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rutinib(依鲁替尼)是一种靶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该酶是至少三种关键B细胞生存机制的重要介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的这种多重作用可以使其指挥B细胞恶性肿瘤进入淋巴组织,使肿瘤细胞能够接触必要的微环境而得以生存。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Ibrutinib“突破性”地位用于治疗两种B细胞恶性肿瘤: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既往经过治疗的患者)及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M),Ibrutinib最佳效果和最明确的安全性,有可能成为获准的第一个口服BTK抑制剂。
研究人员发现,复发性/难治性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对Ibrutinib—一种新型的Bruton酪氨酸激酶(BTK)靶向阻滞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该药在B细胞组织学层面上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
成熟B细胞恶性肿瘤细胞的存活与迁延,主要依赖于B细胞抗原受体信号,在这条信号通路中,BTK是一个关键性的信号。在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中,研究者们对一种小分子性的BTK不可逆阻滞剂— ibrutinib (PCI-32765)进行了评估分析。
研究对象为选择复发性/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这些患者以口服 ibrutinib治疗,口服剂量随时间递增。患者被分为2组:第一组,服药28天,停药7天;第二组,每日一次口服ibrutinib治疗。
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法,对外周血中BTK被ibrutinib阻滞的情况进行检测。在研究过程中,剂量递增组患者的服药剂量持续增加,直到用药达到最大耐受剂量(MTD),或当患者未出现MTD时,用药量达到BTK被ibrutinib完全阻滞剂量的3倍。每两个用药周期对药物疗效进行一次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56例患有不同类型B细胞恶性肿瘤的患者被分为7个队列接受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疾病严重度仅为1到2级,且具有自限性。
未发生剂量限制性不良事件,即使延长用药时间仍是如此。能够保证BTK被完全阻滞的剂量为2.5mg/kg/日,当剂量递增至12.5mg/kg/日时,仍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MTD)。
药代动力学数据表明,虽然该药的吸收和清除速度均较快,但由于其不可逆性抑制的机制,它对BTK的抑制效果仍至少能够维持24小时。
在接受评估的50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60%,其中完全缓解率为16%。所有患者总体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