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治疗及研究综述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已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已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2009-05-15 17:25:13  作者:佚名  来源:新特药房药讯  浏览次数:63  文字大小:【】【】【
简介: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已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吴小炼 朱松华 沈锦松 正已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无特效疗法。神经生长因子是唯一临床运用的营养神经的药物。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已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吴小炼 朱松华 沈锦松
 
      正已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无特效疗法。神经生长因子是唯一临床运用的营养神经的药物。为了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已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 作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病例选择本市一皮鞋厂的上帮车间误用正已烷含量超标的汽油胶后出现的75 例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排除(1) 伴有其它周围神经病可能, (2) 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不正常者,共70 例患者入选,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病程3 个月内, 均为女性。70 例患者都有轻重不等感觉减退, 呈末梢型;肢体肌力减退44 例,踝背屈肌力Ⅰ级7 例, Ⅱ级10例, Ⅲ级11 例, Ⅳ级16 例;踝反射消失36 例,减退34 例。53例检测了神经电生理检查。所检413 根运动神经中MCV256根传导时间延长;所检240 根感觉神经中SCV 110 根传导时间延长; 所检112 块肌肉中32 块异常, 放松时可见失神经电位,轻收缩时多相电位增多,用力收缩时呈混合相。车间空气正已烷浓度达663. 67mg/ m 3 (正常值< 180mg/ m 3) 。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35 例, 年龄18~41 岁, 平均(27. 52 ±6. 76) 岁。对照组35 例,年龄19~45 岁,平均(28. 07 ±7. 32)岁。2 组年龄(t = 0. 43 p > 0. 05) 无显著差异。
 
1. 2 用药方法治疗组肌注神经生长因子9000u , 1 次/ d ,疗程30d。对照组使用外观完全一样的无活性制剂。2 组均予VitB1、VitB12 作为基础用药。
 
1. 3 疗效判定治疗前及治疗后45d 检查振动觉、触觉、痛觉及握力、展指活动、脚拇指背伸、踝背屈肌力。采用记分法,感觉减退程度分正常、减退、缺失,依次记3~1 分,肌力分V~ Ⅰ级,依次记5~1 分。神经系统体征总增分率= (治疗后总分- 治疗前总分) ÷(满分- 治疗前总分) ×100 %。疗效分级评定标准: 接近正常, 增分率达80 %~90 %; 明显改善, 增分率达≥50 %; 改善, 增分率达≥15 %; 无变化, 增分率< 15 %。增分率≥50 %为有效。
 
1.      4 统计学处理2 组之间均数用t 检验比较;组间有效率差异显著性检验用卡方检验。所有数据均用x ±s 表示。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总分平均(56. 18 ±9. 21) , 治疗后总分平均(72. 59 ±4. 81) ; 接近正常10 例,明显改善11 例,改善14例, 无变化0 例, 有效率60 %; 对照组治疗前总分平均(55. 31 ±8. 94) ,治疗后总分平均(60. 96 ±9. 03) ;接近正常0例, 明显改善6 例, 改善27 例, 无变化2 例, 有效率17. 14 %。2 组比较治疗前总分平均无显著差异(t = 0. 56p > 0. 05) , 治疗后总分平均有非常显著差异(t = 13. 57 p ≤0. 01) ,有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χ 2 = 13. 57 p ≤0. 01) 。副作用:治疗组13 例有注射针孔周围疼痛,2 例腓肠肌胀痛。对照组5 例有注射针孔周围疼痛。均未见发热、皮疹等全身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改变。
 
3 讨论
正已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其在人体内代谢产物2 ,5 —已二酮所致, 后者为亲神经毒剂, 能与神经细胞内线粒体的供能糖酵解酶结合, 使其失去活性, 发生能量供应障碍,而导致轴索变性、脱髓鞘[1 ,2 ]。轻症者多为远端感觉型周围神经病; 较重者出现运动型周围神经病; 严重者可发生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无特效解毒剂,主要脱离接触,对症治疗。神经生长因子是由118 个碱性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它与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上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 被逆行运输到神经元的胞体、胞核, 通过调节基因转录而发挥作用。具有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细胞成熟分化,调节轴突生长作用[3 ]。已在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罕廷顿氏舞蹈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取得满意效果[4 ]。本研究中神经生长因子组有效率60 % , 对照组有效率17. 14 % , 差异非常显著(t = 13. 57 p ≤0. 01) 。可见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已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确切, 并未见严重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
 
参考文献
1 Dunnick J K,Craham DG,Yang RSH,et al . Thirteen week toxicity studyof n - hexane in B6C3F1 mice after inhalation exposure. Toxicology ,1989 ,57 :163.
2 吴凤生主编. 中华职业医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37.
3 周晓明,陈进,忻志鸣.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近况与临床意义.中国药师,1999 ,2(2) :67.
4 Castellanos - Ortega MR. Nerve growth factor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of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Rev - Neurol ,1999 ,29(5) :439.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更多

·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进展
· 胞二磷胆碱口服液的临床...
· 长春西汀治疗心脑血管及...
· 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
·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研究...
· 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
· 巴曲抗栓酶研究新进展
· 依达拉奉(必存)联合巴曲...
·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脑梗塞...
· Mesoglycan-外周血管疾病...

推荐文章

更多

·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进展
· 胞二磷胆碱口服液的临床...
· 长春西汀治疗心脑血管及...
· 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
·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研究...
· 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
· 巴曲抗栓酶研究新进展
· 依达拉奉(必存)联合巴曲...
·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脑梗塞...
· Mesoglycan-外周血管疾病...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