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叙述近年来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药效机理的实验研究进展,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在辨证分型、疗效标准及药理研究方面等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综述
Abstract:It reiterates the development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ausa morbi,mechanism,treat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signs and pharmacodynamic of SEL,concluding that the TCM research on SEL has got delightful achievement,but it still needs further study on differentiation types,cure effect standard and pharmacology.
Key words:SEL;causa morbi and mechanism;TCM treatment;review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由多因素参与,以依赖于 T细胞的 B 细胞功能亢进为特征,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中医典籍中根据临床症状不同把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别归属于“ 阴阳毒”、“ 蝴蝶斑”、“ 周痹”、“ 日晒疮”、“ 血风疮”、“ 温毒发斑”、“ 丹疹”、“ 肾脏风毒”[2]等。在我国一般认为发病与遗传素质、性激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3]。多发于青年女性[4],但SLE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风湿病中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据我国流行病学的初步统计,患病率为70~100 /10万人,如果以全国12亿人口计算,我国的SLE患者已达84~120万之多[6]。
1 病因病机
1.1 病因
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的认识尚不统一,归纳起来大致有风湿侵袭、热毒蕴积、瘀血阻滞、正气虚损。如丁氏[7]等学者认为风寒湿邪入侵为本病的致病因素。钟氏[8]等认为本病属伏气温病。孙氏[9]认为热毒蕴积、毒瘀互结是SLE 的致病因素。陈氏[10]则认为本病为先天不足,肾阴亏虚所致。
1.2 病机
中医学对SLE病机的认识也不统一,如①刘士敬等[2]综观唐宋以前医籍,认为SLE乃风邪客于肾经,久而不去,遂酿成风毒之邪流注腰脚、四肢及肾脏所主筋脉所致,或作寒热、或为疼痛、或发疮疡。唐宋医籍中关于肾脏风毒的记述:“肾脏风毒攻注生疮,遍身疼痛、腰胯注痛、脚膝无力”,“肾脏风毒气攻注,四肢疼痛及疮肿烦热”,“肾脏风毒流注腰脚者,其状腰脚沉重,筋脉拘急,或作寒热,或为疼痛或发疮疡是也”。“肾脏风毒流注,腰膝关节疼痛,行立艰难。”②赵智强等[11]根据《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认为热毒郁于血分是致病之本,火邪攻冲是发病之标,正如《成方便读》所谓:“素禀阴虚有火,恰逢……,于是毒火相煽,变证叠起。”并可夹湿夹瘀。 ③赵会芳等[12]证实SLE亦存在瘀血病机,在SLE病变过程中,热毒内伏营血,或邪热灼津炼液,或邪毒损伤脉络,或气阴亏虚,血行不畅,阴血枯竭,造成瘀血为患。瘀血一旦形成之后,又与热毒相搏结,形成热、毒、虚、瘀综合之势,热瘀搏结,邪热难解;瘀血阻络,血必妄行;瘀毒内阻,损伤脏腑,使得病变更为复杂,病情更为严重,缠绵难愈。④金实[13]认为禀赋不足,脏腑失调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加之外邪侵袭,邪热瘀毒痹阻血络,侵及脏腑,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是本病的病机特点;肾虚瘀毒是病机的关键。⑤眭书魁等[14]认为先天不足加之内伤七情,劳累过度等使机体阴阳失调,日久而五脏俱虚,有形之邪闭阻三焦,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受损,因此本病病机应为“五脏亏虚,邪阻三焦”。
2 辨证分型论治
SLE的病情复杂,且辨证分型目前尚未统一。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SLE分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瘀热痹阻、风湿热痹、脾肾阳虚、气血两虚6型[15]。 但现在有许多学者按患者的病情和发病特点来辨证分型。如 ①张志礼等[16]将SLE中医辨证分为五型,即(1)毒热炽盛,气血两燔证。治以清热凉血,解毒护阴。方药:玳瑁面、生地炭、双花炭、板蓝根、白茅根、丹皮、赤芍、生石膏、草河车、白花蛇舌草、玄参、石斛、天花粉、知母等。 (2)气阴两伤,血脉瘀滞证。治以养阴清热、益气活血解毒。方药:南北沙参、石斛、玉竹、青蒿、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黄芪、黄精、丹参、鸡血藤、草河车、白花蛇舌草等。 (3)脾肾两虚证。治以健脾益肾,调和阴阳,活血解毒。方药: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女贞子、菟丝子、仙灵脾、山萸肉、丹参、鸡血藤、桂枝、草河车、白花蛇舌草。脾虚甚者加党参,肾阳虚甚者加附子,水肿甚加车前子、桑白皮等。 (4)脾虚肝郁证。治以健脾益气,疏肝活血解毒。方药:当归、柴胡、白术、茯苓、丹参、白芍、黄芪、太子参、枳壳、鸡血藤、益母草、草河车、白花蛇舌草等。 (5)风湿痹阻证。治以祛风湿宣痹,温经活血通络。方药:黄芪、桂枝、白芍、秦艽、乌蛇、丹参、鸡血藤、天仙藤、首乌藤、女贞子、草河车、白花蛇舌草等。 ②孟如等[17]将SLE分为五型, (1)热毒炽盛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水牛角、生地 、赤芍、丹皮、紫花地丁、紫草、连翘、生甘草、丹参、小蓟、青蒿、蒲公英。 (2)气阴两伤型。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方药:黄芪生脉饮合二至丸加味。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酸枣仁、知母、川芎、夜交藤、生甘草、丹参、益母草、小蓟。 (3)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女贞子、旱莲草、丹参、益母草、小蓟。 (4)风湿热痹型。 治以疏风清热,化湿通络。方药:桂芍知母汤合木防己汤。桂枝、杭芍、知母、白术、防风、生石膏、木防己、苡仁焦黄柏、忍冬藤、生甘草。 (5)脾肾两虚型。治以健脾益气,补肾利水。方药:防己黄芪汤合六君子汤加味。