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抗感染类 >> 诊疗手册 >> 抗病毒药物--概论

抗病毒药物--概论

——抗病毒药物--概论

2005-03-21 15:10:21  作者:Prince  来源:Prince  浏览次数:103  文字大小:【】【】【
关键字:抗病毒 抗感染类

  抗HIV药物的进展已戏剧性地导致了新的抗病毒化学治疗药物的发展.其中某些药物的应用正在影响其他病毒的感染,如乙肝病毒(HBV).其他还影响到包括其他常见感染治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如单纯疱疹病毒(HSV)和带状疱疹病毒(VZV).

  化学治疗的干预可见于病毒颗粒附着于宿主细胞膜上之前或之际,病毒核糖核酸脱壳之际,抑制细胞受体或病毒复制所需因子,阻断由宿主细胞产生的特异性病毒编码酶和蛋白,这些酶和蛋白对病毒的复制极为重要,但对正常宿主细胞代谢无作用.

碘苷

  碘苷(IDU)在新合成的DNA中不可逆地替代了胸苷,制造出异常且实际上无功能的DNA分子.此药对病毒和宿主细胞都有作用,而且对宿主细胞有很大的毒性.由于其对全身的毒性作用很强,IDU已被限用于单纯疱疹性眼角膜结膜炎的局部治疗.有两种局部眼科制剂供选用.0.1%水溶液于白天滴于结膜,每小时1滴,晚间每2小时1滴.治疗必须持续5~7天,直至完全治愈,减少复发.IDU可引起眼部刺激,疼痛,瘙痒和发炎水肿;偶有发生过敏反应和畏光现象.

阿糖腺苷

  阿糖腺苷(腺嘌呤阿糖胞苷,Ara-A)干扰病毒DNA的合成,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效.与IDU相比,阿糖腺苷较少产生耐药病毒株,对IDU耐药的病毒株常对阿糖腺苷有应答.阿糖腺苷眼科制剂对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引起的急性角膜结膜炎和复发性表浅角膜炎有效.3%眼用油膏涂在受感染眼的下结膜囊内1cm处,清醒时每日5次(3小时1次).治疗应持续5~7天,直至痊愈以免复发.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包括流泪,刺激,疼痛,畏光和浅表性点状角膜炎.

曲氟尿苷

  曲氟尿苷(三氟胸苷),是一种胸苷类似物,干扰DNA的合成,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引起的原发性角膜结膜炎和复发性角膜炎有效.疗效与阿糖腺苷相似,对IDU或阿糖腺苷无效者也可能有效.曲氟尿苷的骨髓抑制作用限制了其全身应用.曲氟尿苷在治疗对阿昔洛韦耐药的免疫缺陷患者中的皮肤单纯疱疹感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1%滴眼液用于受感染眼中,清醒时每2小时1滴.最大推荐剂量为每日9滴,直至角膜溃疡再次上皮形成,然后每日5滴(清醒时每4小时1滴)连用7日.如7日内无改善,应换用其他药物.副作用包括眼中灼热,刺痛和眼睑水肿;少见的副作用有点状角膜病变和过敏反应.

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是一种嘌啉核苷类似物,有抗疱疹病毒能力(按疗效次序排列):HSV-1,HSV-2,VZV,EBV.有较弱的抗巨细胞病毒(CMV)能力.病毒胸苷激酶将阿昔洛韦转化为阿昔洛韦单磷酸盐,再由细胞酶转化为活性三磷酸盐化合物,能竞争性抑制脱氧鸟苷结合到病毒多聚酶上.当这种化合物结合到病毒DNA中后能中止其合成.免疫缺陷患者需延长疗程者可因胸苷激酶变异而引起耐药.

  口服阿昔洛韦对原发性和复发性生殖系统HSV感染有效.对原发性生殖道HSV,口服阿昔洛韦400mg每日3次,或200mg每6小时1次口服,连用10日,能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和减少病毒播散.对复发病例,阿昔洛韦200mg每4小时1次应在感染首发症状出现时即开始治疗.如患者生殖道HSV每年发作超过6次,抑制病毒会更有疗效,应加以慎重考虑,剂量为200mg,每日2~5次,400mg每日2次或800mg每日1次.口服用药副作用较少,但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和皮疹已有报道.肾功能衰竭时必须调整剂量.经常发作的免疫缺陷患者需要更高的剂量来克服部分胸苷激酶的变异.如对阿昔洛韦耐药,可试着换用磷甲酸钠.

