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携带者与慢性HBV感染:孰对孰错?
——HBV携带者与慢性HBV感染:孰对孰错?
(APASL年会 2004年12月印度新德里) 关于慢性HBV感染者的命名方面存在很多混淆,主要体现在关于“携带者”这个术语的应用上。从本义上讲,“携带者”应该是(1)体内存在特异性的病源;(2)是传播疾病给他人的潜在传染源:(3)没有明显的临床疾病表面。对于乙肝来说,前2点是符合的,但第三点却需要仔细评估。 现在多把血清HBsAg阳性持续6-12个月的患者视为慢性HBsAg携带者。事实上,慢性HBsAg携带者的临床、生化、血清学以及组织学的表现出却千差万别。某些患者表现为严重的进展性的肝病,而另外一些表现为无症状或仅轻微的生化和组织学异常。某些具有高度传染性,而另外一些却极少传播疾病。而且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发现,一些偶然查到的无症状性HBsAg阳性患者尽管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已经有生化以及组织学异常的肝病证据。 因此,“慢性HBsAg携带”的术语不合适,应以更特异的术语“慢性HBV感染”来取代。 若使用“慢性HBV感染”的术语,则对列症状HBsAg阳性患者可以进一步分类为①有生化和/或组织学异常的慢性肝病证据,称之为慢性乙型肝炎,AASLD又进一步将之分为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以及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②无慢性肝病证据,AASLD定义视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这种状态以前称之为“健康”或“无症状”携带状态。 长期以来认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是预后较好的一种肝病状态,这主要是来自西方国家的文献,这些患者大多为成人获得HBV感染。目前进一步对亚太地区获得HBeAg血清转换后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患者进行长期追踪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患者最终出现HBeAg逆转,或表现为HBeAg阴性肝炎,部分患者则继续进展为肝硬化。台湾的追踪研究发现,50%的慢性无症状携带者最终死于晚期肝病。 甚至于一些获得HBsAg血清转换的病人仍可在今后出现严重的肝病并发症。 因此,应该对是否沿用“非活动性HBsAg携带”的术语进行仔细的探讨。真正意义上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应该是没有临床、生化或组织学的肝病证据,在靶器官中检测不到HBV DNA(如肝脏以及可存在病毒复制的肝外组织)。 这些携带者应该在长期的随访中保持原有的状态。事实上我们不能预测任何一个患者可以长期保持这样的状态。所以,认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状态是带有误导性的一个术语,应该弃之不用。 作者的APASAL会议上指出,慢性HBV感染并非一个静态的疾病,而是呈长期的动态变化。慢乙肝的个体可以从一个状态转向另一个状态,也可再转回原来的状态,这种转换可以发生多次。非活动性携带状态可在任何时候转换为活动性肝病,但可没有症状或体征。“非活动性携带状态”的术语存在诸多混淆的地方,最好称之为“非活动性慢性HBV感染”而不是“非活动性携带状态”。对于“慢性HBV感染”的个体可进一步给予以下更科学而详细的定义: 1、无肝病证据的慢性HBV感染(非活动性慢性HBV感染):定义为: (1)HBsAg阳性>6个月,HBeAg阴性,以及转氨酶持续正常, (2)无任何肝病相关的症状或体征, (3)肝脏组织学正常或仅有轻微病变(HAI≤3分) 若是患者符合第一条标准,则肝脏组织学正常的几率很高,患者可暂时归为此类。但若是要给患者以非常确切的诊断,则必须作为肝脏活检检查 2、有肝病证据的慢性HBV感染 (1)HBsAg阳性>6个月,HBeAg阴性或者阳性,并具有以下任何一条: (2)持续性或者间歇性转氨酶升高(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和/或, (3)肝活检显示HAI>3分(慢性乙型肝炎) (4)任何慢性肝病的证据,包括影像学,内窥镜和/或组织学的证据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