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障碍为基本发病机制、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有阻碍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葡萄苷酶抑制剂、刺激残存β细胞的胰岛素促泌剂、抑制糖原异生的肝糖输出抑制剂、增加肌肉和脂肪糖摄取的胰岛素增敏剂、以及免疫原性更小的重组人胰岛素。这些药物无论单独或联合应用都不能长期控制血糖,也不能完全阻止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药物没有保护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不能遏制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退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科学家们依据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血糖的生理机制,基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GLP-1分泌缺陷,导致高血糖的病理机制,研制出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具有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和促进β细胞再生等多种效应,临床应用前景很大。本文仅就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GLP-1受体激动药利拉鲁肽(Liraglutide)综述如下。 1 分子结构 1.1 GLP-1:胰高血糖素原基因在不同的内分泌细胞表达的产物完全不同。在胰岛α细胞中表达为胰高血糖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异生,增加肝糖输出,升高血糖的作用。在小肠和结肠黏膜L细胞中表达为GLP-1。胰高血糖素原经前激素转换酶剪切,切除羧基端的6个氨基酸,剩余部分即为GLP-1。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糖利用,降低血糖的作用。人体的GLP-1有两种生物活性形式,分别为GLP-1(7 ~ 36)酰胺和GLP-1(7 ~ 37)酰胺。GLP-1生物活性的80%来自GLP-1(7 ~ 36)酰胺[1,2]。 1.2 利拉鲁肽:是新研制的GLP-1受体激动剂,在分子结构、生物活性、作用靶点及免疫原性等方面与人GLP-1相似。利拉鲁肽分子结构的独特之处是:天然的人GLP-1分子第34位的赖氨酸被精氨酸取代,并在GLP-1分子第26位赖氨酸上,增加了一个由谷氨酸介导的16碳脂肪酸侧链[3,4]。利拉鲁肽与人体天然GLP-1高度同源,同源性高达97%,保留了GLP-1的全部生物活性;非同源性仅3%,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庞大的脂肪酸侧链,使利拉鲁肽具有与GLP-1完全不一样的体内过程[3]。 2 体内过程 2.1 GLP-1:正常人进餐时,受食物(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刺激,分布于小肠远端和结肠黏膜中的L细胞快速分泌GLP-1。GLP-1分泌具有双相性,1相分泌在进食后15 ~ 30 min,2相分泌则在其后持续30 ~ 60 min。24 h的分泌水平,与胰岛素分泌浓度及血糖浓度显著相关。GLP-1作为内源性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GLP-1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产生生理效应。GLP-1受体除分布于胰腺外,还分布于肾脏、心脏、胃、肺、垂体、内皮以及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因此,GLP-1具有多靶点、多效性生理作用。但GLP-1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很容易被人体广泛存在的二肽基肽酶-4(DPP-4)降解(蛋白水解)为无活性的代谢物。GLP-1的半衰期极其短暂,只有1 ~ 2 min,不能作为皮下注射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4]。 2.2 利拉鲁肽:理化特性和代谢过程与GLP-1不同。利拉鲁肽分子结构庞大,在皮下注射部位形成胶态分子团样聚集体,导致吸收过程缓慢;利拉鲁肽分子内部联系牢固,化学稳定性增强,不易被DPP-4降解,导致失活速度减慢;利拉鲁肽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形成可逆的药物-白蛋白复合体,不仅暂时避开DPP-4的降解,还因利拉鲁肽缓慢释放而导致分布过程延缓。研究显示,利拉鲁肽半衰期长达13 h(10 ~ 14 h),每日只需在上臂、腹部或股部皮下注射1次,即可促进β细胞1相和2相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血糖24 h[3,5]。利拉鲁肽还激活其他GLP-1受体,产生降糖以外的多种有益效应[4]。 3 药理作用 3.1 降糖效应:多项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3期临床试验显示,利拉鲁肽无论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都具有显著的降糖效应。与格列美脲(8.0 mg/d)相比,利拉鲁肽(1.2 mg/d)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幅更大(-84%对-51%),血糖达标(HbA1C< 7%)患者更多(58%对31%);经过2年治疗,利拉鲁肽组HbA1C降幅和血糖达标率仍显著高于格列美脲组(-1.1%对-0.6%;53%对37%)[6]。利拉鲁肽与一种或两种口服降糖药联用的结果显示,HbA1C的降幅可达到-1.3% ~ -1.5%[7~10]。另一项不同GLP-1类似物的降糖效应研究显示,与艾塞那肽(10 μg,bid)相比,利拉鲁肽的HbA1C降幅更大(-1.12 ± 0.08%对-0.79 ± 0.08%),血糖达标率更高(54%对43%)[11]。降糖机制:①利拉鲁肽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②利拉鲁肽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抑制糖原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有效降低空腹高血糖;③利拉鲁肽增强中枢性饱食感及延迟胃排空,导致主动进食量减少而降低血糖[12]。 3.2 β细胞保护:利拉鲁肽直接激活β细胞膜上的GLP-1受体,通过信号转导提高β细胞质量,促进β细胞分化,减少β细胞死亡。①增强胰岛素合成:研究显示,利拉鲁肽增加C肽分泌,降低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β细胞功能增加30%[8,9,11];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的研究显示,利拉鲁肽逆转糖尿病前期,显著减小糖尿病患病率。②促进β细胞增殖:利拉鲁肽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动物模型的β细胞数量[4]。