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专业委员会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大会于2008年11月1~2日在四川成都举行。会上,多位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作了专题报告。
该专业委员会于大会前一天成立,毕锋教授当选为委员会主任委员,焦顺昌教授、刘宝瑞教授、徐建明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张积仁教授对委员会表达了殷切期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正式成立于2003年,5年来在肿瘤物理靶向消融治疗、立体定向靶向放疗、生物靶向治疗和药物靶向治疗技术的准确定义、科学规范、合理使用和客观评价等基础研究和临床协作方面作出了贡献。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该领域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平台,有利于分子靶向药物的科学使用和临床个体化靶向综合治疗新模式的探索,将大大推动并规范分子靶向治疗的开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张积仁
化疗药物的研发遇到了瓶颈,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时代已经到来,相关研究如火如荼。
在抗肿瘤单克隆抗体方面,研发方向之一是将现有人鼠嵌合抗体完全人源化以减轻抗体免疫原性,避免抗抗体的产生;另一研发热点是双功能抗体,主要是利用现有抗体,制备一端抗肿瘤表面相关抗原,另一端抗CD64(Fc受体)的双功能抗体,以增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在小分子TKI的研发上,热点之一是进一步筛选更有效的小分子化合物,另一热点是寻找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另外,针对胞浆蛋白研发新的分子靶向药物,将会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注入新的活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毕锋
“抗肿瘤血管生成分子靶向药物给乳腺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 刘冬耕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的临床应用已由晚期乳腺癌迅即进入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其后,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人源化单抗贝伐单抗(贝罗伐)已获批准治疗乳腺癌。在二线治疗对照临床研究中,贝伐单抗(贝罗伐)联合卡培他滨(希罗达)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卡培他滨(希罗达)单药治疗,但是无病生存(DFS)和OS没有改善。不过两项一线治疗Ⅲ期对照临床研究中,紫杉类联合贝伐单抗(贝罗伐)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DFS和OS也得到了改善。当前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包括贝伐单抗(贝罗伐)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治疗研究,早期乳腺癌辅助、新辅助治疗研究,以及特殊类型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研究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对抗肿瘤血管生成分子靶向治疗的高度期望。
“结直肠癌的治疗理念,随分子靶向治疗时代的到来与时俱进”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肿瘤中心 徐建明
贝伐单抗(贝罗伐)和西妥昔单抗的出现,使结直肠癌治疗有了多种选择。这就要求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身体和经济状况,作出有序合理的治疗安排。
如何充分发挥贝伐单抗(贝罗伐)的作用?贝伐单抗(贝罗伐)疗效和安全性注册研究(BriTE)证实,一线治疗至肿瘤进展后,如果患者不再接受抗肿瘤治疗,生存期仅为12.6个月,继续接受化疗者为19.9个月,而继续接受含贝伐单抗(贝罗伐)方案治疗者则长达31.8个月。因此,目前有观点认为,贝伐单抗(贝罗伐)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疗效,其最适合的给药方案可能是联合治疗获益后或进展后贝伐单抗(贝罗伐)维持治疗。
如何提高西妥昔单抗疗效?有研究(EVEREST、CRYSTAL、OPUS、NCIC CO.17)表明,2~3度皮疹和野生型KRAS均为西妥昔单抗治疗的预后因素,预示西妥昔单抗治疗疗效较好。
“肝癌的内科治疗可能越过化疗直接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时代,而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形势不容乐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 徐农
传统细胞毒药物化疗对肝细胞癌无效。然而,一项主要针对欧洲北美人群的研究(SHARP)表明,与安慰剂比较,索拉非尼能显著延长疾病进展时间和生存期(44%)。一项以中国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亚洲临床研究也证实了索拉非尼的疗效。此外,小分子多靶点TKI舒尼替尼在肝癌Ⅱ期临床研究中也显示了良好的疗效。索拉非尼与舒尼替尼头对头比较的大型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吉西他滨是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试图在此基础上增加另一种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以提高疗效。但是,只有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特罗凯)的研究显示患者生存期延长了0.42个月(P=0.03),引人注目的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SWOG0205)及吉西他滨联合贝伐单抗(CALGB80303)研究并未显示优于吉西他滨单药的疗效。
“分子靶向治疗如雨后春笋,已成为晚期肾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 于世英
肾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5%~30%患者就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肾癌根治术后20%~40%会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晚期肾癌化疗总有效率仅约6%,免疫治疗生存获益不肯定,缺乏标准二线治疗药物。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短短两三年期间,美国及欧盟相继批准了四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用于晚期肾癌,它们分别是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坦西莫司和贝伐单抗(贝罗伐)。这些药物与安慰剂或干扰素相比,可显著延长PFS。因此,这四种药物均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为晚期肾癌的标准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具有生存优势,给晚期肾癌患者带来新希望,但昂贵的药费也带来了新难题。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反对将上述四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用于晚期肾癌治疗,其理由正是其治疗性价比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李秋、刘继彦 整理
编注:常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