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型脱发201例相关因素分析及非那雄胺治疗体会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雄激素性脱发(AGA)相关因素;观察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疗效。方法201例Hamilton分级在Ⅱ ~Ⅶ的患者服用非那雄胺3个月以上,每日一片。分析患者及其家系患病成员的发病年龄、 ...
【摘要】目的 研究雄激素性脱发(AGA)相关因素;观察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疗效。方法201例Hamilton分级在Ⅱ ~Ⅶ的患者服用非那雄胺3个月以上,每日一片。分析患者及其家系患病成员的发病年龄、病程、诱因、血清睾酮、血脂、拉发试验、局部油腻感及头皮糠疹的发生情况及毛根形态。结果 雄激素性脱发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密切相关;服用非那雄胺三个月以上头发生长改善总有效率77.8% 。结论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个多因素相关的疾病;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疗效好且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提高。 【关键词】 雄激素性脱发 非那雄胺 相关因素 脂溢性脱发(sebrrheic alopecia SA)又称男性型脱发(malepattern alopecia MPA)、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弥散型脱发、常见型脱发、遗传性脱发等,它是一种常见的毛发疾患,是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皮肤病,好发于20~30岁的青壮年男性,好发部位为头顶及额颞区,脱发呈渐进性进展。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雄激素源性脱发的发生和发展除与家族遗传有关外,还与患者局部雄激素水平、精神因素、睡眠、皮脂分泌、饮食及病菌感染(如糠秕孢子菌、痤疮棒状杆菌)等因素相关。
我们自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201例来自我科脱发门诊的男性型脱发病人相关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对使用非那雄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进行了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例男性型脱发病人的发病年龄最小16岁,最大57岁,平均30.07岁,其中以20~33岁居多,占61.5% ;病程最短为2月,最长为20年,平均4.41年;职业:学生35例、干职106例(职员77例、干部12例、工程师10例、IT行业7例)、工人11例、个体10例、司机6例、其他32例。无严重器质性疾患;一年之内没有生育计划者。按照哈密尔顿分型,初诊时136例进行了分级,其中一级9例、一级加26例、二级减9例、二级14例、二级加16例、三级减8例、三级22例、三级加10例、四级减1例、四级8例、四级加1例、五级3例、七级2例;初诊拉发试验2根25例、3根21例、4根13例、5根3例、6根3例。 1.2 相关资料 ① 家族遗传史情况:有家族遗传史124例,占61.7% ;其中父亲患者77例(62。1%),父亲、爷爷同患4例(3.2%),叔叔患者7例(5.7%);母亲患者8例(6.5%),舅舅患者7例(5.7%),母亲、舅舅、外公同患1例(0.8%);父母同患3例(2.4%)。 ②精神神经因素:工作或学习紧张、失眠、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占67% 。 ③初诊时拉发试验:107例为阴性,其他分别为:1根27例、2根20例、3根20例、4根3例、5根3例、6根2例。 ④血清睾酮的测定(正常值360~910 ng/d1): 服药前共检测了57例病人,其中高于正常仅2例,低于正常8例(194~ <360 ng/cU),其余均正常。 1.3 治疗方法 口服非那雄胺(保法止,墨沙东公司生产)1mg,每日一次,至少连续服用4个月,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族,睡眠不好者可加服谷维素和维生素B1。部分伴有脂溢性皮炎患者同时加外用药如泽它、水杨酸擦剂。对全部病人于服药后进行了疗效和不良反应追踪,坚持服药3个月以上且资料完整者72例,占36% ,部分患者还在追踪中。 1.4 疗效判定方法 通过治疗前后照片对比、医生评价、病人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年龄情况(不同年龄段) 从201例病人的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年龄最小16岁,最大57岁,平均30.07岁,其中以20~ 33岁居多,占61.5%(我们还曾做过另一105例雄激素性脱发病人的发病年龄的统计,20岁以下的病人占20.86%),显示出发病年龄偏早,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社会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有关。有些学生在初中或高中时期就发生了男性型脱发。 2.2 职业因素 201例病人中,干职人员106例,占第一位;学生35例占第二位。这些病人大多有精神和神经紧张或工作节奏快或学习压力大。 2.3 遗传情况 雄激素性脱发的病因,很明显遗传因素占主要。我们的资料显示201例中有家族遗传史124例,占61.3% ;其中父系占85% ,母系占10% 。 2.4 精神神经情况 精神神经因素在雄激素性脱发的发病中所占比例高于遗传因素,占67% ,包括工作或学习紧张、失眠、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等等。一些病人很明显表现出当精神压力大时,脱发加重。 