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特征
1998年3月开始入组病人,2000年10月试验结束。共筛选2316例,入组并治疗了1530例(图1)。所有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都基于这1530例患者,这些病人接受至少一个剂量的治疗药物。
图1:
各组间基线宿主及病毒特征相似(表1)。基因1型、高病毒负荷、肝硬化比例,性别、年龄分布及其它特征分布与以前报告的人群分布特征相似。
表1:病人的基线特征
特征 |
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加利巴韦林
(n=511) |
低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加利巴韦林
(n=514) |
普通干扰素
加利巴韦林
(n=505) |
基本特征
平均年龄(范围)
男/女
平均体重(范围)(kg) |
43(21-68)
321/190
82(43-159) |
44(22-67)
346/168
83(38-181) |
43(22-68)
336/169
82(43-163) |
中位ALT(´正常上限)
ALT
AST |
2.3(0.81-13.3)
1.5(0.58-10.1) |
2.4(1.02-19.9)
1.7(0.56-11.0) |
2.3(1.02-21.8)
1.6(0.59-19.9) |
血清HCV RNA水平
几何平均拷贝数/mL´106
>2´106拷贝/mL病例数 |
2.7
351(69%) |
2.7
345(67%) |
2.8
344(68%) |
平均(SD)干扰素治疗时间(年)* |
19.5(9.3) |
19.0(9.6) |
19.4(9.7) |
感染源
输血
静脉注射毒品
散发/未知 |
114(22%)
315(62%)
82(16%) |
105(20%)
337(66%)
72(14%) |
101(20%)
326(65%)
78(15%) |
基因型
1
2/3
4、5、6 |
348(68%)
148(29%)
16(3%) |
349(68%)
154(30%)
12(2%) |
343(68%)
146(29%)
16(3%) |
组织学
平均(SD)基线Knodell炎症积分
桥状纤维化/肝硬化 |
7.5(2.5)
136/469(29%) |
7.9(2.3)
146/491(30%) |
7.8(2.5)
132/468(28%) |
除非另外说明,所列数据指参加试验的人数。* 根据输血日期或第一次暴露给静脉传染源后的推测。传染源不明或散发病例的感染时间无法计算。
应答情况
高剂量1.5mg/kg长效干扰素α-2b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明显高于另外两组(54%对47%,见表2),对最常见也最难治的基因1型的疗效最显著。三组治疗结束时的生化应答率(ALT)相似: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普通干扰素组分别为65%、63%及69%。高剂量组的持续生化学应答率(54%)高于低剂量组(48%)及普通干扰素组(47%)。
表2:治疗及随访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
终点 |
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
与普通干扰素比较的P值 | |||
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
低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
普通干扰素 |
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
低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 |
所有病人
治疗结束:所有病人
随访结束时SVR |
65%(333/511)
54%(274/511) |
56%(289/514)
47%(244/514) |
54%(271/505)
47%(235/505) |
<0.001*
0.01† |
0.41*
0.73† |
不同基因型SVR
1
2/3
4/5/6 |
42%(145/348)
82%(121/147)
50%(8/16) |
34%(118/349)
80%(122/153)
33%(4/12) |
33%(114/343)
79%(115/146)
38%(6/16) |
0.02*
0.46*
0.72* |
0.94*
0.89*
>0.99* |
不同基线HCV的SVR
>2´106/mL
£2´106/mL |
42%(149/351)
78%(125/160) |
42%(144/345)
59%(100/169) |
42%(145/344)
56%(90/161) |
0.94*
<0.01* |
0.94*
0.58* |
不同纤维化的SVR
无/极轻度
桥状纤维化/肝硬化 |
57%(189/333)
44%(60/136) |
51%(175/345)
43%(63/146) |
49%(164/336)
41%(54/132) |
0.04*
0.62* |
0.65*
0.72* |
* Fisher’s exct test †对数回归
几乎所有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病人ALT值在随访结束时都转为正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普通干扰素组分别为97%、92%及97%。所有治疗组中病毒清除后又在随期间复发的患者比例都较低(分别为18%、16%、14%)。
