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
在大脑皮层,海马以及皮层下结构(包括Meynert基底核的一些选择性神经元),蓝斑和背侧缝核内,都有神经元的丧失.大脑的葡萄糖利用和灌流在某些脑区(在疾病早期阶段的顶叶和颞叶,以及后期阶段的额前区皮层)有所降低,可以通过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测出;不过这种降低究竟是发生在脑细胞死亡之前或后则不明.脑的微血管结构也可能被累及,如在刚果红染色性(即淀粉样变性)血管病变中所见.
轴索斑块或老年斑块(由淀粉样蛋白组成的核心及其周围的轴索,星形细胞与胶质细胞共同组成)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由双股螺旋细丝组成)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都起着作用.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亦见于正常老化过程,但在阿尔茨海默病病例中要更为常见得多.
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有特殊的蛋白质异常发生.β-淀粉样蛋白被认为与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正在进行的研究试图明确究竟淀粉样蛋白是否具有毒性作用因而是造成认知功能衰退的病因,或者只是一种生物学反应,属于继发的现象.在脑内与肝脏内产生的ApoE蛋白能影响一些大脑过程,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细胞骨架完整性以及神经元修补的效率.ApoE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已愈见肯定.这个蛋白有三种等位基因形式:∈ 2,∈ 3和∈ 4,可以组成6种基因型式:∈ 2/∈ 2,∈ 2/∈ 3,∈ 2/∈ 4,∈ 3/∈ 3,∈ 3/∈ 4和∈ 4/∈ 4.在具备∈ 4/∈ 4基因型式的人群中,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性显著地升高,他们很可能在60~75岁之间发生本病.而在具备∈ 2等位基因的人群中则本病的发病率可能有所降低.因为在活到85岁的人群中,有大约40%的人会发生可被诊断出的痴呆,不论其ApoE的类型是属于哪一种,因此这种遗传性测试对预测个人在晚年是否会发生阿尔茨海默病并不是很有用.测试ApoE的药盒已有供应.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一项辅助诊断试验(而不是预测性试验)的应用正在研究之中.
有一些蛋白质在脑内有异常的增高并且可出现在脑脊液内.它们是否对促成疾病起病因的作用,或者只是疾病的标志物,还不肯定.来自神经原纤维缠结的tau蛋白对明确痴呆属于阿尔茨海默病有高度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低;稍有不同的一种tau蛋白也在进行性核上性眼肌瘫痪的病例中有所积累.胆碱乙酰转移酶显著降低,使乙酰胆碱的可得性减少.生长抑素,促皮质素释放因子以及其他一些神经递质也都有显著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