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胶质瘤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一道最棘手的研究课题,其发病率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50%,每年全球约有近60万中青年人死于该疾病。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 大脑半球发生的胶质瘤约占全部胶质瘤的51.4%,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其次是胶质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脑室系统也是胶质瘤较多的发生部位,占胶质瘤总数的23.9%,主要为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小脑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13%,主要为星形细胞瘤。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及视力障碍等。其他还有癫痫、眩晕、外展神经麻痹及行为和性格改变等等。 传统首选治疗药物 传统上恶性脑瘤的首选化疗药物是亚硝脲类,如卡莫司汀(carmustine,BCNU)和洛莫司汀(lomustine,CCNU)。非离子特性和高脂溶性使得其易于穿透血脑屏障。 卡莫司汀(BCNU)是使用最广泛的脑肿瘤化疗药物,具脂溶性和低分子量,可通过血脑屏障,在体内分解为两种活性成分,一种具有氨甲酰化活性,一种为烷化剂。其造成DNA上鸟嘌呤第6位氧原子烷基化。导致DNA链问交联,影响DNA复制,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具有较多的结合位点,在局部给药达到较高浓度时容易发挥作用但卡莫司汀静脉给药血浆半衰期短。蓄积剂量超过1400mg时可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迟发性造血功能抑制、肝脏毒性和肺纤维化f21。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学者就卡莫司汀的给药方式及途径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以期改善化疗效果,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经研究发现,缓释制剂可以明显降低卡莫司汀(BCNU)的毒副作用,延长生存期。 口服制剂替莫唑胺 替莫唑胺为目前FDA批准的唯一用于恶性胶质瘤治疗的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属于第二代烷化剂化疗药。它可直接作用于合成DNA的底物,使之甲基化,从而导致DNA 单链和双链断裂,抑制DNA的复制,最后导致细胞死亡。因为分子小,具有很好的亲脂性,所以TMZ能较好地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能达到血浆浓度的40%,从而使之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999年FDA批准TMZ用于复发的恶性星形细胞瘤化疗。2005年3月FDA又批准将其用于治疗新的脑胶质母细胞瘤病人。在欧洲,TMZ被批准用于复发的恶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新英格兰杂志》的评论中,各国专家用“开创脑肿瘤化疗的新时代”、“脑瘤化疗的里程碑”等形容替莫唑胺。 根据米内网提供的数据,2010年国内替莫唑胺的市场份额已达6000万元人民币,与2009年相比,增长率为50%。从2008~2010年近3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国内替莫唑胺的年相对平均增长率在40%左右。替莫唑胺的主要生产厂家为天津天士力制药、芬兰奥利安制药以及先灵葆雅制药。在2010年上述3个公司国内替莫唑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2.75%、35.81%和11.44%。 抗血管生成治疗 研究表明,恶性胶质瘤也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实体肿瘤,近年来国外学者在恶性胶质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包括沙利度胺和贝伐单抗等。其中美国Duke大学脑肿瘤中心完成的一项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治疗复发恶性胶质瘤的Ⅱ期临床研究数据令人鼓舞,总的客观有效率为63%,中位PFS为23周,6个月的PFS率在Ⅳ级和Ⅲ级胶质瘤分别为30%和56%,总中位生存期为40周。基于这项研究结果,2009年美国NCCN肿瘤临床实践指南推荐贝伐单抗单用或联合CPT-11方案作为复发的高级别胶质瘤的挽救治疗方案之一。 2009年FDA批准贝伐单抗(安维汀)用于在常规治疗条件下病情仍继续恶化的多形性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患者。 在研药物 目前处于临床中治疗胶质瘤的药物包括:针对分子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如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VEGF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Cediranib 和Lapatinib等,以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Enzastaurin、整合素拮抗剂西仑吉肽(Cilengitide)等等。 Enzastaurin 欧盟和FDA在2006年批准Enzastaurin作为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的罕见病药。该药用于复发性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的Ⅱ期试验结果已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表。入选的92例患者,采用Enzastaurin每天500mg后的应答率为20~25%。Enzastaurin能很好耐受,最常见的副反应是血小板减低。Enzastaurin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存活和血管生成。它通过抑制PKC—B及PI3激酶/AKT通路而降低癌细胞存活率。该药的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西仑吉肽 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新诊断患者中进行的一项独立Ⅱ期研究显示,西仑吉肽联合化放疗(合并及辅助替莫唑胺加放疗)可能延长生存期。西仑吉肽作为第一个整合素抑制因子抗肿瘤药物,已进入Ⅲ期临床开发。它能靶向作用于肿瘤及为肿瘤提供营养、促进癌症细胞生长的供血结构。 西仑吉肽的Ⅱ期临床研究的主要终点结果显示,西仑吉肽2000mg治疗组的总生存有高于500mg组的趋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9个月(95%CI16.6–21.9),12个月随访时总生存率为79.5%(95%CI71–87)。 默沙东集团肿瘤部执行副总裁Wolfgang Wein博士称西仑吉肽具有治疗这一毁灭性疾病可能性。 图1:在研胶质瘤药物 |
恶性胶质瘤最新化疗药物研发进展简介:
恶性胶质瘤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一道最棘手的研究课题,其发病率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50%,每年全球约有近60万中青年人死于该疾病。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
大脑半球发生的胶质瘤约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