同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一样,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患者在12周、或24周时获得迟发病毒清除并随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组中,治疗12周时HCV RNA第一次转阴的患者,75%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治疗24周时HCV RNA第一次转阴的患者32%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早前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的研究表明,总体上,如果病人在第24周时没有应答,就不会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在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也观察到同样的应答方式,治疗24周后第一次HCV RNA转阴的患者,极少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普通干扰素组分别为4、0、1例)。
共1034例(68%)完成治疗前、后两次肝穿,三个治疗组的肝组织炎症都有改善(见表3)。持续应答者的组织学改善最明显,无论哪一治疗组,持续应答者的组织学改善率都达到90%。而44%(205/464)的非应答者也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改善。每个治疗组中20%患者有纤维化程度改善。
表3:组织学应答(治疗前、后肝活检标本对比)
|
炎症* |
纤维化† | ||||
|
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n=339) |
低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n=361) |
普通干扰素
(n=334) |
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n=339) |
低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n=361) |
普通干扰素
(n=334) |
所有病人
组织学改善
平均变化 |
68%(232/339)
-3.4 |
70%(254/361)
-3.4 |
69%(/)
-3.4 |
21%(71/333)
-0.1 |
19%(69/361)
-0.2 |
20%(66/328)
-0.2 |
SVR病人
组织学改善
平均变化 |
90%(178198/)
-5.2 |
90%(171/191)
-5.3 |
91%(164/181)
-5.3 |
26%(51/195)
-0.3 |
21%(40/191)
-0.3 |
21%(37/178)
-0.2 |
非SVR病人
组织学改善
平均变化 |
38%(54/141)
-0.8 |
49%(83/170)
-1.3 |
44%(68/153)
-1.1 |
14%(20/138)
-0.2 |
17%(29/170)
-0.1 |
19%(29/150)
-0.1 |
*炎症改善定义为Knodell炎症积分下降³2(I+II+III) †纤维化改善的定义为Knodell纤维化积分下降³1(IV)‡基线Knodell纤维化积分为0的病人除外
影响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因素
为检验影响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潜在重要预测因素,所有治疗组合并后,利用单变量对数回归分析,首次对已知的应答影响因素进行了独立分析,这些因素包括HCV基因型、基线病毒负荷量、肝硬化、年龄、性别、基线体重等。HCV基因型(非基因1型),基线病毒负荷量(log;低病毒负荷),基线体重(体重较轻)及年龄(年龄较轻)明显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有前(p<0.0001),性别同样是重要影响因素(p=0.01),有无肝硬化也是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略轻(p=0.07)。由于治疗前只有5-7%的病人有肝硬化,该分析可能不足以敏感到澄清肝硬化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间的关第。然而,没有桥状纤维化/肝硬化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显著相关(p=0.001)。为进一步评估这些因素的独立性,又采用了反向消除程序(backward elimination procedure)。除性别外,全部单变量分析发现的预测因素都保留在最终的多变量分析模型中。特别说明的是,尽管体重仍是影响因素(p=0.03),但当将体重考虑在内时,性别就不再是显著的预测因素(p=0.35)。
由于早前的研究表明,干扰素α-2b,3MIU,每周3次时,体重轻的病人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高于体重大的病人,因此,长效干扰素α-2b的剂量按病人的体重计算。在本研究中,对数回归分析表明,基线体重是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组中,所有病人的利巴韦林只有一个剂量(800mg),可以用于分析利巴韦林的剂量按体重调整后的影响。
