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肝病 >> 肝病新闻 >>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2005-06-01 13:33:57  作者:Prince  来源:Prince  浏览次数:36  文字大小:【】【】【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过度造成肝组织损伤,出现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症状体征的一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易感性和分子模拟机制有关。
    
一、遗传易感性
    
自身免疫性肝病有家庭聚集倾向,PBC一级亲属患病率为4282/10万,约为普通人群的100倍,AIHPSC也存在明显的家族成员集中发病现象。人类的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HLA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遗传背景早已得到公认。
    1
AIHHLA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AIH的遗传易感性存在地区及种族差异。北欧白人的易感基因是DRB1*0301DRB1*0401,有85% 1AIH患者DRB1*0301和(或)DRB1*0401阳性,两者共有DRβ多肽链6772位的6个氨基酸(LLEQKP),以第71位的赖氨酸与AIH关系最为密切。日本、阿根廷、墨西哥、巴西和比利时人易感基因位于DRB1*0404DRB1*0405DRBl*1501是北欧白人AIH的抵抗基因,它在DRβ多肽的6771位分别为异亮氨酸和丙氨酸,取代了DRBl*0301的亮氨酸和赖氨酸。还有研究显示DRBl*1501可能是儿童AIH的易感基因,DRβ多肽的86位缬氨酸的等位基因可能是1AIH的易感基因。2AIH的遗传易感性并不明显,有报道可能与HLA-DR3HLA-B14DRB*07有一定关联。
PBC
HLAⅡ类基因密切相关。在高加索人群中,HLA-DRBl*08DQAl*0401DQBl*0402PBC的易感基因。美国、英国和瑞典PBC人群中HLA-DRBl*08报道最多,意大利人群的易感基因是DRBl*11。在亚洲人群中,HLA-DR2HLA-DR3HLA-DR4HLA-DR8DRBl*0505DRBl*0803等基因位点与PBC有关。中国PBC患者中HLA-DRBl*07最常见,其次为DRBl*09。有研究发现HLAⅡ类基因还可能与PBC预后有关,HLA-DRBl*08DQAl*0401DQBl*0402在晚期PBC患者中阳性率较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位于HLA Ⅲ类基因区,其308位点基因多态性(A→G)和PBC的易感性有关。
    HLA
等位基因与PSC有一定关联。HLA-B8见于60%80%PSC患者,DRB1*0301DRw52a可能是PSC的易感基因,并且DRw52aDR2DR4的存在可能是病情迅速恶化的标志。有研究报道TNFα基因308位点基因多态性(A→G)和PSC的易感性有显著相关性。
    
许多研究显示非MHC基因也参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有研究发现PBC患者X单染色体率显著高于正常人,提示X染色体某些基因与女性PBC易感有关。最近研究显示IL-1B*1,1IL-1RN*1,1PBC易感相关,而IL-1B*1,2*2,2IL-1RN*1,2则可能是PBC的抵抗基因。T淋巴细胞激活负性调节蛋白B7CD28/CTLA-4外显子I49位点的多态性(A→G)与PBC发病相关,CTLA-4这种多态性也见于AIHCTLA-4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启动因素,但不具特异性。
    
二、分子模拟机制
    
分子模拟是指病原体感染机体时,由于病原体的某些抗原表位与人体组织蛋白的抗原表位相同或相似,导致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的激活淋巴细胞,或抗体与组织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病原体和化学物品可能通过分子模拟导致机体免疫耐受丧失,参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而抗原特异性T细胞与自身抗原、病原体、化学物品发生交叉反应是分子模拟机制的核心。
    1. 
感染: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否参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一直存在争议,而分子模拟学说的提出为其提供了支持。许多研究报道病毒感染后可诱导AIH发生,尤其是肝炎病毒(甲、乙、丙型)和麻疹病毒。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分子模拟机制与肝脏组织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肝脏损害。AIH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CD4+ T细胞被激活后分化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并通过释放毒性细胞因子直接破坏肝细胞。(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在T细胞的协同作用下,AIH浆细胞分泌大量针对肝细胞抗原的自身抗体,它们与肝细胞膜上的蛋白成分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自然杀伤细胞通过Fc受体识别免疫复合物后引起肝细胞破坏。抗线粒体抗体最主要的抗原成分是线粒体内膜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E2亚单位(PDC-E2),特别是硫辛酸结合位点在物种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从而为病原微生物通过分子模拟参与PBC发病提供了可能。有研究报道PBC患者的血清能与大肠杆菌的PDC-E2发生反应,由此推测PBC可能与大肠杆菌感染有关。有研究发现PBC患者的血清可识别分子量为6.5×104的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该蛋白与人类PDC-E2有同源性,提示分枝杆菌也可能通过分子模拟参与PBC发病。最近,免疫组织化学发现,许多PBC患者血清对逆转录病毒蛋白具反应性,这种情况也存在于PSC,提示病毒感染或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激活可能是诱发PBC的机制之一。PSC与炎性肠病密切相关,曾有学者认为肠道细菌可能从炎症肠道黏膜移位至胆管,引起胆管炎症,但是未得到支持。胆管树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是PSC的病因,但目前仍缺乏证据。
    2. 
化学因素:除了病原微生物,某些化学物品也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病,这些化学物品通过修饰自身蛋白或与自身蛋白结合,当足够量的自身蛋白分子结构改变时,就能诱导免疫应答发生。而这种免疫应答除了识别分子结构已变的自身蛋白,还识别分子结构未变的自身蛋白,从而导致交叉反应发生。许多化学物品在肝脏代谢,因此增加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率,这种交叉反应在PBC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PDC-E2的内侧硫辛酰区有可能被外源化学物品修饰,引起分子结构改变,从而触发免疫应答。有学者用人工合成的PDC-E2的内侧硫辛酰区取代硫辛酸的部分结构,模拟外源化学物品来诱导硫辛酰半抗原的产生,并用PBC患者血清对这些结构的反应性予以定量,得到了肯定的结果,支持了化学物品通过分子模拟参与PBC的发病的学说。近年来报道替尼酸、双肼屈嗪、氟烷、米诺环素、呋喃妥因等药物可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病,关系最密切的是PBC
    
虽然目前公认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相结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启动因素,但至今未找到直接证据。HLA类基因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关系目前仍是研究的重点,非HLA类基因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对于分子模拟机制的阐释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基本概念和诊断思路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
热烈祝贺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最新文章

更多

· Sovaldi(sofosbuvir,4...
· FDA批准telaprevir用于治...
· 新型丙肝药物OLYSIO(si...
· 丙型肝炎药物Simeprevir...
· 美国FDA审评丙肝药物Sof...
· FDA批准第一个丙型肝炎的...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
· 丙肝新药特拉匹韦(tela...
· 丙肝治疗新药特拉匹韦(...
· 治疗罕见儿童肝病的新药...

推荐文章

更多

· Sovaldi(sofosbuvir,4...
· FDA批准telaprevir用于治...
· 新型丙肝药物OLYSIO(si...
· 丙型肝炎药物Simeprevir...
· 美国FDA审评丙肝药物Sof...
· FDA批准第一个丙型肝炎的...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
· 丙肝新药特拉匹韦(tela...
· 丙肝治疗新药特拉匹韦(...
· 治疗罕见儿童肝病的新药...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