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为治疗组,18例慢性hcv感染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苦参素注射液每日600mg或400mg肌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类一般护肝药物,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9例中血清hcv-rna转阴4例(44.4%),对照组18例中血清hcv-rna转阴1例(5.6%),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每个月末血清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苦参素有抑制hcv增殖的作用,有望成为抗hcv的有效药物之一。 关键词 苦参素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 [1] ,患者病毒自然清除率低,易于慢性化 [2] ,迄今为止,对hcv致病及慢性化机制尚不清楚,对hcv感染抗病毒治疗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3] ,大部分主张应用干扰素,对于hcv感染的各种肝外相关疾病对干扰素的疗效不同,既可使病情改善,也可使病情恶化 [1] 。因此有必要寻找其他的抗hcv治疗途径,近年来,苦参提取物的抗病毒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应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多,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较少。我们采用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9例,旨在评价其抗hcv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例,均为我院2000~2001年1月的门诊患者,均有输血和(或)血浆史,作为治疗组,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41岁(14~73岁)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40.5岁(13~75岁),两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苦参素注射液(宁夏制药厂,200mg/2ml)600mg或4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类一般护肝药,疗程3个月,治疗期间停服其它药物。 1.3 检测方法和指标 血清hcv-rna采用fq-pcr法(试剂由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机型为eneamp5700sequence detector)。 血清a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0iu/l为异常。于治疗第1、第2及第3个月末测定hcv-rna、alt。 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于治疗的每个月末检测血细胞分析及尿分析,观察是否有骨髓抑制、肾脏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hcv-rna转阴情况 治疗组9例患者中有4例于疗程结束时hcv-rna转阴,转阴率为44.4%,对照组18例中1例hcv-rna转阴,转阴率为5.6%,治疗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血清alt复常情况 治疗组9例中6例于治疗前alt异常,对照组18例中15例alt异常。两组治疗前alt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于治疗第1、2、3个月末时,alt复常者分别为2例(33.3%)、2例(33.3%)和3例(50%),alt正常者,治疗结束时有1例出现alt轻度异常;对照组于治疗第1、2、3个月末时复常者为2例(13.3%)、2例(13.3%)和5例(33.3%),3例血清alt正常者第2个月末时有1例出现alt异常。虽然治疗组的复常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3 讨论 目前尚无治疗丙型肝炎的理想药物,得到国内外公认 的是α-inf单用或α-inf加其它药物,如病毒唑、胸腺肽的联合疗法。但由于有一定的副作用且价格昂贵而使临床应用受限。苦参素注射液是从中药苦参中提取的生物碱水溶液,98%以上为氧化苦参碱,据有关研究表明,苦参素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功能,如抗肿瘤、抗菌、抗寄生虫、抗炎、抗心率失常、消肿利尿 [4] 、抗过敏 [5] 和减轻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6] 等作用。 本临床观察发现苦参素有抑制hcv增殖、改善肝细胞功能的作用,近期疗效良好,且价格低廉,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本研究样本小、疗程短,尚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该药的疗效及缺点,其远期疗效、用药的安全性、所需疗程及最佳剂量、是否联合用药能提高疗效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的观察,估计苦参素有治疗慢性丙肝的潜力,有望成为抗hcv的有效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
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简介: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为治疗组,18例慢性hcv感染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苦参素注射液每日600mg或400mg肌内注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