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的表现之一,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严格控制血糖为主,辅以功能训练和按摩、理疗、针灸等方法,而长期连续导尿引流则容易引起尿路感染,不利于控制血糖。本文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使用普瑞博思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24例,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糖尿病患者为1996~2003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病人,按照WHO1997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所有病人经B超检查制定残余尿量,排除尿道梗阻、外伤手术、前列腺增生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确诊为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48例中,男25例,女23例。表现为尿急10例,尿频32例,尿失禁44例,腹胀30例,腹痛6例。合并糖尿病眼底改变16例,尿路感染17例,高血压13例,脑血管病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9例。 1.2 分组方法 4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42~76岁,中位年龄65岁;病程5~26年,中位病程9年;空腹血糖(7.9±1.2)mmol/L,残余尿量(228±16)ml。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45~79岁,中位年龄64岁;病程7~29年,中位病程9年,空腹血糖(7.9±1.5)mmol/L,残余尿量(244±19)ml。两组的年龄、病程及血糖水平、残余尿量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人继续原治疗方案控制血糖,其中口服降糖药立克糖、达美康48例,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20例。治疗组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西安杨森公司生产的普瑞博思30mg/d,持续6周;对照组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到理疗科进行K8832-T型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每日1次,持续6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显效: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消失,排尿能够控制,残余尿量在100ml以下;有效: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改善,排尿比较通畅,能够部分控制,残余尿量100~200ml;无效:排尿仍不能控制,残余尿量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14例,有效率42%,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残余尿量为(136±25)ml,对照组为(206±2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出现腹泻4例,腹痛4例,程度轻,均能自行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糖尿病 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又称糖尿病膀胱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1] 。其发病机制为调节膀胱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引起排尿障碍。表现为尿频、排尿无力和尿失禁,反复出现尿路感染,甚至引起双肾、输尿管积水和肾功能亢进,多由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膀胱内压测定时出现无抑制性收缩;(2)逼尿肌无反射,多由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主要症状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及充盈性尿失禁,膀胱测压时呈松弛性瘫痪,受刺激后膀胱无收缩;(3)逼尿肌和膀胱颈部协调功能障碍。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考虑与后两者有关,本文病例即如此。由于无明确的药物治疗措施,患者较痛苦。 普瑞博思是新一代促胃肠动力药,为苯甲酰胺衍生物,不具备抗多巴胺作用。普瑞博思作用的靶受体是位于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运动神经元的5-羟色胺 4 (5-HT 4 )受体,与其作用后引起肌间神经丛的乙酰胆碱释放增加,促进胃肠推动力,但不影响胃酸分泌。由于普瑞博思的作用是通过5-HT 4 受体的激动来实现的,而该受体分布于全胃肠道。因此,普瑞博思除可增强胃和十二指肠的协调外,还具有增强小肠和大肠动力的作用,它对整个胃肠道均有促动力作用,是当前唯一的全胃肠促动力药 [2] 。本文使用普瑞博思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疗效良好,其作用机制考虑为普瑞博思作用于膀胱肌间神经丛,促使乙酰胆碱的生理性释放,从而改善膀胱肌无力,使膀胱收缩,有利于排尿。另外,也可能与肠蠕动加快,间接刺激膀胱有关。普瑞博思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 碍有一定疗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普瑞博思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24例分析简介:
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的表现之一,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严格控制血糖为主,辅以功能训练和按摩、理疗、针灸等方法,而长期连续导尿引流则容易引起尿路感染,不利于控制血糖。 ... 关键字:普瑞博思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