利用对数回归分析对长效干扰素α-2b和利巴韦林的剂量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长效干扰素α-2b的两种剂量做为分类变量,利巴韦林剂量做为连续变量,每个病人剂量表示为mg/kg。结果表明,两种药物的剂量都很重要,都是SVR的显著预测因素(高剂量比低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的OR 1.7, p=0.002,利巴韦林剂量的斜率0.07, p=0.015)。因此,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的可能性随利巴韦林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样,当利巴韦林的剂量按体重调节,以mg/kg计算时,与低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相比,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OR=1.7)的作用大于根据随机结果初步分析所获得的估计值(OR=1.3)。
为了解释两种药物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分析模型中包括两种药物的积。图2是拟合回归线,表明应答率(移动平均数)在利巴韦林的剂量达到13mg/kg前,基本上随利巴韦林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利巴韦林的剂量在13-15mg/kg之间时,应答率保持不变,,虽然病例数较少,但可以看出当利巴韦林的剂量>15mg/kg后,应答率并不增加。基于上述结果,本试验中准确、安全而有效的利巴韦林的剂量范围是11-15mg/kg。因此,对平均体重为75公斤的男性,利巴韦林的剂量按10.6mg/kg,13.2mg/kg,15mg/kg计算,则每天的剂量分别为800、1000、1200mg。表4列出利巴韦林剂量按体重给药时,不同治疗组或不同分层因素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10.6mg/kg或>10.6mg/kg)。当利巴韦林剂量>10.6mg/kg时,所有治疗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都较高,10.6mg/kg是最佳利巴韦林剂量的下限。对利巴韦林剂量>10.6mg/kg的基因1型丙肝,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高于其它两组。
表4:不同治疗组按治疗前变量及利巴韦林剂量分类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
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
低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
普通干扰素 |
所有病人
所有病人
利巴韦林£10.6mg/kg
利巴韦林>10.6mg/kg |
54%(274/511)
50%(160/323)
61%(114/188) |
47%(244/514)
41%(13/32)
48%(231/482) |
47%(235/505)
27%(6/22)
47%(229/483) |
基因1型
所有病人
利巴韦林£10.6mg/kg
利巴韦林>10.6mg/kg |
42%(145/348)
38%(87/226)
48%(58/122) |
34%(118/349)
25%(5/20)
34%(113/329) |
33%(114/343)
20%(3/15)
34%(111/328) |
基因2或3型
所有病人
利巴韦林£10.6mg/kg
利巴韦林>10.6mg/kg |
82%(121/147)
79%(70/89)
88%(51/58) |
80%(122/153)
73%(8/11)
80%(114/142) |
79%(115/146)
50%(3/6)
80%(112/140) |
无/极轻纤维化
所有病人
利巴韦林£10.6mg/kg
利巴韦林>10.6mg/kg |
57%(189/333)
54%(113/209)
61%(76/124) |
51%(175/345)
40%(8/20)
51%(167/325) |
49%(164/336)
22%(2/9)
50%(162/327) |
桥状纤维化/肝硬化
所有病人
利巴韦林£10.6mg/kg
利巴韦林>10.6mg/kg |
44%(60/136)
39%(36/92)
55%(24/44) |
43%(63/145)
42%(5/12)
43%(58/134) |
41%(54/132)
25%(3/12)
43%(51/120) |
其它预后或潜在混杂因素
拟合回归线及应答率表明,加大利巴韦林的剂量到与其它两组同样的剂量,10001200mg/kg,可以增加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SVR的概率。但由于这些分析并非基于随机分组间的直接比较,我们必须评估在重要预测因素上的不平衡,以免造成对治疗作用分析的偏差。一个明显的影响因素就是性别,由于女性的体重一般小于男性,因此,每公斤体重接受了更高剂量的利巴韦林。
在考虑了潜在混杂因素后,为进一步确定治疗的作用,利用了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除HCV基因型,基线病毒负荷量外,每个分析都包括治疗的作用、干扰素剂量(1.5mg/kg/周对其它剂量组)、利巴韦林剂量(mg/kg)。每次增加一个上面提到的潜在混杂因素(性别、年龄、桥状纤维化/肝硬化)。在每种情况下,考虑了所有其它因素后,两种治疗作用(长效干扰素α-2b和利巴韦林)都具有显著性,而且,基因型及基线病毒负荷量都是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01)。当利巴韦林的剂量表示为mg/kg时,性别不是显著影响因素(p=0.54)。与此相似,利巴韦林剂量按体重标准化后(mg/kg),体重不再是显著影响因素(p=0.3)。年龄和存在桥状纤维化/肝硬化仍是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
