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神经内科 >> 新药动态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博司捷)临床应用相关解答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博司捷)临床应用相关解答

2010-10-23 12:22:44  作者:新特药房  来源:中国新特药网天津分站  浏览次数:675  文字大小:【】【】【
简介: 1.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博司捷)是什么药?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博司捷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的关系如何? 博司捷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剂型包括博司捷注射液和博 ...

1.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博司捷)是什么药?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博司捷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的关系如何?

博司捷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剂型包括博司捷注射液和博司捷分针。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是一类含有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是哺乳类动物(包括人类)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神经系统中含量尤其丰富。正由于神经节苷脂是人体本身就有的物质,所以正常人体对于纯化的神经节苷脂耐受性良好。
 
博司捷注射液即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是一种含有一个唾液酸的外源性的神经节苷脂,简称GM1。在外源性的神经节苷脂中,只有GM1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所以,博司捷(GM1)可广泛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的治疗,同时也可以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疾病的治疗,并且疗效显著。

2.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博司捷)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如何?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博司捷,GM1)能促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功能恢复,对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有保护作用,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因损伤后导致脑水肿有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善细胞膜酶的活性减轻神经细胞水肿。动物实验显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改善帕金森病所致的行为障碍。作用机制是促进"神经重构neuroplasticity"(包括神经细胞的生存、轴突生长和突触生长)。
各种动物进行的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生殖毒性试验、围产期毒性试验、诱变性试验及局部毒性试验,均未显示博司捷注射液的任何毒性作用。
 
外源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博司捷,GM1)能以稳定的方式与神经细胞膜结合,引起膜的功能变化。给药后2小时在脑和脊髓测得放射活性高峰,4-8小时后减半。药物的清除缓慢,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3.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博司捷)的产品特点是什么?

博司捷(GM1)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特异性修复药物,通过多方面、多环节同时发挥作用,可挽救处于濒死状态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形态和功能恢复,加快恢复速度,缩短病程,加强恢复程度,降低致残率。
 
(一) 急性期可减轻中枢神经损伤的继发性损伤。
(1) 博司捷能有效调控大脑深处离子通道,减轻脑水肿。
(2) 受体滥用依赖拮抗作用,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
(3) 博司捷能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保护神经细胞;
(4) 博司捷(GM1)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改善脑组织能力代谢。
(5) 博司捷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的损害;
(6) 博司捷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电生理功能恢复。
 
(二) 在恢复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博司捷(GM1)可促进神经重构。
(1) 博司捷促进轴索轴突生长、突触形成,促进神经的发生、分化和生长,有效修复受损神经。
(2) 增强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活性,恢复神经支配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综合博司捷(GM1)的特点是:神经节苷脂是哺乳类动物神经细胞膜的天然组成成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是唯一能够顺利通过血脑屏障的神经节苷脂,能广泛适用于临床多种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且安全性好,耐受性高。

4.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博司捷(GM1)的适应症是什么?可以用于什么疾病?

博司捷是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的首选用药,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病。
 
临床上,博司捷(GM1)可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损伤、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症、新生儿缺痒缺血性脑病(HIE)、小儿脑瘫、周围神经损伤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
 
另外,由于颅脑手术、伽玛刀、X光刀、细胞刀等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脑组织损伤(包括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因此在手术治疗后应用博司捷能减轻脑细胞水肿,降低颅内压,可以更好地促进恢复。

5.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博司捷)的用法用量如何?

博司捷的用药原则是:尽早用药、足量用药、足疗程用药。

脑损伤后越早用博司捷越好。因为脑损伤后会迅速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脑水肿是脑损伤急性期最常见的继发性病理变化。脑水肿一般在伤后3~5天达到高峰。脑损伤急性期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正是脑水肿、颅内高压。 在脑损伤急性期及时应用博司捷可以有效的预防或减轻脑水肿及其他继发性损害,对提高脑损伤的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有十分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博司捷的用法用量是:每日20~40mg,遵医嘱一次或分次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在病变急性期(尤急性创伤):每日100mg,静脉滴注;2~3周后改为维持量,每日20~40mg, 一般6周。

对帕金森病,博司捷首剂量500~1000mg,静脉滴注;第2日起每日200mg,皮下、肌注或静脉滴注,一般用至18周。皮下、肌注用药时,用注射用水溶解至10mg/ml;静脉滴注用药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并稀释。
6.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博司捷)用于儿科的效果如何?用法如何?

根据博司捷(GM1)的药理作用以及良好的安全耐受性,博司捷(GM1)可应用于儿科,治疗多种病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小儿脑瘫等。博司捷(GM1)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稳定细胞膜功能,降低细胞死亡,及时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况,并明显减轻神经元损害,显著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博司捷(GM1)一般用法:博司捷(GM1)使用的剂量是“20-4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博司捷(GM1)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适当增加剂量及延长疗程。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博司捷)临床疗效特点;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博司捷)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氏病。博司捷是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的首选用药。博司捷(GM1)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特异性修复药物,通过多方面、多环节同时发挥作用,可挽救处于濒死状态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形态和功能恢复,加快恢复速度,缩短病程,加强恢复程度,降低致残率。

博司捷(GM1)可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损伤、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症、新生儿缺痒缺血性脑病(HIE)、小儿脑瘫、周围神经损伤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等。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博司捷)简介

神经节苷脂是一类含有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是哺乳类动物(包括人类)神经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神经系统中含量尤为丰富。
神经节苷脂中只有GM1可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的治疗且疗效显著。
外源性神经节苷脂中,只有GM1与可以通过血脑屏障(BBB)。GM1同时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脂溶性部分可以嵌入神经细胞膜,使GM1与神经细胞稳定结合;水溶性部分在细胞表面,发挥信息交换作用。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集团是GM1通过血脑屏障的基础结构。
所以,GM1可广泛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的治疗,同时也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

   序号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生产企业        规 格   规格     零售价(元)
  9605   博司捷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    2ml:20mg*5支   盒    600.00
  9606   博司捷 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          20mg    瓶     120.00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申捷能改善帕金森病导致的行为障碍
申捷-有效恢复患者脑神经功能
申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澳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申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申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申捷)
申捷注射液-用于治疗血管性的帕金森氏病
申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
申捷(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最新文章

更多

· 美国FDA批准Brio(大脑植...
· 美国FDA批准Namzaric复方...
· 美国FDA批准首个仿制药C...
· 晚期帕金森病新药(DUOP...
· Xadago(Safinamide mesi...
· Pheburane(sodium pheny...
· 美国FDA批准Lemtrada(阿...
· 美国批准第一个血清组B疫...
· 多发性硬化症静脉注射Le...
· PET造影剂Amyvid(Florbe...

推荐文章

更多

· 美国FDA批准Brio(大脑植...
· 美国FDA批准Namzaric复方...
· 美国FDA批准首个仿制药C...
· 晚期帕金森病新药(DUOP...
· Xadago(Safinamide mesi...
· Pheburane(sodium pheny...
· 美国FDA批准Lemtrada(阿...
· 美国批准第一个血清组B疫...
· 多发性硬化症静脉注射Le...
· PET造影剂Amyvid(Florbe...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