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原性】 经131I-chTNT治疗的肺癌患者的血清分别采用ELISA和BIACORE方法检测抗TNT抗体反应(HAMA反应),ELISA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接受治疗后,78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抗TNT抗体,发生率为5.13%;用BIACORE的方法检测上述78例患者的血清,结果共检测出7例阳性患者,发生率为8.97%;两种方法检测均为抗TNT抗体反应阳性的患者有4例,发生率为5.13%。患者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前应该检测抗TNT抗体反应,阳性患者禁止再次使用本品。
【禁忌】 1、肝肾功能异常者、心肌损害或有充血性心衰者。 2、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成年患者。 3、碘过敏患者或抗TNT抗体反应阳性者。 4、曾用过鼠源性抗体者。 5、造血功能不良者。近期化疗、放疗患者,需要依靠造血恢复药物维持外周血患者。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者。 6、有明显胸腹水者,或者肿块表面红肿热痛伴有白细胞>10×109/L者。 7、各种急性或慢性炎症患者。
【注意事项】
- 本品为放射性制剂,患者不得自行使用。
- 本品必须在有开放性核素工作许可证和核医学医师执业证的单位使用。
- 医生应按本说明书所推荐用量给药,严防过量。
- 给药前必须排除禁忌使用患者。
- 患者停用本药后请注意随访甲状腺功能。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不宜使用本品。
【儿童用药】 不宜使用本品。
【老年患者用药】 80岁以上患者不宜使用本品。
【药物相互作用】 尚无该药与放化疗联合使用的临床试验资料。本品不得与放化疗同时使用,亦不可在放化疗或其它因素造成的血象下降未完全恢复时使用。
【药物过量】 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参考文献。因本品为放射性药品,过量使用可能会造成机体造血功能抑制。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本品是一种用于实体瘤放射免疫治疗的131I标记的人鼠嵌合型单抗,该单抗靶向作用于肿瘤坏死区中变性、坏死细胞的细胞核,将其荷载的放射性131I输送到实体瘤坏死部位,通过其局部放射性而对实体瘤组织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毒理研究 重复给药毒性:SD 大鼠连续4周,每周一次静脉注射本品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白细胞下降,主要毒性靶器官为甲状腺、脾脏和骨髓。无明显毒性反应剂量为1.0 mCi/200 g(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应的人用剂量为0.80 mCi/kg);当剂量≥ 8.0 mCi/200 g时,可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且不能完全恢复。
【药代动力学】 动物实验表明,本品经静脉注射后,在血液内以二室模型分布和清除。荷瘤动物模型显像研究表明,131I-chTNT对多种实体瘤均有亲和性,定位良好,肿瘤病灶中有放射性摄取。给药3天后,肿瘤/非瘤比值可达5-30倍左右,正常器官无放射性抗体积聚。
本品治疗21例晚期肺癌患者,其中10例全身给药,11例局部给药,结果发现两种给药途径条件下本品在人体血液中分布均符合二室模型。全身给药T1/2(α)为4.43 h、T1/2(β)为78.37 h;局部给药有明显的吸收过程,吸收相T1/2(α)为0.891 h、T1/2(β)为86.88 h。经HPLC分析本品在血液中呈结合态,游离131I主要经尿排出。经静脉注射或局部给药后对部分肺癌患者进行系列核素显像,结果显示肺癌患者静脉给药后肿瘤部位逐步浓聚放射性,并保持相当长时间。肿瘤局部给药后放射性药物持续浓聚于肿瘤组织,肿瘤/非瘤比值较静脉注射给药更高。
【内辐射吸收剂量】 9例静脉给药患者肿瘤组织的平均吸收剂量为8.45±3.60 Gy(4.26-14.5 Gy), 肿瘤/非瘤比值为3.77±1.88;5例肿瘤局部注射患者肿瘤组织的平均吸收剂量是30.0±14.4 Gy(13.7-46.3 Gy),肿瘤/非瘤比值为8.95±3.60;肺组织的平均吸收剂量静脉给药患者小于肿瘤局部注射患者,前者为1.69m Gy/MBq,后者为2.49 mGy/MBq。此外,其它正常组织器官的平均吸收剂量均为静脉给药患者大于肿瘤局部注射患者。其中,静脉给药患者红骨髓的平均吸收剂量为0.37±0.07 mGy/MBq,实际吸收剂量为0.51±0.11 Gy(0.37-0.73 Gy);肿瘤局部注射患者平均吸收剂量为0.19±0.11 mGy/MBq,实际吸收剂量为0.23±0.12 Gy(0.11-0.4 Gy)。表四和表五分别给出了肺癌患者经静脉或肿瘤局部注射131I-chTNT后主要器官的平均内辐射吸收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