2.5 睾酮水平 我们的资料显示,大多数病人的睾酮水平是正常的。在检测的57例病人,仅有2例高于正常,8例低于正常,分别为3.5% 和14.0% 。 2.6 疗效、病人依从性、不良反应 ① 疗效:在72例服药大于3个月且资料完整的病人中56例有效,占77.8%。起效时间大约在服药后3个月。部分病人伴有发质的明显改变,见图1、图2。 ② 病人依从性:201例病人中只72例坚持服药3个月以上且资料完整,占36%(部分患者还在追踪中)。多大病人没能坚持服药是经济问题,部分病人是性急。 ③ 不良反应:约2%病人性功能受影响,停药后大多2周消退。特点,高估自己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她们日后可能会后悔做出这样的决定,尽管这样做具有比较积极的效果。因此应该在确保女性在对疾病认识和手术的利弊有准确的了解的基础上,再考虑是否进行乳腺切除手术。 本组41例因病程较长,经中西医治疗,疼痛和肿块等症状不能缓解,思想负担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已婚且不要求再生育,乳房多发性小结节,经过反复交代手术利弊后病人接受乳房的术后改变,故行皮下乳腺切除术。术后疼痛消失,情绪好转,疗效满意。皮下单纯乳腺切除术手术切口隐蔽,术后保留了乳头、乳晕、皮肤和皮下脂肪,基本保持了乳房的外表结构和基本形态。既可解除疼痛、肿块等症状,消除癌变因素,也可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手术操作简单、易于开展,术后几乎无并发症,对于长期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和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乳腺增生虽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不可随意扩大手术指征,以免给病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所以,手术治疗必须具备下列适应证: ① 有肿块存在,增生范围广泛(多于2个象限),重度增生伴有局限性单个或多个纤维样增生结节,片块状肿块,乳头溢液,其他检查不能排除乳腺癌的病例。 ②弥漫性结节状乳腺肿块或片块状乳腺体增厚区的某一局部,出现与周围结节质地不一致的肿块,长期用药无效而且症状又加重者。 ③ 年龄35—6O岁病人,又有乳腺癌高危因素者。 ④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思想负担沉重,有严重的精神压力且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病人。 对于以下几种乳腺癌的高危险人群,手术指征可稍作放宽: ①有乳腺癌家族史。 ② 月经初潮过早(不足12岁) 闭经过迟(超过55岁)的女性。 ③ 大龄未婚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在32岁以后的妇女,或已婚未孕,或已育未哺乳者。 ④曾患乳腺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伴有上皮增生的女性。 ⑤ 长期接受电离辐射的女性,如电脑工作者、放射科或放疗科工作人员。 ⑥长期精神抑郁、易怒,心理负担过重者,免疫功能低下,又有致癌因素存在的患者。 ⑦ 有子宫癌、肺癌、结肠癌等肿瘤病史的女性。 3 讨论 研究显示遗传因素是雄激素性脱发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遗传素质使头发对雄激素的生物学作用敏感性增加,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我们通过试验发现雄激素受体(AR)上短串重复序列多聚甘氨酸(GGN)重复以及两个外显子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编码不同氨基酸)与雄激素性脱发的发病的相关, GGN重复数目≤23很可能与增高雄激素受体蛋白质合成水平继而提高雄激素受体活性相关。 长期工作或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饮食失调、心理失衡、失眠、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等为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通过我们对201例病人的分析及查阅相关文献均证明了这一点。 非那雄胺是雄激素睾酮代谢成为双氢睾酮过程中的细胞内酶Ⅱ型5a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非那雄胺对雄激素受体没有亲和力,也没有雄激素样、抗雄激素样、雌激素样、抗雌激素样或促孕作用。对该酶的抑制能阻碍外周组织中睾酮向双氢睾酮的转化,使血清及组织中双氢睾酮(DHT)浓度显著下降。 DHT是一种强的雄激素,它不能被芳香酶转变为雌激素,同时DHT对雄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要比对睾酮的亲和力大5倍。DHT结合雄激素受体后进入细胞核,在核内控制毛发生长基因的表达,结果毛囊变小发细小而致毛发脱落减少毛囊中DHT量,保法止是5a还原酶的抑制剂,口服后吸收好并很快降低血清及头皮中DHT的水平,结果阻止了头皮毛囊变小,逆转脱发的过程。我们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得出结论:非那雄胺治疗中国男性雄激素源性脱发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 从我们临床观察及患者的自身评价看:患者最早出现疗效一般治疗在三个月左右,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不要过分急躁,坚持服药确保疗效。目前,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仍不十分满意,非那雄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方法,我们也期待着新药的开发,进一步为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