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累迪宁在减少急性排斥反应上以及在提高人、肾生存率上与骁悉具有同样作用,但副作用更少,耐受性好于骁悉。在将骁悉转换为布累迪宁之后。骁悉组原有的急性排斥反应和严重副作用不再出现,但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增加。 咪唑立宾(布累迪宁)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于1984年日本开始在肾脏移植中应用,近年来被引入我国。在作用机制上,布累迪宁能够竞争性抑制次黄嘌呤核苷脱氧酶从而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即只阻断嘌呤台成从头途径而非补救途径。优先抑制T和B细胞,而对非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弱。目前被广泛应用的骁悉,其作用机制与布累迪宁相似,但它是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的非竞争性抑制物。本临床实验的目的是在肾移植中与骁悉对比研究咪唑立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被设计为一项前瞻性、开放性和对比性的临床试验。60名首次肾移植患者被随机分为布累迪宁组和骁悉组,每组各30名患者。试验于2002年4月开始,2003年9月结束,患者随访期为一年。肾移植后采用cyA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剂方案。在布累迪宁组,咪唑立宾的剂量为200mg/天,在骁悉组,骁悉的剂量为1.5g/天,移植6个月后将骁悉转换为布累迪宁。在两组中环孢素A和泼尼松的剂量相同。 观察项目包括移植后6个月和1年时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患者和移植肾的生存率,移植肾功能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评估。 布累迪宁组的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对布累迪宁很好地耐受,仅有3例患者(10%)因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而降低布累迪宁的剂量。而在骁悉组中,10例患者因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肺炎、腹泻而减少骁悉用量,1例患者因严重腹泻而停服骁悉并改用布累迪宁。两组间在药物耐受性上出现显著性差异。在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上,两组间环孢素A和泼尼松的平均剂量无显著性差异。 在移植术后的前6个月里,布累迪宁组的30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3/30),骁悉组的29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7.2%、5/29)。但两组间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全部的急性排斥反应均通过给予激素或抗体治疗而治愈。移植后6月时,两组中患者和移植肾均存活。通过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对移植肾功能进行评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移植后的前6月里每组均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事件。布累迪宁组的不良反应步于骁悉组。其中布累迪宁组肺炎和CMv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骁悉组(3.3%、3.3%和13.3%、16.7%)。而布累迪宁组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骁悉组(66.7%、10%),且布累迪宁组患者的平均血清尿酸水平明显离手骁悉组。 移植6个月后,骁悉组患者骁悉转换为布累迪宁。前文提到,布累迪宁组移植后6月以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0%,而骁悉组为17.2%。在后6个月里两组均无急性排斥反应事件发生。因此,率研究的后6月中每组急性排斥的发生率为O%。1年中两组问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1年人、肾生存率均为100%。 布累迪宁组在后6个月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前6月相比明显降低,其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显著性降低(66.7%~33.3%)。而骁悉组,在转换为布累迪宁之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转换前的发生率,特别是CMV感染率显著性地从16.7%降低至O%。但高尿酸血症从10%显著性地增至33%。 本研究结果表明:布累迪宁在减少急性排斥反应上以及在提高人、肾生存率上与骁悉具有同样作用,而且由于布累迪宁的副作用较少,因此其耐受性好于骁悉。布累迪宁主要的副作用是高尿酸血症。在将骁悉转换为布累迪宁之后。骁悉组原有的急性排斥反应和严重副作用不再出现,但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增加。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布累迪宁在肾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中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免疫抑制剂。 |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综合药讯 >> 布累迪宁与骁悉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疗效比较
布累迪宁与骁悉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疗效比较简介:
布累迪宁在减少急性排斥反应上以及在提高人、肾生存率上与骁悉具有同样作用,但副作用更少,耐受性好于骁悉。在将骁悉转换为布累迪宁之后。骁悉组原有的急性排斥反应和严重副作用不再出现,但高尿酸血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