③抑制β细胞凋亡:体外β细胞培养显示,利拉鲁肽可抑制白细胞介素-1β和游离脂肪酸介导的β细胞凋亡,利拉鲁肽溶液可使凋亡细胞减少50%,优于GLP-1[13]。 3.3 减轻体重:利拉鲁肽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均能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而且,随着患者体质指数(BMI)的增加,减重作用更加显著。为期2年的研究显示,利拉鲁肽(1.2 mg/d)可使体重减轻2.1 kg,而对照药格列美脲(8.0 mg/d)却使体重增加1.1 kg[6];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同时应用,在两年期间则使体重减轻3 kg[7]。利拉鲁肽治疗肥胖症也有良好疗效,按体质指数从低到高,每天皮下注射利拉鲁肽1.2 mg、1.8 mg、2.4 mg或3.0 mg,治疗20周期间体重分别减轻4.8 kg、5.5 kg、6.3 kg及7.2 kg,比安慰剂要高出2.1 ~ 4.4 kg[14]。利拉鲁肽减轻体重的机制是,激活下丘脑食欲中枢的GLP-1受体,减少饥饿感,增加饱食感,减少进食量。激活胃壁的GLP-1受体,调节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作用,延长胃排空,减少食欲和主动进食[11,14]。 3.4 心血管保护:利拉鲁肽激活GLP-1受体的多靶点效应,能够干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阻止心血管的叠加性损伤。①调控血糖:良好的降糖效应,可防止高血糖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糖毒性损伤;②改善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0.2 mmol/L,甘油三酯降低0.2 mmol/L,游离脂肪酸降低0.09 mmol/L,减轻高血脂对心脑血管的脂毒性损伤;③降低心血管危险标志物:脑钠肽降低30%,高敏反应蛋白降低22%,纤维蛋白酶原活化酶抑制剂降低29%,表明心肌损伤减轻;④降低血压:治疗2周后收缩压降低0.6 ~ 7.9 mmHg,血压降低与长期用药相关;⑤体重减轻:可减轻心脏负担,降低游离脂肪酸[4,6~11]。动物研究显示,利拉鲁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提高小鼠冠状动脉阻塞后存活率。 4 安全性 4.1 低血糖事件:利拉鲁肽是一种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降糖药,即在血糖升高时促进胰岛素分泌并降低血糖,血糖降低时不促进胰岛素分泌,血糖维持正常水平。因此,利拉鲁肽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很低。一项为期52周的临床研究显示,与格列美脲(8.0 mg/d)相比,利拉鲁肽(1.2 mg/d)低血糖事件仅为0.25次/患者-年,而格列美脲低血糖事件高达1.96次/患者-年[6]。另一项为期26周的研究显示,在口服一种或两种降糖药的基础上,与同类药物艾塞那肽(10 μg,bid)比较,利拉鲁肽(1.8 mg,qd)组低血糖事件为1.93次/患者-年,而艾塞那肽组为2.60次/患者-年,两者相比差异显著[11]。 4.2 胃肠反应:恶心发生率为11% ~ 30%,呕吐发生率为4% ~ 12%,腹泻发生率为8% ~ 19%。胃肠反应与大剂量用药相关,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减少。从治疗第4周开始,恶心发生率可降至10%,由于症状轻微短暂,中断用药者不足1% ~ 4%[6~8]。用药期间发生的急性胰腺炎,还不能认为与利拉鲁肽相关,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 4.3 抗利拉鲁肽抗体:研究显示,对利拉鲁肽产生抗体的人只有9% ~ 13%,未见过敏反应,也不影响降糖效应[7~10]。这可能与利拉鲁肽与人GLP-1高度同源(97%)相关[7]。 5 临床用途 5.1 初发2型糖尿病:研究显示,诊断为糖尿病前12年,β细胞功能已开始衰减,当确诊为糖尿病时,β细胞功能至少已丧失50%,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衰减出现早发展快,口服降糖药很难阻止这一病理生理过程的进展。利拉鲁肽与其他降糖药不同,不仅能通过多种途径控制血糖,而且还能促进β细胞增殖,抑制β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前期及早期应用利拉鲁肽,不但能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可逆转β细胞功能衰退,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率[15,16]。 5.2 超重的2型糖尿病:超重与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也为选择用药带来困难。传统的降糖药都不能降低体重,而且罗格列酮和人胰岛素等还有增加体重的不良反应。利拉鲁肽既能降糖又能降低体重,对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有益[6~11,16]。 5.3 血压升高的2型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8% ~ 40%,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可加速并发症发生发展,增加糖尿病的死亡率。因此,国内外多项《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明确规定,糖尿病患者即使血压不升高,也应使血压保持在130/80 mmHg以下。临床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接受降糖、降压及降脂治疗,可减少心脑肾事件的发生。利拉鲁肽具有降糖、降压和降脂的作用,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远期转归十分有益[6~11]。 5.4 老年人2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低血糖的易感人群,应用胰岛素等降糖药时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医源性低血糖不仅限制了2型糖尿病降糖达标,影响治疗效果,而且直接危害患者健康,甚至导致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危及生命。利拉鲁肽是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药,单独或联合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能避免或减少低血糖事件,特别是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6~11]。 【参考文献】:略 |
利拉鲁肽人GLP-1类似物2型糖尿病的新疗法简介: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障碍为基本发病机制、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有阻碍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