安全性评估
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相比,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相似,没有特有的新不良反应发生(表5)。
表5:治疗期间停药、减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不良反应 |
病人百分比 | ||
|
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加利巴韦林
(n=511) |
低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
加利巴韦林
(n=514) |
普通干扰素
加利巴韦林
(n=505) |
因任何不良反应停药 |
14 |
13 |
13 |
因任何不良反应减量
贫血
中性粒细胞减少 |
42
9
18 |
36
12
10 |
34
13
8 |
流感样症状
虚弱
乏力
发热
头痛
强直
体重下降
眩晕
关节痛
肌骨胳痛
肌痛 |
18
64
46
62
48
29
21
34
21
56 |
16
62
44
58
45
17
21
34
17
48 |
18
60
33
58
41
20
17
28
19
50 |
胃肠道症状
厌食
腹泻
恶心
呕吐 |
32
22
43
14 |
29
16
36
14 |
27
17
33
12 |
精神症状
注意力下降
抑郁
失眠
易怒 |
17
31
40
35 |
16
29
40
34 |
21
34
41
34 |
呼吸道症状
咳嗽
呼吸困难 |
17
26 |
15
23 |
13
24 |
皮肤症状
脱发
骚痒
皮疹
皮肤干燥
注射部位炎症
注射部位反应 |
36
29
24
24
25
58 |
29
26
22
18
27
59 |
32
28
23
23
18
36 |
表中所列不良反应发生率至少10%
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组的流感样症状发生率高于普通干扰素α-2b,可能是由于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相当于更高剂量的普通干扰素α-2b。以前报告的长效干扰素α-2b单药治疗中,与普通干扰素α-2b相比,注射部位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但不论是普通干扰素α-2b还是长效干扰素α-2b,所有病例的反应都相似。典型反应是轻度、非治疗限制性局部红斑。
贫血是利巴韦林众所周知的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到的发生模式与以前的报道相似,最佳治疗组,长效干扰素α-2b,1.5mg/kg联合利巴韦林组的血红蛋白无明显下降,三组在第4-8周时的平均下降程度相同(25g/L)。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组,血红蛋白降至100g/L以下,需要减量的发生率为9%,而普通干扰素α-2b组是13%。因贫血而停药者罕见。
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方案中,因中性粒细胞减少需要减量的频率为18%,而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是8%。但需要停药停药的不到1%,表明研究方案中的剂量调整方案给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联合治疗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反映了干扰素α-2b与利巴韦林之间的平衡,干扰素减少血小板计数,而利巴韦林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有关。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组因血小板计数减少而按研究方案减量的发生率是3%,而普通干扰素α-2b组的发生率是1%。没有病人因血小板减少而停药。
试验期间没有显著ALT增加(超过基线值的5倍以上),ALT增加超过2倍基线值以上的情况也不多见,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低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及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三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2%及1%。
各试验组中利巴韦林剂量>10.6mg/kg的患者,安全性相似。只有少数几个不良事件较为常见(相差>10%),如乏力、体重下降、恶心及脱发。
利巴韦林剂量>10.6mg/kg的患者,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减量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干扰素α-2b(49%对34%),长效干扰素α-2b减量多数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相比之下,两组的停药率基本相似,分别为14%和13%。高剂量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剂量>10.6mg/kg的患者,血红蛋白降至100g/L或由于贫血需要减量的发生率不高,程度也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