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病毒所引起的肝脏炎症,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数之多,发病机制之复杂,预后之差及治疗之困难等,都是临床难以解决的问题。
目前研究认为感染乙肝病毒后,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乙肝病毒在体内持续性复制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抗病毒治疗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抗病毒药物很多,其中干扰素α2b是最早被各国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疗效亦被肯定。
北京燕山石化总医院传染科已应用干扰素α2b治疗乙肝病人十余年,在干扰素α2b治疗乙肝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
资料与方法
1.资料
对于急性乙型肝炎应用于干扰素治疗,目的是减少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提高痊愈率:对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治疗,可以阻断病毒复制,提高免疫力,改善肝组织学状况,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病例选择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价:先后采用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在1995年上海会及2000年西安会制定的标准方案,观察HBV-M、HBV DNA、肝功能等指标。
2.方法
(1)剂量:300IU~500万IU,具体需根据病人耐受程度而定。(2)用法:开始每日一次,直到副反应消失后,改为隔日或每周三次。(3)疗程:6~12个月,三年后可重复治疗3~6个月,不良反应的处理:一般的感冒样症状可以对症处理,但出现骨髓抑制时需严密观察WBC、PLT,当WBC<3000以下,PLT<5万时应停药,必要时加用药物治疗,如利血生、螺旋藻等。当干扰素长期应用时有极少数人可出现焦虑、兴奋等精神症状,必须停药。
结果
1.急性乙型肝炎的转归
我们总共筛选了8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对他们的临床病程进展分析发现,其中69%(59/86)的病人可以完全恢复健康,而31%(27/86)的病人则会转为慢性乙型肝炎。
2.慢性乙型肝炎的转归
追访转为慢性乙型肝炎的27例患者,发现其中33%(9/27)的人为长期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期恢复后,5年未复发),而67%(18/27)的则转为真正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期恢复后,肝功能反复间断异常)。
3.急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干扰素治疗
根据对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各种化验与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59例完全痊愈的病人中,免疫机制正常者达93%(55/59);而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的27例病人中,免疫机制异常者达89%(24/27)。从而不难看出,机体免疫机制的异常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内有因素:这也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相符合。因此,在发现乙型肝炎患者免疫机制异常后,应加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
可以降低从急性乙肝到慢性乙肝的发生率:对有慢性化趋向的乙肝病人,提早进行治疗以争取时间。对急性乙肝免疫异常者使用干扰素与未用干扰素的对比观察尚在进行中,目前病例比较少,但初步看尽早应用干扰素治疗是积极的和必要的。
4.慢性乙型肝炎的干扰素治疗
慢性乙肝根据传播途径及感染时间分为三类:(1)母婴垂直传播及婴幼儿时期感染的,因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不健全,以到病毒长期存在,甚至与机体整合在一起,对干扰素的治疗反应差,一般建议不用。但是如果出现病毒复制活跃,血清ALT升高,还时要考虑用干扰素治疗。(2)成年时期感染乙肝病毒,轻者为慢性肝炎:此类病人大多为免疫异常者。可考虑应用干扰素治疗。我们筛选了合格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42例,以安福隆300万IU,QD4~8周后改为QOD,总疗程6~12个月。另外42例一般保肝治疗作为对照。治疗组52.4%(22/42)的人HBeAg阴转,47.6%(20/42)的人HBV DNA阴转。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对HBV-M和HBV DNA作用见表1、表2。治疗组HBsAg、抗HBc阴转率,在治疗疗程结束时,治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HBeAg阴转率、抗HBeAg阳转率、抗HBc、IgM和HBV DNA阴转率在治疗结束时,治后6个月、1年、2年、3年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P>0.05)。(3)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一般认为此类病人只有当病毒复制指标活跃时,可以短期应用,但疗效不完全确定。可是我们也给了7例这类患者试用先以小剂量安福隆治疗(100万IU,QD)2~4周,待其能完全耐受后,再逐步加大剂量到300万IU,QOD~QD,总疗程半年至一年,结果有3例患者的病毒复制指标阴转。
表1 两组HBV-M和HBV DNA作用变化
治疗结束时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年 治疗后2年 治疗后3年
A组 B组 A组 B组 A组 B组 A组 B组 A组 B组
HBsAg 2/42 0/42 5/40 0/39 5/50 0/29 2/20 0/19 2/15 1/14
阴转率 4.7 0.0 7.6 0.0 10.0 0.0 10.0 0.0 15.0 7.1
HBeAg 22/42 5/42 21/40 5/59 16/50 5/29 5/20 2/19 6/16 1/14
阴转率 62.4 11.9 62.5 7.6 55.5 10.5 45.0 10.5 40.0 7.1
抗Hbe 11/42 2/42 15/40 2/59 14/50 1/29 9/20 1/19 7/15 1/14
阴转率 26.2 4.7 52.5 5.1 46.7 5.4 46.0 5.2 46.7 7.1
抗Hbc 1/42 0/42 1/40 0/59 1/50 0/20 0/20 0/19 0/15 0/14
阴转率 2.4 0.0 2.6 0.0 5.5 0.0 0.0 0.0 0.0 0.0
抗HBCIgM 22/42 5/42 25/40 1/59 14/50 5/29 8/20 2/19 7/15 1/14
阴转率 52.4 11.5 57.5 2.5 46.7 17.2 40.0 10.5 46.7 7.1
HBVDNA 20/42 5/42 21/40 6/59 14/50 4/29 8/20 2/19 6/15 1/14
阴转率 47.6 11.9 52.5 16.5 46.7 15.8 40.0 10.5 40.0 7.1
注:A组治疗组 B组对照组
表2 IFNα2b对HBV疗效随访结果
例数 显效数(%) 有效数(%) 无效数(%) 总有效数(%)
治疗结果时 42 17(40.5) 6(14.9) 19(45.2) 23(54.8)
治疗后6个月 40 19(47.5) 4(10.0) 17(42.5) 23(57.5)
治疗后1年 30 13(43.3) 4(13.3) 13(43.3) 17(56.6)
治疗后2年 20 8(40.0) 1(5.0) 11(55.0) 9(45.0)
治疗后3年 15 6(40.0) 1(6.7) 8(53.3) 7(46.7)
总之,干扰素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已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干扰素的治疗能有效地延缓肝病的进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但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只能注射,疗程长,副反应多等。目前已有长效干扰素问世,估计会给饱受长期大密度注射治疗之苦的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