  当要求血清药物浓度较高时可用阿昔洛韦静脉注射制剂,如用于单纯疱疹性脑炎.临床上阿昔洛韦10mg/kg每8小时1次静滴治疗疱疹性脑炎,疗效优于阿糖腺苷.它能降低死亡率,提高功能性生存能力.同阿糖腺苷一样,在年轻患者出现昏迷前开始治疗能获得最佳疗效.对新生儿疱疹感染,阿昔洛韦每日30mg/kg分8小时1次静滴10~14天,疗效优于阿糖腺苷,给药时要求减少液体量.副作用包括静脉炎,皮疹和神经毒性作用,可导致嗜睡,意识模糊,癫痫或昏迷.

  根据病变程度和宿主免疫状况,不论静滴还是口服阿昔洛韦对原发性带状疱疹均有效.它能降低免疫缺陷患者和孕妇带状疱疹的并发症.对免疫正常的成年患者,口服阿昔洛韦能缩短热程和减少水疱数量.治疗带状疱疹时,800mg每日5次口服能缩短皮损愈合时间,尤其在老年患者中,能减少普遍存在的治疗后神经痛.阿昔洛韦对减少带状疱疹眼部并发症也同样有效.

泛昔洛韦

  泛昔洛韦是活性抗病毒潘昔洛韦的药物前体.它能抑制HSV-1,HSV-2和VZV.也有较强的抗EBV能力和较弱的抗CMV能力.同时,它也能降低慢性HBV感染者的HBV病毒载量,目前正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泛昔洛韦生物利用度为77%,在小肠和肝脏中快速转变成潘昔洛韦.潘昔洛韦经病毒胸苷激酶磷酸化为单磷酸盐形式,再经细胞激酶转化为三磷酸盐,抑制病毒DNA多聚酶.泛昔洛韦对生殖道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的疗效与阿昔洛韦相同,而生物利用度更高.对阿昔洛韦耐药的病毒株也同样对泛昔洛韦耐药.

  对原发性生殖道HSV,剂量为250mg每日3次口服,连用5天,对复发性病例,为125mg每日2次连用5天.治疗必须在初发时马上开始.抑制剂量为250mg每日1次口服.对带状疱疹,剂量为500mg每日3次口服,与对照组比较能缩短治愈时间和减少治疗后神经痛.治疗必须在72小时内开始.副作用与口服阿昔洛韦相同.

潘昔洛韦

  潘昔洛韦是一种磷酸化后的鸟苷类似物;它竞争性抑制HSV-1和HSV-2的病毒DNA多聚酶.1%潘昔洛韦霜剂被用于治疗成人口鼻复发性HSV.在临床治疗中,用潘昔洛韦3.5天内疼痛减轻,而对照组为4.1天,用法是HSV复发1小时内给药,以后清醒时每2小时用药1次.阿昔洛韦耐药者有交叉耐药性.与对照组比较副作用无增加.

缬昔洛韦

  缬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左旋缬氨酰酯盐酸盐.对HSV-1,HSV-2和VZV有效.对EBV有较好疗效,而对CMV活性较低.缬昔洛韦在首轮小肠循环和肝脏代谢中转变为阿昔洛韦;转变后阿昔洛韦生物利用度为54%,比口服阿昔洛韦高3~5倍.

  缬昔洛韦对治疗和抑制生殖道疱疹有效.缬昔洛韦和阿昔洛韦一样,在首发症状出现24小时内用药时,与对照组相比能缩短愈合时间和发作病程.治疗原发性生殖道HSV剂量为1g每日2次口服,连用10日;治疗复发性生殖道HSV剂量为500mg每日2次口服,连用5日.如果患者1年内发作超过6次,抑制治疗会更有效,应加以慎重考虑;剂量为500mg每日2次或每日1次口服.

  缬昔洛韦对带状疱疹的早期治疗表明可改善愈合时间,且对老年病人可减轻治疗后神经痛.缬昔洛韦1g每日3次连续7日口服在减轻治疗后神经痛方面优于阿昔洛韦(800mg每日5次).副作用与阿昔洛韦相似.艾滋病患者缬昔洛韦很大剂量(每日8g)应用会引起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是一种2′-脱氧鸟苷的核苷类似物,与阿昔洛韦不同之处,在其侧链上另有一个羟甲基.在体外它对所有疱疹病毒,包括CMV有效.更昔洛韦主要用于HIV感染者和CMV视网膜炎.更昔洛韦通过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结合到病毒DNA中成为病毒DNA的终止码来抑制其合成.它被HSV或VZV的胸苷激酶和CMV的单一激酶磷酸化.这些病毒酶的变异引起耐药(如,对阿昔洛韦耐药的HSV对更昔洛韦也交叉耐药).它的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尤其是中性粒细胞降低.严重中性粒细胞低下,如<500/μl,必须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或按指征停药.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贫血,皮疹,发热,氮质血症,肝功能异常,恶心和呕吐.

