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肿瘤的头号杀手,在发展中国家肺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仅为 10% - 15% 。东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蒙古)的肺癌发病率男性为 42.7/10 万,女性为 17.7/10 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02 年该地区就有 400,000 人以上死于肺癌。
吉非替尼( 易瑞沙 )是第一个口服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最先在日本根据 IDEAL1 的研究结果获得批准( 2002 年),用于不能手术和复发的 NSCLC 患者。该研究也是第一次发现日本人和非日本人对吉非替尼的反应率存在差异,分别为 27.5% 和 10.4% (比数比为 3.27 , P = 0.0023 )。 2005 年 Lancel 刊登了 Thatcher N 等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Ⅲ 期多中心研究 ISEL ( 易瑞沙 对肺癌生存评价的研究),再一次证明亚裔患者相对于非亚裔患者可获得明显的生存优势,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9.5 个月和 5.5 个月 [HR = 0.66 { 0.48 - 0.91 }, P = 0.01]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人种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对吉非替尼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吉非替尼在亚洲患者中的应用情况,韩国首尔三星医学中心的 Keunchil Park 和日本千叶东部癌症中心的 Koichi Goto 对 2003 年 1 月至 2005 年 6 月发表的中、日、韩和台湾地区 NSCLC 患者应用吉非替尼的文章进行了综述,发表在 2006 年第 3 期的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上面。 吉非替尼 250 mg/d 治疗晚期 NSCLC 的有效性已经在中国的 4 个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其中最大的是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管忠震等人进行的一项开放性Ⅱ研究。该研究对来自广州、北京、上海等地 5 个临床药理基地的 159 例患者进行了至少一次吉非替尼治疗。这些患者均为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既往化疗失败的患者。每位患者接受吉非替尼 250 mg 每日 1 次口服,直至出现任何疾病进展的客观证据,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研究结果显示,经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客观有效率为 27.0% ,疾病控制率为 54.1% 。随访 3 个月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97 天。中位总生存期为 10.0 个月。 1 年生存率为 44% 。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皮肤瘙痒 (Chin J Cancer 2005;24:980-4) 。另外 3 项Ⅱ期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 见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