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核酸类药物的问世,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试验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福隆)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根据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我院于200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36.8岁,病程1~10年,平均4.5年。按同期随机分治疗组25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为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二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和肝脾肿大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生产)0.1g,一日一次,口服,14d后同时给予安福隆(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300~500)×10U,一日一次,肌内注射,10d后改为隔日一次肌内注射,疗程6个月,拉米夫定疗程为一年,对照组不用安福隆。随访6~12个月。二组于治疗前、治疗期间每月一次和疗程结束后每2个月一次检测,血常规、肝功、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及HBV DNA。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公司提供,HBV DNA试剂盒由北京鑫燕宇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提供。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有22例患者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1个月后明显缓解,对照组17例缓解,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脾肿大,蜘蛛痣等体征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两组ALT的变化: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分别为(150.1±58.9)U/L和(170.5±49.8)U/L,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ALT为(25.3±33.7)U/L,对照组为(46.10±42.10)U/L,与治疗前比较,P<0.01,提示两组均具有较好的降酶作用,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HBV-M的变化:治疗组25例,治疗后HBsAg阴转3例,HBeAg阴转8例,HBV DNA阴转10例,治疗组HBeAg阴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肝炎药物,但临床疗效不尽人意,公认疗效HBeAg阴转率的40%左右。拉米夫定是咆嘧啶核苷类衍生物,是一种口服药物,发挥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据报道,拉米夫定应用一年内HBeAg阴转率仅为17%-32%,而血清转换率更低。由于拉米夫定只能抑制HBV DNA复制和复制中间体的产量,而对细胞内的HBV DNA和已形成的共价闭合环螺旋结构的DNA(cccDNA)及病毒抗原的形成均无效,HBV及其抗原自肝细胞内的彻底清除要靠机体自身的特异性免疫作用和病毒抗原的自然衰减。
二种药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不同,联合用药是否能提高抗病毒疗效报道不一样。本试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显示两药联合可协同阻断乙肝病毒复制,明显提高抗乙肝病毒的疗效,两药联合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病例数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