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芽生菌病,Gilchrist病)
一种由吸入皮炎芽生菌孢子引起的疾病.这种孢子可转化成酵母菌并侵袭肺,偶尔也可经血流传播至皮肤或在其他局部组织.
在美国,芽生菌病除在有组织胞浆菌分布的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外,还延及大西洋中部和东南部各州,中西部的北方直至纽约及加拿大南部.中东及非洲也有病例报道.在免疫受损的病人中,该病的发病率和严重性似乎有所增加,但其机会性感染不如组织胞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常见.
皮炎芽生菌在室温下以真菌方式生长,能生长于富含畜禽动物排泄物,潮湿腐败酸性有机物的泥土中,很少数也可从海狸堤附近或饲养畜禽场所的泥土里分离到.可感染狗和人.吸入肺中的孢子体在37℃时转变成侵袭型大酵母菌,通常形成8~15μm(有时可达30μm)的宽基芽体.组织病理学特征为混合性单核细胞浸润,大酵母菌周围可见巨细胞,有肉芽肿形成,坏死及纤维化,特别是在皮损处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局灶性化脓区.
症状和体征
急性自限性芽生菌病临床上很少被识别.肺芽生菌病常发展为需要治疗的进行性感染的个案病例.可呈现局限性或弥散性浸润,有时会以斑块状支气管肺炎从肺门向肺叶呈扇形分布,与肺肿瘤相似.起病通常隐匿,呈慢性病程.症状无特异性,可有咳痰或干咳,胸痛,呼吸困难,发热,寒战和大汗淋漓.偶尔出现胸膜积液.有些病人会出现快速进行性感染,可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外弥散性芽生菌病经血流播散,可导致下列组织器官的局限性感染:皮肤,前列腺,附睾,阴茎,肾,脊椎骨,长骨端,皮下组织,大脑,口腔或鼻粘膜,甲状腺,淋巴结,骨髓以及其他组织.有时可在病变骨上面的区域出现肿胀,发热和触痛.某些生殖器病变可表现为附睾痛,会阴深部不适,或直肠检查时有前列腺触疼.皮肤病变最常见,可为单一的或多发性的,也可发生伴有或不伴有明显症状的肺部受累.暴露皮肤的表面常见丘疹或化脓性丘疹,并缓慢播散,在病损的前缘有针尖至1mm大小的无痛性粟粒样脓肿.皮肤还可形成不规则的疣状乳头.随着病损的扩大,中央愈合形成萎缩性瘢痕.可见一个典型的疣状突起斑,直径≥2cm边缘凸起,紫红色,小脓肿密布边缘,如有细菌继发感染,可形成溃疡.
诊断
真菌培养可确诊.但如从痰液,脓或尿样直接检出有特征性的厚壁无包被酵母菌,直径>8~15μm的宽基芽体也几乎可确诊.用Gomori乌托品银染色,Gridley或PAS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与新生隐球菌区别,后者比皮炎芽生菌小,基部较窄,有包被形成,可被Mayer粘蛋白卡红染色或Masson-Fontana黑色素检测法检测.皮炎芽生菌病患者与组织胞浆菌抗原有交叉阳性反应,试验的敏感性不肯定.无其他血清学或皮肤试验可用于该病诊断.
肺皮炎芽生菌病应与其他真菌病,结核和肿瘤区别.皮肤病变可被误诊为孢子丝菌病,结核,碘中毒,基底细胞瘤.生殖器官感染可能与结核相似.
预后和治疗
未经治疗的皮炎芽生菌病常缓慢进展,最终致死.口服伊曲康唑对轻中度皮炎芽生菌病有效.氟康唑疗效较差,最佳剂量未确定,可试用400~800mg/d口服治疗不能耐受伊曲康唑的轻度皮炎芽生菌病人.用两性霉素B静脉注射治疗重症致命的皮炎芽生菌感染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