防己、黄芪、苏条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仙灵脾、山药、车前子、生甘草、益母草。 ③范氏等[18]将SLE分为阴虚内热证、气营热盛证、瘀热痹阻证、血热瘀滞证、热郁积饮证、瘀热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瘀热损肾证、脾肾两虚证、瘀热入脑证。 ④边天羽[19]依据中医辨证将SLE分为五型。 (1)气血两燔型。治用清热凉血,化斑解毒。方药:气血两燔方或凉血消风汤加水牛角。生地、玄参、杭白芍、白茅根、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升麻。 (2)气阴两虚血瘀型。治用养阴补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药:红斑狼疮方。党参、黄芪、生地、玄参、沙参、赤芍、当归、丹皮、桃仁、红花、川芎、郁金、黄连、莲子心、甘草。 (3)气滞血瘀肝郁型。治用疏肝清热,活血化瘀。方药:疏肝活血汤。柴胡、陈皮、当归、赤芍、红花、莪术、黄芩、黄连、薄荷、甘草。 (4)脾肾阳虚型。治用温补脾肾,活血利湿。方药:脾肾阳虚方。附子、肉桂、党参、紫河车、荠菜花、泽泻、熟地、茯苓、当归、赤芍、红花、黄连、黄芩、白术、山药、山萸肉。 (5)阴阳两虚型 。治用滋肾阴,补肾阳,安神开窍。方药:地黄饮子。熟地、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3 实验研究
近年来对中药治疗SLE的实验研究很多,现举例如下: ①梁鸣等[20]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了狼疮样小鼠脾细胞体外分泌白介素-6和白介素一10水平及其中药狼疮方对其影响。实验结果说明狼疮方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有效地阻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小鼠体内T,B细胞相互作用,减少Th2细胞因子的形成和自身抗体产生,可有效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②金实[13]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中药“狼疮静”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发现中药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抑制B细胞介导的抗体形成,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尚可拮抗CTX导致的巨噬细胞功能低下和免疫器官萎缩。 ③顾军花等[21]采用陈湘君教授经验,以复方“自身清”治疗活动性SLE 30例,经3个月治疗后,患者低下的CD+4、CD+45、 RA、CD4、CD4/CD8、NK明显升高,说明本方主要改善了SLE免疫紊乱。 ④张国强等[22]认为丹参是临床治疗LN的有效药物,对人肾或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通过使Cmyc蛋白高水平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长期大量使用丹参,可能对LN的间质纤维化病变有一定疗效。 ⑤李非等[23]利用基因芯片探讨中药复方对MRL/1 pr狼疮小鼠肾脏基因表达及Thl /Th2细胞的调节,实验结果:存活率治疗组(中药复方)为81.3%,对照组为51.2%;蛋白尿阳性率治疗组为40%,对照组为80%;治疗组肾小球与肾小管病变较轻。芯片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共279条。RTPCR结果显示治疗组肾组织中Thl/Th2细胞因子(IFNy/IL4)比例增加。提示中药复方可改善MRL/I pr狼疮小鼠的肾脏病理损害,调节肾脏中多个系统的基因表达水平,纠正肾组织中Thl/Th2细胞的比例失衡。 总之中药能够通过调节免疫、抑制免疫反应来控制SLE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4 评价与展望
SLE累及多系统,临床可见急危重症表现,又可见慢性病损伤持续存在,尽管病情复杂,变化多端,但其病理变化是一致的,即血管炎、结缔组织病变、免疫复合物沉积。针对病理特点,在清热、化痰、祛瘀、补虚的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
目前中西医结合是SLE的最佳治疗方法,且对SLE临床及实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令人鼓舞,其优势: ①二者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有互补作用,较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疗效显著; ②中药可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③可以减少各种细菌感染的机会。 ④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但应充分了解二者的优缺点,以掌握恰当的时机。西药能迅速缓解病情,特别在活动期的危重患者或有合并症者,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中药为辅,提高疗效,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在病情趋于稳定时,应以中药为主,逐渐撤减激素,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然而,中医药在临床研究和应用当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研究设计不严谨,缺乏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影响研究的可重复性; ②单纯评价生物学指标,没有生存质量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中医药的疗效优势; ③辨证分型的方法较弥散; ④中药复方所发挥疗效的有效成分、作用方式、途径和靶点等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⑤实验研究亦不够深入; ⑥传统的中医针灸、外治等手段和方法的临床研究亦少见报道; ⑦缺乏经过严格临床验证、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的中成药。以上问题制约了中医药治疗SLE的发展。因此,制定统一、客观的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分型方案和标准,整理总结名老中医和著名专家行之有效的经验,筛选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和单体制剂,进行药理学、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进一步从细胞和分子免疫学角度,探讨中医药对SLE的治疗机制。将为拓展并寻求中医药治疗SLE的新途径和研制新药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