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苏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肝苏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B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肝 ...
[摘要]目的观察肝苏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B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肝苏颗粒,9g/次,3次/d。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43%(p<0.01;治疗组血清ALT AST TBIl改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HBVDNA定量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苏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增强抗HBV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慢性肝炎 乙型 肝苏颗粒 拉米夫定 我们自2005年8月~2006年8月应用肝苏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6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病例为我院门诊或住院CHB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中医证候诊断符合湿热中阻型,全部病例HBsAg,HBeAg、HBVDNA持续阳性半年以上,ALT反复异常大于正常上限2倍以上,治疗前6个月内未用过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冶疗期间不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患者均无心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病等需要治疗的疾病。128例入选病人,男90例,女38例,年龄20~69岁。慢性肝炎轻度87例,中度30例,重度11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男42例,女22例;年龄20~68岁,平均33.8岁;轻度42例,中度16例,重度6例。对照组64例,男43例,女21例;年龄20~69岁,平均33.4岁;轻度45例,中度14例,重度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100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肝苏颗粒(四川郎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9g/次,3次/d;两组重度患者均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但不加用其他具有明显降酶作用的药物。疗程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ALT、AST、TBIl、HBVDNA、HBsAg、HBeAg、HBeAb的变化。HBVDNA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 1.4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临床治愈:HBeAg、HBVDNA阴转,肝功能正常,自觉症状消失。显效:HBeAg、HBVDNA阴转,肝功能正常或较原值下降80%,自觉症状减轻。有效:HBeAg、HBVDNA下降,肝功能正常或较原值下降50%,自觉症状减轻。无效:症状、肝功能、HBV标志物等均无改善或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 治愈5例,显效34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5例,有效3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3.4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3.906 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见表1
2.4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约15%-25%的CHB患者死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为防止病情进展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拉米夫定广泛应用于CHB的抗病毒治疗[3],是国内外公认有效的药物之一。但其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较低,长期服用易引起YMDD变异,停药后病情复发甚至恶化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肝病医生,为防止病情反复发作及进展,已成临床上必须解决的研究课题。为此,临床上多探索联合用药来提高疗效。肝苏颗粒主要成份是虎耳草科扯根菜属植物扯根菜(又名赶黄草),中医认为扯根菜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平肝健脾之功效[4]。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成份是没食子酸,槲皮素,槲皮素-3-0-a-L-d吡喃李糖甙,乔松素-7-0-B-D吡喃葡萄糖甙,2-6-二羟基苯乙酮-4-0-B-D-吡喃葡萄糖甙,B-谷甾醇以及两个具有二氢黄酮骨架的化合物,具有降酶,保肝,退黄,健脾作用以及较强的抗肝炎病毒的生理活性[5]。 本研究结果表明:肝苏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增强抗HBV作用,其总有效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定量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肝苏颗粒抗HBV作用机制,其与现在抗HBV药物联合应用的合理选择,治疗后患者肝脏组织变化情况及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2] 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 姚光弼,崔振宇,姚集,等.国产拉米夫定治疗2200例慢性肝炎的IV期临床实验[J].中华肝病杂志,2003,11(2):103~108.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编,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人民卫生出生版社1978,487. [5] 陈光英,袁艺,文克蕙,等.新药肝苏化学成分研究[J].中成药,1998.20(11):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