  口服更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极低(约6~9%).静脉注射疗程后按标准剂量1g每日3次口服,发展为CMV视网膜炎的时间延长.口服形式方便给药,并能降低因内置导管的危险性,但患者有影响视力的疾病时应保证静脉持续给药(见下文).大多数CMV视网膜炎患者在抑制治疗中会复发,必须采用静脉给药形式;如静脉用药失败,可改用其他药物.口服更昔洛韦对CMV疾病一期预防在被选择患者中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尽管因其副作用和给药方式,每日必须服用12片,限制了它的使用.口服更昔洛韦也同样被用于一些器官移植受体早期深度免疫抑制期的CMV感染.

  对于CMV感染,开始治疗剂量为每日10mg/kg分2次静脉点滴2~3周,然后用每日5mg/kg长期抑制治疗直至复发.口服更昔洛韦可同样用于抑制治疗.

  静注更昔洛韦合并免疫球蛋白又降低了骨髓移植患者的CMV肺炎死亡率;尽管如此,死亡率仍令人吃惊.

  更昔洛韦400μg通过平面部位晶体内注射,可用于对更昔洛韦静脉注射耐药或不能耐受的CMV视网膜炎患者.与静脉更昔洛韦比较,1周2次给药诱导期后,继以每周1次的晶体内注射,能取得相同的疗效.可能的并发症有晶体出血,视网膜剥离,囊性黄斑水肿,内眼炎,白内障和可能的视网膜中毒.

  CMV视网膜炎的另一种治疗方法,是一种每6个月1次植入晶体腔的眼内植入装置,可以一种恒定速度释放更昔洛韦.与静脉更昔洛韦一样,能使视网膜炎稳定,同时,视网膜炎的进展能明显推迟.植入体对耐静脉更昔洛韦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由于局部浓度高常能克服耐药性.尽管如此,全身用药仍需要用于预防对侧眼视网膜炎和降低眼外CMV疾病的危险性.短期并发症如出血,视网膜剥离和对侧眼病变均应与植入疗法的益处进行权衡比较.

膦甲酸

  膦甲酸是无机焦磷酸盐的有机同系物.它选择性抑制病毒特异性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它不被病毒胸苷激酶磷酸化,故对阿昔洛韦耐药的HSV/VZV均对之有效.同样,更昔洛韦耐药的CMV对膦甲酸敏感.膦甲酸能抑制HSV-1,HSV-2,HSV-6,EBV和VZV.膦甲酸在治疗和延缓CMV视网膜炎进程上的作用与更昔洛韦相似,而副作用不同;同时,它对HIV也有一定作用.

  治疗HIV感染后期的CMV视网膜炎,先用60mg/kg每日3次或90mg/kg每日2次静滴2周,然后以90~120mg/kg每日1次静滴维持.高维持剂量可减少复发次数.更昔洛韦和膦甲酸联合治疗HIV感染时的CMV感染,可延长疗效并缓解病情进展,尽管联合治疗比单独用药副作用更严重而常见.膦甲酸也可用于其他免疫缺陷患者的CMV病变.

  膦甲酸晶体内注射已被用于不能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诱导期剂量为1200~2400μg,每周2次,连用3周,然后每周1次维持.副作用主要有直接视网膜中毒,晶体内出血和眼内炎.静脉用膦甲酸的副作用显著,包括肾毒性,全身性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磷酸盐血症,低钾血症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是一种鸟苷类似物,能抑制许多RNA和DNA病毒的复制.它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它能抑制信使RNA的生成.利巴韦林在体外实验中能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和B型,HSV-1,HSV-2和其他很多病毒的活动.它常用于高危婴幼儿,年幼儿童和免疫缺陷成人的严重下呼吸道RSV感染.药物的雾化吸入应在感染的最初几天内开始.利巴韦林雾化剂可能对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和副流感病毒有些作用,但治疗原则尚未确定.利巴韦林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时有突变诱导性;因此,用这种雾化剂对医务人员进行适当的保护是有必要的.利巴韦林雾化剂的副作用包括可使呼吸道状况恶化.

  静脉用利巴韦林能降低拉萨热的死亡率.一些资料和早期的人体试验显示静脉用利巴韦林能降低汉坦病毒肺部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静脉制剂的显著副作用是溶血.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这两个药主要用于流感病毒A的预防和治疗.它们抑制病毒的穿透和脱壳,故能在病毒与宿主接触的早期阶段加以阻断.它们必须被用在流感A病变48小时内,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它们也同样可在流感暴发期对未接种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预防,也可用于不能接种或接种无效的患者的预防.这些药物不会干扰疫苗的免疫功能产生.

