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佘为民 胡德昌
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抑制和改善肝功能及其不良反应。
病例选择
5例慢性乙肝病人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制定的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并经肝穿活检证实,其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其中3例HBVNDA(斑点法)阳性,平均年龄36.2岁(26-49岁),均为男性。病人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病人一般资料
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抑制和改善肝功能及其不良反应。
病例选择
5例慢性乙肝病人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制定的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并经肝穿活检证实,其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其中3例HBVNDA(斑点法)阳性,平均年龄36.2岁(26-49岁),均为男性。病人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病人一般资料
年龄 |
平均36.2岁(26-49岁) |
性别 |
均为男性 |
病程 |
6-12月 |
HBsAg |
5例均阳性 |
HBeAg |
5例均阳性 |
HBcAb |
5例均阳性 |
HBVDNA(斑点法) |
3例阳性,2例阴性 |
肝组织轻(G2S2) |
2例 |
活检 |
|
中(G2-3S2-3) |
2例 |
重(G4S4) |
1例 |
给药方案
在已用α-干扰素500单位皮下注射,每周三次、治疗3个月后加用胸腺五肽(TP-5)1mg皮下注射,每周三次、治疗3个月,联合用药同时合并一般保肝治疗。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开始4周、8周、12周测肝功能、肌酐、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治疗前及结束时测HBsAg、HBeAg、HBcAb及HBVDNA(斑点杂交法)各一次。
疗效判定标准
判断标准:以HBeAg、HBVDNA阴转、ALT复常为主要判断项目。
显效:其中二项指标转阴或复常,体征明显改善。
有效:其中一项指标转阴或复常,体征基本消失。
无效:以上几项均无改变。
结果
1.肝功能(ALT、AST)变化
表2 肝功能变化情况
病例 |
ALT |
AST | ||||||||||
治疗前 |
治疗中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中 |
治疗后 | |||||||
|
4周 |
8周 |
12周 |
4周 |
8周 |
|
4周 |
8周 |
12周 |
4周 |
8周 | |
1 |
119 |
162 |
200 |
286 |
115 |
47 |
55 |
54 |
110 |
192 |
92 |
36 |
2 |
113 |
75 |
37 |
92 |
|
|
37 |
29 |
19 |
38 |
|
|
3 |
185 |
114 |
75 |
93 |
30 |
26 |
108 |
88 |
73.5 |
90 |
21 |
14 |
4 |
89 |
90 |
102 |
45 |
68 |
|
37 |
40 |
45 |
30 |
31 |
|
5 |
42 |
39 |
39 |
41 |
34 |
40 |
26 |
26 |
28 |
29 |
27 |
27 |
X±SD 合计 |
107±57 |
90±19 |
89±68 |
109±103 |
62±40 |
38±11 |
52±34 |
50±23 |
54±38 |
85±17 |
43±33 |
26±11 |
由表2可见,例1治疗过程中8周至12周出现反跳现象,治疗结束后4周、8周ALT、AST下降明显;其余4例治疗中、后ALT、AST下降较明显,其中3例降至正常。
2.肝炎病毒标志变化
表3 肝炎病毒标志变化
|
HBeAg |
HBVDNA | ||
病例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 |
表3所示,治疗结束后5例病人中有2例HBeAg阴转,3例HBVDNA阳性的病人有2例阴转。
3.肝组织病理与疗效
表4 肝组织病理与疗效
病例 |
病理表现 |
结果 |
1 |
G4S4 |
显效 |
2 |
G2S2 |
无效 |
3 |
G2S2 |
有效 |
4 |
G2-3S2 |
显效 |
5 |
G3S3 |
无效 |
从表4可见,肝组织损害较重疗效较好,而病理改变较轻者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