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绦虫的成虫虫体长而扁平,不分节,无消化管而能直接从宿主小肠吸收营养物.成虫有3个可识别的部分,头节(头)起附着器作用,颈是有高度再生能力的不分节的部分.如果治疗不能杀灭颈和头节,则整个虫体又可再生.虫体颈节以下的其余部分由无数节片组成.最接近颈部的节片不分化.随着节片向尾端移动延伸,性器官形成(绦虫是雌雄同体的),远端节片是孕节,其子宫内含有虫卵.
鱼带绦虫感染
(裂头绦虫病)
本病由阔节裂头绦感染肠道所致,一般无症状,但可引起维生素B12缺乏和巨成红细胞贫血.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世界范围内均有鱼带绦虫感染,但各大洲有污水污染淡水鱼的冷湖(Cool-lake)地区尤为多见.在美国,吃生鱼的人可发生这种感染.
成虫寄居于人的肠道,未发育的虫卵自节片释至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在淡水中,虫卵孵出能自由游动的钩毛蚴,后者被剑水蚤摄入并发育为原尾蚴,感染性幼虫在吞入感染性剑水蚤的淡水鱼内发育,在人的小肠内约经1个月成熟并开始产卵(每虫每日产卵约100万).成虫的寿命约数月至数年.
症状,体征和诊断
本病通常无症状,但有时也可见轻度胃肠道症状.鱼带绦虫在小肠上段摄取维生素B12,致使约1%的感染者,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发生恶性贫血.在粪便中很易找到有特征性的有盖虫卵.
预防和治疗
为防止感染,所有的淡水鱼均应充分烧煮或冷冻(-10℃)48小时.治疗可用吡喹酮单剂口服5~10mg/kg.为纠正贫血,需用维生素B12.
牛带绦虫感染
本病是一种牛带绦虫的肠道感染,通常无症状.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带状的成虫寄居于人的肠道内,含卵的节片随粪排出并被牛摄入.虫卵在牛肠内孵化释出六钩蚴,后者侵入肠壁并随血流到达横纹肌,2个月后发育为囊尾蚴,即一个含有翻卷缩入的头节的小囊.人因吃生的或不熟的牛肉中的囊尾蚴而感染.囊尾蚴附着于肠粘膜,2个月后发育成熟为成虫.成虫(通常只有1~2条)可存活数年.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但在非洲,中东,东欧,墨西哥和南美的热带和亚热带养牛的地区尤为多见.牛带绦虫感染在美国不常见,牛受到联邦检疫机构的监测.
症状,体征和诊断
本病虽可有上腹痛,腹泻和体重减轻,但通常无症状.无症状的病人常因排出活动的节片而就医.
通常在粪便中发现典型的孕节或很少情况下发现头节便可确诊.有时在粪中可见从破裂节片中逸出的虫卵,但该虫卵无法与其他绦虫的虫卵区别.也可用透明粘胶纸压肛周区,然后将该胶纸置于载玻片上镜检虫卵.肛拭也可发现虫卵.
预防和治疗
牛肉至少在56℃烧5分钟可预防感染.肉类检疫和改善卫生条件有助于控制感染.
治疗可用吡喹酮5mg或10mg/kg单剂口服,或用氯硝柳胺2g(每片500mg,共4片)单剂口服,服药时要咀嚼并用少量水吞服(2~5岁儿童的剂量为0.5g,大龄儿童的剂量为1g).上述两药的治愈率约为90%.若4个月内不再有节片排出,可认为已治愈.
猪带绦虫感染
(猪肉绦虫感染;囊尾蚴病)
本病由猪带绦虫成虫感染肠道所致者常无症状;由幼虫感染所致者可引起伴有癫痫发作的神经囊尾蚴病.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人因吃含有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也可能因意外摄入人排泄物中的猪带绦虫的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发生囊尾蚴病;此外,若肠道中存在成虫,反胃时可将肠道中的孕节带至胃内并孵出六钩蚴,移行至皮下组织,肌肉,内脏和中枢神经组织.
在拉丁美洲,南非和印度,神经囊尾蚴病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也是癫痫发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在美国,除来自流行区的移民外,本病十分罕见.
症状和体征
成虫感染通常无症状,活的囊尾蚴仅引起轻度组织反应,但若囊肿死亡则可促发强烈的组织应答,因此在感染后4~5年内常无症状.脑部感染可诱发严重症状,症状由肿块效应,虫体崩解后的炎症反应,脑室和脑室孔阻塞所致.病人可有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的征象,脑积水,局灶性神经体征,精神状态改变或无菌性脑膜炎.囊尾蚴也可感染脊髓及眼睛.
诊断
通常依据在粪便中发现典型的孕节而确诊,粪便中还可出现从破溃节片逸出的虫卵,或在肛拭检查的标本中也可发现虫卵,但它们不能与其他种绦虫的虫卵区别.囊尾蚴病患者粪便标本中有≤30%可发现虫卵.