  金刚烷胺用于14~64岁患者的预防剂量为100mg每日3次口服,维持整个流行期或直至疫苗免疫保护作用产生(通常接种后2周).对≥65岁患者,剂量为每日100mg.用于治疗流感A的剂量相同;但对这些药物的耐药性出现极快,所以一旦临床出现好转应停止用药,如,治疗3~5天或症状改善1~2天后.金刚烷胺经肾脏排泄,所以老年患者和肾功能衰竭患者必须调整剂量.金刚乙胺主要在肝脏代谢.14~64岁患者的剂量为100mg每日2次口服,>64岁患者的剂量为100~200mg.

  金刚烷胺常见副作用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包括神经质,失眠,头晕,头昏,说话不清楚,共济失调,注意力分散,幻觉和抑郁,而无食欲,恶心和便秘也可见到.副作用常在用药后48小时内出现,以后逐渐消失.

西多法韦

  西多法韦(胞嘧啶;HPMPC)是一种核苷类似物,与核苷酸类似物相比,它含有一个磷酸盐基团,不需要病毒依赖性的磷酸化过程.细胞酶将西多法韦转化成活性二磷酸盐形式,且有很长的细胞内半衰期.体外试验西多法韦具有很大的病毒抑制谱,包括HSV-1,HSV-2,VZV,CMV,EBV,腺病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和多瘤病毒.它可用于HIV患者的CMV视网膜炎.剂量为5mg/kg每周1次静滴,连用2周,然后每2周1次维持.疗效与更昔洛韦和膦甲酸相似.主要副作用包括肾功能损害,可从蛋白尿开始,用丙磺舒能预防其发生.而丙磺舒的副作用,如皮疹,头痛和发热,因过于严重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西多法韦局部使用可用于口服或静脉阿昔洛韦不敏感的皮肤粘膜单纯疱疹.西多法韦晶体内注射(20μg)已被用于耐药CMV视网膜炎的急救用药,但即使服用丙磺舒,也可能出现包括虹膜炎和眼压降低在内的严重副作用.

寡核苷酸

  这些抗过敏分子含有与靶病毒基因序列互补的脱氧核苷酸结构.与病毒RNA互补的硫代磷酸寡核苷酸在细胞培养中显示能抑制病毒复制.硫代磷酸寡核苷酸具有强有力的抑制CMV能力;它与CMV的即刻早期转录单位第2区RNA互补结合,能抑制蛋白合成.目前正在研究晶体内注射治疗CMV视网膜炎.副作用包括玻璃体炎和视网膜节段上皮点彩样改变.

免疫球蛋白

  高价CMV免疫球蛋白能降低肾移植患者中CMV病变的严重程度,但未能证明HIV感染者中能预防CMV病变.一种人类单克隆抗CMV抗体可与膦甲酸或更昔洛韦一起对CMV视网膜炎进行辅助治疗.

干扰素

  干扰素为受感染宿主细胞对病毒或其他外源性核酸作出应答时所释放的天然细胞产物.感染后2小时即可检测到.其复杂的作用机制虽未完全了解,但已知能选择性地阻断病毒RNA的转译和转录,使病毒停止复制,而又不影响正常宿主细胞的功能.

  一种重组内源性α干扰素正被研究用于毛状细胞白血病,卡波西肉瘤,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和呼气道病毒.它主要用于乙型和丙型肝炎.伴有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HBV和HCV活动及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对干扰素反应较好.

  对符合指征的HBV患者,用250万~500万u皮下或肌内注射4~6个月,能使25%~40%的患者血清HBVDNA和HBeAg转阴,肝功能和肝组织学好转.治疗慢性丁型肝炎,大剂量900万~1000万u每周3次肌内注射,常引起复发.丙型肝炎治疗,剂量为300万~600万u每周3次肌内注射6~12个月,通常能使10%~25%的患者HCVRNA水平下降,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改变好转.副作用包括发热,寒颤,乏力,肌痛,通常发生于第一次注射后7~12小时,持续12小时.小剂量治疗丙型肝炎引起的副作用较少,但有肝炎恶化的报道.利巴韦林加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可增加疗效.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成人免疫接种
抗菌药物--概述
β-内酰胺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
四环素类
其他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
多肽类
磺胺类
甲氧苄胺嘧啶/磺胺甲噁唑
 

最新文章

更多

· 利福昔明片
· 成人免疫接种
· 抗菌药物--概述
· β-内酰胺抗生素
· 氨基糖苷类
·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和氯...
· 四环素类
· 其他抗菌药物
· 喹诺酮类
· 多肽类

推荐文章

更多

· 利福昔明片
· 成人免疫接种
· 抗菌药物--概述
· β-内酰胺抗生素
· 氨基糖苷类
·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和氯...
· 四环素类
· 其他抗菌药物
· 喹诺酮类
· 多肽类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