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法。
方法:慢性乙型肝炎4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在一般保肝治疗(水飞蓟宾)基础上加用双环醇25mg,tid,疗程6个月;对照组21例,使用一般保肝(水飞蓟宾)治疗,疗程6个月。两组均停药后继续观察3个月。
结果:治疗组在HBV-DNA阴转、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率上均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双环醇具有明显的降酶和一定的抗病毒疗效,其抗病毒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高。
材料和方法
1 病倒选择
选择2001年11月-2002年3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46例,其中住院19例,门诊27例;轻度12例,中度3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年龄16~64岁,平均34.62岁;对照组21例,年龄10~66岁,平均33.64岁,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病程6个月以上,肝功能异常,HbeAg,HbeAg及HBV-DNA阳性,排除其他病毒感染及合并其他慢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保肝治疗,包括水飞蓟宾(镇江制药厂,批号;20001026)1.0g,tid,疗程6个月;治疗组在一般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双环醇(商品名:百赛诺,北京协和药厂,批号:011002)25mg,tid,疗程6个月;治疗结束后两组均停药观察3个月;所有病例试验前未用抗病毒药和免疫调节药及降酶药。观察结束后肝功能未恢复正常者和病毒学指标未转阴者继续其他治疗。
3 检测指标及疗效判定
肝功能:包括ALT和AST,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eAg,HbeAg和HbeAb检测采用美国Abbott定量分析(范围为HbeAg:0~10 S/CO,HbeAg:0~0.28PEIU·mL-1,HbeAb:1~999 S/CO),HBV-DNA定量检测采用bmaq荧光定量法定量,小于1.0×103copies·mL-1为阴性。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х±s)表示,采用τ检验比较其差异性。转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 果
1 两组肝功能变化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ALT和AST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3,6个月后和停药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变化
治疗3,6个月和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的HbeA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的HBV-DNA对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3个后的HbeAg和HbeAb转换率,和在治疗6个月及停药3个月后HBV-DNA的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降低转氨酶的疗法
在降低转氨酶方面,治疗组有后4例持续不降,转入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有9例无效,观察结束后转入治疗组或抗病毒治疗。
讨 论
双环醇具有明显的保肝和降转氨酶作用,能保护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小鼠肝损伤,转氨酶复常率高且持久,降ALT,AST的疗效略好于联苯双酯。我们使用后发现在服药6个月后及停药后3个月转氨酶均数在正常范围,高于Ⅲ期临床验证的数据,与我们所选病例转氨酶基础较高和联合其他保肝药治疗有关。
双环醇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姚光弼等观察治疗结束停药12周后HbeAg阴转率为20.8%和29.0%;HbeAg/HbeAb转换率为15.6%和20.8%;HBV-DNA阴转率为39.0%和45.7%,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本研究中治疗组仍有4例治疗过程中转氨酶不降低,可能与病毒持续复制活跃及个体差异有关,对照组有9个例转氨酶持续升高。
双环醇抗病毒作用在停药后作用继续增强,其长期作用有待进一步设计随访方案跟踪观察。提示双环醇抗病毒疗效与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的机制截然不同,值得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