侧重双相情感障碍、痴呆、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和成瘾、自杀的行为的影像学和药物治疗进展。如热点课题研究中,有学者介绍了5HT神经元发育与功能的分子基因学进展,用前额叶皮质功能障碍动物模型来研究病理心理障碍的神经发育,5HT1B/1D多肽可能与强迫行为关系密切,并且可能是今后抗抑郁药与抗焦虑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厌食的不同基因表达与下丘脑组织化学变化相关,生物钟与成瘾,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在大脑中的基本作用机理等进一步被认识(如已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和发现对尼古丁成瘾有潜在的影响)。咖啡因——作为应用最广泛的精神活性物质,近来侧重研究发现与睡眠和多巴胺系统关系密切,其中相关的腺嘌呤核苷A2A受体在抑郁症发病机理中可能也起一定的作用。在临床治疗进展的专题报告中,有学者介绍了Omega-3脂肪酸和肽物质治疗抑郁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社交焦虑和PTSD,以及展望了大麻受体拮抗剂与大麻体内代谢抑制剂成为改善大脑记忆药物的可能性,因为有研究提示大麻的CB1受体与脑的记忆功能密切相关。
2. 论文墙报展
此次大会的绝大部分交流文章是以墙报展出现的,共分6个专题,即1)情感障碍与抗抑郁药(132篇论文),2)精神病性障碍与抗精神病药(160篇论文),3)焦虑障碍与抗焦虑药(44篇论文),4)退行性变与神经系统疾病(38篇论文),5)成瘾(43篇论文),以及6)其他(91篇论文),交流论文达510余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众多的论文中,绝大多数的作者为年轻学者,涉及的研究领域亦广泛,不仅有临床疗效的评估和社区流行病学的调查,也有实验室动物模型、神经生化、神经生理与药理等报告。期间在现场,各国同行可对其感兴趣的研究相互切磋和交流,组委会还组织专家从中评选出最佳研究论文,给予奖励,同时辟专门展台展示。例如,首次摘要报道了欧洲双相情感障碍社区患病率的研究,抗抑郁药疗效的最新Meta分析结果(NaSSA优于SSRIs),SSRIs不会导致抑郁症自杀危险增加(瑞典1992-2000年对照研究资料)等。
3. 卫星专题会议
许多国际上著名的制药企业也参与了此次大会,分别举办了多次卫星专题会议,就抑郁症、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和痴呆等进行了专题进展的研讨。例如,在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方面就有近10个这方面的专题,令人目不暇接;归纳起来讲,总的一个治疗学发展趋势是,主张特异性双受体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优于单一受体作用机制的药物,不仅反映在症状的缓解率和起效的速度,而且还包括改善相关的生理/躯体症状(如疼痛等)和不良反应少与轻(如性功能障碍)等方面;另外,联合治疗原则将是今后抗抑郁治疗的发展方向。
图. SSRI与5HT1B/1D拮抗剂治疗血药浓度比较
5-HT1B/1D受体研究进展
5HT有许多亚型,其中5HT1A和5HTC在过去的10余年中研究证实与SSRIs抗抑郁治疗作用有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5-HT1B/1D与强迫症(OCD)的发病和抗抑郁药的快速起效有关。第17届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学年会(ECNP)上专门开辟了一个专题——“5-HT1B/1D受体进展”,分别由来自意大利、美国、以色列和瑞典的专家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5-HT1D受体是突触前自身受体,主要分布在基底节与前额叶的5HT神经元中;在正常情况下减少5HT的转运,而OCD患者该受体处于超敏状态。对照研究发现,给予5-HT1D激动剂(sumatriptan或mCPP)会加重OCD患者的重复动作与症状。Stein等应用脑功能影像双盲对照观察了SSRI治疗两组OCD病人(一组事先给予5-HT1D激动剂,另一组为安慰剂对照),结果发现给予5-HT1D激动剂组病人的脑额叶功能活动明显降低,且SSRI疗效差,提示5-HT1D是OCD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同时也解释了SSRI临床治疗OCD的剂量要大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并需要更长时间。另外,Hollander等发现,强迫行为不仅与5-HT1D有关,而且与泌乳素分泌增加也有关。有关OCD基因研究方面,Pauls等人检测了100例OCD病人的466例一级亲属和113例精神健康者一级亲属,结果发现5-HT1D基因可能为G861C和T371G 多肽,尤其是G等位基因至少在某些OCD症状学上起着关键作用。
传统的抗抑郁药(TCAs)与新型的SSRIs虽然能有效治疗抑郁症,但均存在抗抑郁起效较慢的问题。近来研究证实,SSRIs和TCAs作用于5-HT1A自身受体能阻断5HT神经元对5HT递质的转运,抑制5HT的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5HT浓度,立即就会有生化作用,但临床疗效需3~4周才出现。主要是5HT摄取抑制的同时对5HT的转运有负反馈调节,即轴突末梢的突触前5-HT1D受体因为突触间隙5HT浓度增加而被激活,反而会减少5HT释放,这样就降低了5HT神经元激活率和5HT的逆转,使得5HT合成率也减少。假设如果给予5-HT1D拮抗剂使得突触间隙5HT浓度增加,但又不影响神经元的激活,使得抗抑郁快速起效。已经有一些研究证实,给予5-HT1B/1D 拮抗剂可以促进5HT转运,增加5HT逆转率和5HT代谢与合成(如图)。现有的抗抑郁药中,米氮平能快速起效可能与此作用机理有关。另外,已有一些5-HT1B/1D的拮抗剂在实验研制,如GR127935、AR-A000002等,因此有学者预测,5-HT1B/1D将是今后发展的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物潜在的和主要的作用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