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肿瘤 >> 黑色素瘤 >> 治疗与研究进展 >> 早期黑色素瘤的手术治疗

早期黑色素瘤的手术治疗

2012-09-08 17:19:40  作者:新特药房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61  文字大小:【】【】【
简介: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其年增长率达3%~5%,据统计,2010年全球黑色素瘤新发病例接近20万例,死亡病例达4.6万余例。在我国,每年的新发病例也达2万例。因此 ...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其年增长率达3%~5%,据统计,2010年全球黑色素瘤新发病例接近20万例,死亡病例达4.6万余例。在我国,每年的新发病例也达2万例。因此,黑色素瘤的规范诊治成为肿瘤学家亟待完善的重大课题。根据2010年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的最新分期(表1),Ⅰ期和Ⅱ期病变为局部病灶,尚无区域及远隔转移,一般称为早期黑色素瘤,手术切除具有较好的疗效。大多数新诊断的黑色素瘤局限于原发病灶,属AJCC分期中的Ⅰ和Ⅱ期,其预后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Breslow(布雷斯洛)肿瘤厚度、溃疡、有丝分裂率和Clark(克拉克)分级以及有无局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等。这些因素皆被用于评估临床风险,如局部复发、局部及远隔转移,他们都将作为制定外科治疗策略的理性参考指标。早期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包括相辅相成的两部分:①原发病灶的广泛切除;②区域淋巴结阴性评估。

表1 黑色素瘤AJCC第7版分期


1:如何选择原发病灶切除范围?

基于经验的外科治疗策略 从黑色素瘤外科治疗的历史来看,虽然原发肿瘤的处理较为积极,但均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最初手术治疗的建议多来自医生的个人经验,较小的切除范围导致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受侵不仅使疾病控制更加困难,而且具有较高的远隔转移风险。

早期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多由知名的外科专家来制定,原发肿瘤周围3~5 cm的切除范围曾被广泛接受,同时进行选择性的淋巴结切除(ELND)。该方法于1908年由普林格尔(Pringle)倡导,他仅基于3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提出:“尽可能一次性切除所有可能累及的结构”。

尽管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外科手术治疗仍在努力探索最有效的模式,建立合理的外科治疗标准。在不破坏肿瘤学原则的情况下降低发病率因此而成为一项重大挑战。黑色素瘤原发病灶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给予局部病灶良好的控制,同时降低医源性损伤。幸运的是,随着对黑色素瘤自然病程的更好认识、原发病灶微创的外科技术和区域淋巴结阴性患者临床研究的发展,基于循证医学的外科共识已出现。

原发肿瘤的广泛外科切除包括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皮下组织甚至肌肉筋膜整块一并切除。活检的目的是病理学评价原发肿瘤的微观状况(如肿瘤厚度,溃疡状态和其他组织学因素),广泛切除的目的是使临床病灶局限、区域淋巴结及远隔均无微转移灶的患者获得良好控制。

由于宽的手术切缘(2 cm)不仅要求全麻,且对解剖学的要求较高,常须植皮或精心设计转移皮瓣,为此研究者曾尝试过窄的手术切缘(1 cm)。理论上,窄切缘常导致高危的原发病灶局部控制失败,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而推行宽的手术切缘范围。然而,过度的切除会导致相关的医源性问题如治疗费用高、并发症风险、潜在的躯体缺陷等。总之,建立原发肿瘤切除范围的标准是目前临床多学科关注的焦点。

标准化手术切缘 在20世纪初,局部进展期黑色素瘤相对比较罕见,基于无对照的经验医学,5 cm的切除范围被广泛采用。该方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当黑色素瘤的自然病程及预后因子(如肿瘤厚度)被了解后才有所改观。外科医生采用窄的手术切缘在低危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研究显示,对于厚度较薄的黑色素瘤,即使手术切缘窄,仍能获得较低的局部复发率,但对于高危患者,则应有广泛的手术切缘。研究者们有如下假设:①厚度较大的原发肿瘤周围存在大量的微小卫星病灶;②这些微小卫星病灶将是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的根源;③宽的手术切缘能够有效去除微小病灶而窄的切缘则难以达到,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广泛的手术切缘也可改善患者的转归。

对于厚度较薄的肿瘤(T1~T2期,厚度≤2 mm),法国合作组(FCG)、世界卫生组织(WHO)和 瑞典黑色素瘤研究组(SMSG)进行的研究比较了不同的手术切缘对该类原发肿瘤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小<1 mm的肿瘤复发率很低(<3%),因此,对于1 mm以内的肿瘤,可推荐1 cm的手术切缘。对于厚度居中的肿瘤(T2~T3期,厚度为1~4 mm),黑色素瘤外科协作组试验(IMST)结果显示,2 cm和4 cm的手术切缘两者总生存率、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总共只有2.8%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多因素分析发现,显著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是肿瘤厚度、溃疡和解剖部位,而不是广泛扩大的切除边界。

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证实,手术切缘>2 cm时,患者植皮的概率增高,且并无肿瘤学方面的显著获益。根据目前的研究,手术切除边缘的要求见表2。

表2 黑色素瘤原发病灶外科切缘标准

*除解剖位置的限制只能选择1 cm的切缘外,推荐2 cm的切缘。

2:如何有效进行区域淋巴结评估?

对隐匿性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的评估非常重要。如任其发展,则会很快演变为可触及的淋巴结转移灶,而此时,淋巴结清扫术(TLND)势在必行。即便如此,其发生远隔转移和局部复发的概率仍分别高达50%和15%~50%。
有学者建议,对临床检查显示区域淋巴结阴性的患者进行预防性ELND以消除将来可能发生的远隔转移,但一项针对Ⅰ期和Ⅱ期病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现,ELND和严密观察组结果近似,且多数患者并未从ELND中获益,且ELND因相关并发症如疼痛、皮肤溃疡、血管神经损伤及淋巴水肿等受到质疑。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SLNB)的出现使淋巴结的状态得到有效监测,若SLNB阳性,患者则进行早期TLND,阴性则继续严密随访。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更多

· OPDIVO(nivolumab)注射液...
· KEYTRUDA(pembrolizumab...
· Mekinist(trametinib)片...
· 易普利姆玛联合nivoluma...
· 曲美替尼(trametinib)使...
· Tafinlar(dabrafenib)胶...
· Yervoy(ipilimumab)临床...
· Zelboraf(vemurafenib)片...
·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黑色素...
· 早期黑色素瘤的手术治疗

推荐文章

更多

· OPDIVO(nivolumab)注射液...
· KEYTRUDA(pembrolizumab...
· Mekinist(trametinib)片...
· 易普利姆玛联合nivoluma...
· 曲美替尼(trametinib)使...
· Tafinlar(dabrafenib)胶...
· Yervoy(ipilimumab)临床...
· Zelboraf(vemurafenib)片...
·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黑色素...
· 早期黑色素瘤的手术治疗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