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武活龙(福莫司汀)静脉化疗对于恶性胶质瘤是有效和安全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长期效果不及间变性胶质瘤。药物毒性有迟发骨髓抑制和肝功异常,所以做定期血液学和肝功监测是有必要的。
恶性胶质瘤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放疗后易复发,所以化学治疗逐渐得到临床和研究工作者的重视。目前,有很多化疗新药,武活龙(福莫司汀)是近年来研制出的改进的第三代亚硝基脲,Meulemans等实验表明,其在鼠脑皮层通透性增加,从而抗肿瘤作用较BCNU明显增强,而在不良反应方面比BCNU要小。国外临床证实,单一化疗对于恶性黑素瘤及脑部转移和原发肿瘤均有效。
1用药方式和注意事项 本组患者是通过门诊应用静脉输液的方式治疗,简单方便,剂量按照100mg·m-2来治疗,每次1h,尽量不超过1h,超过4h,则药物毒性明显增加,原因尚不明。另外,因武活龙(福莫司汀)对光敏感,从配药到输液以及储存必须避光。为增加药物的作用和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已有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案在试用l4J,其中包括大剂量(5oo~1000mg·mI2)治疗附以自体骨髓移植;动脉灌注给药,以及合并应用放射治疗。这些疗法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疗效,但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总结。
2治疗疗效 本组结果,静脉应用武活龙(福莫司汀)对于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是有效的,8周总有效率可达82.5%。其中22.5%可见部分缓解,5%完全缓解;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稳定,其中50%以上的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仅有少部分患者有病情进展并因此导致死亡,这些患者共有4名,2名是由于肿瘤过大,化疗未能在短期内减小肿瘤体积,降低颅内压;1名为复发肿瘤的2次术后,1名在3次化疗后放弃一切治疗,包括维持期化疗。对于不同类型和分级的肿瘤结果(8周)比较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胶质瘤疗效不同,前者有效率为8o%,后者为83.3%;而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CR+PR)后者明显高,为37.5%,而前者仅为12.5%。30个月的随访可见肿瘤进展的人数增加,并有死亡,以胶质母细胞瘤最多见,说明肿瘤本身及性质明显地影响疗效,对于间变胶质瘤患者应更有理由鼓励化疗,这一结果与Frenay等l3J的结果相符,与其他同类药物比较,Jacquillat等[43通过l53例黑色素瘤脑转移的治疗,福莫司汀CR+PR为24.2%,而BCNU为17.3%,MeCCNU为13.4%,CCNU为12.1%;文献中_7ACNU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总有效率(CR+PR+sD)为46.2%,而本实验福莫司汀为72.5%,明显高,这可能与剂量应用有关,因为福莫司汀剂量是ACNU的2倍;另外,两组病例来源不同,也有一定影响。
3不良反应 据文献报道,亚硝基脲类药物虽然有良好的通过血脑屏障的作用,并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但其较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持续应用。武活龙(福莫司汀)胃肠道反应仍然存在,并多见维持期化疗患者,这可能由于药物的蓄积作用或者胃肠敏感性增加;主要表现为输液后2h内的恶心和呕吐,占7.5%(3~4级);腹痛少见,仅占2.5%。而这些反应在应用昂丹司琼(枢丹)等5一HT拮抗剂后可明显抑制。
迟发骨髓抑制的作用l4.7仍然保留,与BCNU及CCNU相比较,无明显的差异,并有少数患者达到3~4级程度,有感染和出血的倾向。但这些反应是在300mg·m-2的剂量时出现的,此剂量比其他的亚硝基脲药物高2~3倍,并可在5周的休息后恢复。以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为最显著,分别见于27%和l8.9%的患者,仍十分突出,定期监测这些指标是十分重要的。 肝功能方面,有转氨酶的短时升高,但3级以上少见,最多见的AlJT仅为10.8%;肝功的一过性增高可能与药物代谢有关,可自行恢复,不会因此而间断药物的应用。但有一位患者在第1次化疗后80d时出现AlJT1200U·L~,而后肝昏迷死亡,不应忽视。对于肾功影响比较少,本组患者并未发现肾功的变化。 除了应当注意以上的因素外,还不能忽视肺功能的改变,因文献报道在大剂量BCNU治疗中肺的反应是较明显的,本组患者中有1例肺炎、1例肺栓塞,值得注意。
结论 武活龙(福莫司汀)静脉化疗对于恶性胶质瘤是有效和安全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长期效果不及间变性胶质瘤。药物毒性有迟发骨髓抑制和肝功异常,所以做定期血液学和肝功监测是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