脑或肌肉X线检查可显示钙化的囊肿,CT或磁共振检查常具有诊断意义,可显示很多实性结节或囊肿,钙化的囊肿,环状增强性病变或脑积水.现已有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免疫印迹试验可用于诊断.
预防和治疗
烧透猪肉可预防绦虫成虫感染,在流行区预防囊尾蚴病可能有一定困难:尽管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感染仍可能发生.也可因虫卵污染尘土而经空气传播囊尾蚴病.
猪带绦虫成虫感染者必须迅速治疗并仔细驱虫.肠道感染的治疗同牛带绦虫感染,但推荐的剂量可引起节片解体而释出虫卵,故理论上有可能引起感染.
脑囊尾蚴病的治疗首选吡喹酮(每日50mg/kg口服,共服15日).阿苯达唑(每日15mg/kg口服,共服28日)同样有效并且价格便宜,但美国尚无此药可用.吡喹酮并非对所有病人都有效,并且也不是所有病人都必须治疗(如囊肿可能已死,或对治疗的炎症反应可能比疾病本身更严重).为减轻囊肿变性所致的症状,可能需用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4~16mg/d)和抗痉剂.阻塞性脑积水,第4脑室感染和脊髓及眼囊尾蚴病,可能需外科手术治疗.
包虫病
(细粒棘球蚴感染;棘球蚴病)
本病由细粒棘球蚴感染所致,可引起肝和其他器官的包囊.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从狗,狼和其他食肉动物排出的虫卵被食草动物(如羊或驼鹿)或人摄入.六钩蚴钻入肠壁经血循环移行并定居于肝,肺和较少见的在脑,骨及其他器官.幼虫缓慢发育(通常需很多年)为充满液体的单房大囊肿---包虫囊肿.从这些包囊又可萌发出育囊,在这些育囊内含有很多小的感染性头节.大的囊肿可含有几升抗原性很强的包虫液体和数百万个头节.有时在原发性囊肿内或外部形成子囊.
本病多见于地中海,中东,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洲和南美洲的牧羊区,在加拿大,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的某些地区也存在流行灶区.
症状和体征
大多数感染是在儿童时代获得,但除非囊肿位于重要器官,可以数十年不出现临床症状.体征和症状与占位性肿瘤的症状和体征相似.大多数囊肿在肝脏,最后可引起腹痛或扪及肿块.若胆管被阻塞可发生黄疸.囊肿破入胆管,腹腔或胸腔,或肺,可引起发热,荨麻疹或严重过敏反应.释出的头节可产生转移性感染.肺部囊肿通常在常规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某些破裂可引起咳嗽,胸痛和咯血.可出现嗜酸性细胞增多症.
诊断
若出现子囊,CT和超声扫描具有诊断价值;但若单个包虫囊肿,则很难与单纯性上皮囊肿区别.囊液中存在棘球蚴沙(陈旧性头节和小钩碎片)有诊断意义.胸部X线可显示一圆形的,常常是不规则的,密度均匀的肺部肿块.Casoni皮试常阳性,但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抗棘球蚴弧5抗原的抗体检测或免疫印迹显示典型条带均具有高度特异性.
预防和治疗
不用感染的猎物喂狗,不以屠宰后羊的躯体及内脏下脚作为狗的食料可预防感染.牧羊区的狗应反复驱虫治疗.
仔细的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有时可通过腹腔镜手术.某些医疗中心正在用PAIR法进行治疗,即在CT引导下经皮抽吸囊液,然后灌入杀头节药物,最后再吸出.阿苯达唑(400mg每日2次,共服28日;儿童剂量为每日15mg/kg)可抑制生长或杀死囊肿,适用于不能手术的病例或手术时囊肿散落外溢的病例,对后者可防止转移性感染.
泡状包虫病
(多房棘球蚴病)
本病是一种多房棘球蚴感染.
成虫见于狐而棘球蚴见于小型野生啮齿动物.感染的狗对偶然的人类感染起着主要的连接作用.本虫的生活史与细粒棘球蚴相似.
幼虫形成不规则的泡状囊肿,其内通常不含头节.生发组织和育囊迅速扩展,产生难以或不能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肿瘤.囊肿主要见于肝脏,但也可转移至肺,淋巴结和其他组织.
多房棘球绦虫主要分布于中欧,阿拉斯加,加拿大和西伯利亚.在美国,自然感染的范围从怀俄明和达科他伸展到印第安纳和俄亥俄.
症状,体征和诊断与包虫病相似(见上文),除非整个幼虫肿块能切除,一般预后很差.大剂量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可抑制幼虫的生长.同时给γ-干扰素可增强这些药物的疗效.对少数病人,肝移植可起到救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