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磺脲类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但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失效患者因某些原因不能住院治疗,在门诊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患者、对医生都是较困难的问题。本文对30例患者的治疗观察,以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内分泌门诊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3.4±8.7岁,病程7.4±3.2年),入选标准:(1)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2)病程1年以上,服用两种(或以上)降糖药,其一为磺脲类药物,至次大剂量(3/4最大剂量)以上,且治疗已持续3个月以上;(3)空腹血糖≥8.0mmol/l或餐后2h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a1c≥8.0%。(4)所有病例未使用过胰岛素,亦无急性代谢紊乱,保持饮食与体力活动合理及稳定。 1.2 方法 (1)胰岛素治疗方案:每日1次诺和灵n(中效人胰岛素,诺和诺德公司生产)+口服降糖药18例。每日2次诺和灵30r(预混人胰岛素,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注射12例。(2)门诊管理:由专门的内分泌医师、护士进行指导、管理,对患者进行胰岛素笔使用方法、自我胰岛素用量的简单调节、自我血糖或尿糖监测、低血糖预防及处理、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相关知识辅导。第1个月每周复诊1次,以后每月复诊1次。(3)观察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餐后2hc肽、糖化血红蛋白a1c、体重指数。血糖测定采用血糖仪测,c肽测定采用发光法,糖化血红蛋白a1c采用微柱法。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用ˉx±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配对t检验。 1.4 结果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p-2hcp)、体重指数(mri)改变的比较(ˉx±s)见表1。本组有9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其中4例低血糖症,均进食后症状消失,无丧失定向力、意识丧失、昏迷、癫痫发作等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强化后体重增加。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测情况 略 2型糖尿病患者有20%~30%开始用磺脲类降糖药有效,而6个月后出现继发性失效 [1] 。其原因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进一步衰竭及磺脲类降糖药失敏感有关 [2,3] 。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通过打断高血糖-β-细胞功能下降-高血糖间的恶性循环,减少高血糖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在β-细胞得到休息后,已失去的β-细胞部分功能可以恢复 [4] 。本研究观察到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失效患者强化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均明显下降,c肽水平有所升高。所以,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失效患者是可行的。但开始胰岛素治疗确实有“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问题 [5] ,通过积极的糖尿病教育,患者的常可依从,并渐渐克服。dcct报告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率比常规治疗高3倍,本组有9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其中4例低血糖症,均进食后症状消失,无丧失定向力、意识丧失、昏迷、癫痫发作等严重的低血糖反应。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是防低血糖的关键,严格的门诊管理、自我血糖或尿糖监测是预防或发现低血糖的保证,可见对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失效患者门诊强化治疗是安全的。 继发磺脲类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条件下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在严格的门诊管理下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且经济、方便、安全,尤其适合无条件住院的糖尿病患者。 |
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失效患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条件下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失效由于各种原因无条件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门 ... 关键字:2型糖尿病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